基于非平衡分子动力学的β-SiC纳米薄膜热导率的数值模拟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5423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工智能、5G概念的产生,芯片、半导体元器件的研发工作越发重要。SiC是第三批次兴起的半导体材料,在工作电压、承载电流、工作频率、体材温度等方面表现优良,这使其在半导体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阶段,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新能源产业中。在SiC的多种同素异形体当中,β-SiC有着与其他形体相比最优的电子性能和最稳定的结构,因此β-SiC薄膜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学、电学、机械等特性的研究日益增多。在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中,为进一步提高导电性能,可以通过在β-SiC薄膜结构中掺杂N原子来实现,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材料的导热性能。导热特性是直接关乎器件性能与热设计的关键,因此β-SiC薄膜热导率的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变得尤为突出。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手段,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使用Compass力场,研究了β-SiC薄膜和掺N的β-SiC薄膜的热导率。研究了不同厚度、不同温度的β-SiC薄膜的热导率。室温下,当薄膜厚度从3.426nm-6.905nm增加时,β-SiC薄膜热导率从5.054 Wm-1K-1增大到9.654 Wm-1K-1,β-SiC薄膜热导率随厚度的增大而升高,这是由于在纳米尺度范围内,随着厚度的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减小,边界声子散射作用减弱,从而增加了薄膜热导率,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对于厚度为5.165nm的β-SiC薄膜,当温度从300K-1000K变化时,β-SiC薄膜热导率在7.478 Wm-1K-1-7.315 Wm-1K-1之间,随温度升高缓慢降低。这是由于β-SiC内对材料导热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平均声子群速度,随着温度的变化缓慢降低。从而使β-SiC薄膜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研究发现室温下相同厚度的掺杂N原子的β-SiC薄膜热导率低于无掺杂的β-SiC薄膜热导率。掺杂N原子浓度为0.195%时,膜厚变化范围与无掺杂薄膜相同,即从3.426nm增长至6.905nm时,薄膜热导率从4.303 Wm-1K-1增大至6.798 Wm-1K-1,同未掺杂时薄膜热导率数值变化趋势相同,即随厚度增加而升高,但都小于无掺杂薄膜。室温下,对于膜厚为4.296nm的掺杂N原子的β-SiC薄膜,调节掺杂浓度从0.039%至0.781%变化时,其热导率从6.417 Wm-1K-1逐渐降低至4.521 Wm-1K-1,即随掺杂N原子浓度的升高而变小。对于掺杂N原子浓度为0.195%,膜厚仍为4.296nm的β-SiC薄膜,当温度在300K-800K之间变化时,其热导率从5.527Wm-1K-1减小至4.764 Wm-1K-1。在N掺杂条件下,掺杂产生的晶格畸变以及体系中增加的电子-声子散射机制,使得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趋势比无掺杂薄膜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甲状腺激素对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0 μg/ml、0.01μg/ml、0.1 μg/ml、1和10μg/m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刺激培养大鼠睾丸间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36侧颈动脉体瘤行手术治疗.其中颈动脉体瘤单纯剥离20例(21侧),颈动脉体瘤及颈外动脉切除3例,肿瘤及颈内动脉切除颈外替代颈内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蔡元培提出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后来林风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美术教育思想,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donor-specific-spleen-cell-transfusion,DST)与CTLA4Ig对促进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的作用.探索CTLA4Ig促进移植物存活的作用机制. 方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实现中语文教材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客体依托,也是学生
新技术、新载体已使得传统图书馆逐步向数字图书馆演进,依托网络收集、整合各种数字资源,并提供各种虚拟咨询与全文检索服务,已成为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为了尽可能地让全校
目的:提高对皮肌炎并发纵隔气肿的各种临床相关因素的认识。方法:分析两例皮肌炎并发纵隔气肿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及复习有关文献,了解各种临床表现与发生这种并发症之间的可能联
文章分析了SARS定点收治医院对影像学检查设备、体液检查设备、支持与治疗设备以及其他医疗设备的特殊要求,并根据SARS流行病学特点,提出了建立临时性SARS定点收治医院医疗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