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初始胎儿数多胎妊娠减胎术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估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数十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和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呈倍数增加。一次妊娠胎儿数目越多,其母体及胎儿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病率也越高,从而增加了妊娠不良结局、降低了健康新生儿的出生几率。多胎妊娠减胎术(multi-fetal pregnancy reduction,MFPR),则是通过减少胎儿的数目,来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最初,关于多胎妊娠减胎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随着对该手术认可,近来,对多胎妊娠减胎术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该手术的影响因素方面。
  目前一些研究表明,多胎妊娠减胎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多胎妊娠的初始胎儿数、最终胎儿数、手术实施的时间、手术者的经验等几方面。分析目前的这些研究:1、针对不同初始胎儿数多胎妊娠减胎术的研究数据中,尚缺乏排除减胎时机以及最终胎儿数的影响,针对初始胎儿数这一问题的列队对照研究,因而缺少检验效能更强的统计依据。
  2、双绒毛膜双胎妊娠中,有一胎儿异常时,应用减胎术减去异常胎儿则是可行的选择。而临床胎儿超声检查仍是孕期常用检查方法。但通过胎儿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畸形往往在较晚的孕周,尤其在双胎妊娠中。在较晚妊娠时间段实施减胎术是否会增加术后的风险?双绒毛膜双胎妊娠中,不同的减胎指征是否影响妊娠结局?这些问题尚待分析评估。
  3、对于一个已定的妊娠,虽然初始胎儿数是已定而无法改变的,但减胎时机和最终胎儿数则是可以选择和改变,用来改善妊娠结局。所以,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分别研究最佳减胎时机和量化不同最终胎儿数对减胎后妊娠结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4、相对于双胎妊娠和三胎妊娠,四胎及以上多胎妊娠发生率相对较小,故为临床咨询提供更多的高序列多胎妊娠数据、讨论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经验、评估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5、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由于其胎盘内吻合血管的存在等因素,为防止保留胎儿潜在的神经损伤或宫内死亡,单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减胎,主要采取脐带血管闭塞技术。其中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对于该手术的手术时机以及减胎指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待进一步、多方面的评估。
  基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该研究主要目的:1、首先,通过列队对照研究分析不同初始胎儿数对多胎妊娠减胎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2、根据不同初始胎儿数多胎妊娠,即双绒毛膜双胎妊娠、三胎妊娠、四胎及以上多胎妊娠的减胎特点,排除其它影响因素,依次分别、比较了减胎时机、最终胎儿数、减胎指征等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3、对于高序列(四胎及以上)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手术经验进行分享以及手术安全性进行评估。4、对于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实施RFA术选择性减胎,评估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观察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fetal 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的不同分期在实施RFA术后妊娠结果的不同和RFA减胎术后相关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
  第一部分:初始胎儿数与多胎妊娠减胎术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背景及目的:
  先前关于初始胎儿数对多胎妊娠减胎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的研究,均是针对不同初始胎儿数多胎妊娠减胎术后,其妊娠相关结果的的百分数的描述性数据。没有排除减胎时机和最终胎儿数的影响,针对初始胎儿数这一问题进行列队对照研究,因而缺乏检验效能更强的的统计依据。该研究的目的则是在多胎妊娠减胎时机和最终胎儿数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研究了初始胎儿数对多胎妊娠减胎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一、该研究纳入实施减胎手术病例共682例
  1、104例四胎妊娠,6例三绒毛膜四胎妊娠,减去共享同一绒毛膜的双胎均减为双绒毛膜(Dichorionic,DC)双胎妊娠;98例四绒毛膜四胎妊娠,减去其中两个胎儿,减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104例四胎妊娠中,81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手术,23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手术。
  2、417例三胎妊娠:109例三胎妊娠减为单胎妊娠,其中85例为双绒毛膜三胎妊娠,减去共享同一绒毛膜的双胎,最终减为单胎妊娠;24例为三绒毛膜三胎妊娠,夫妇双方要求减去2个胎儿,减为单胎妊娠。其中74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手术,35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手术。
  318例为三绒毛膜三胎妊娠,减去一个胎儿,均减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其中214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手术,94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手术。
  3、161例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减去其中一个胎儿,减为单胎妊娠,47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手术,114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手术。
  二、减胎手术均采用,经腹穿刺目标胎儿心内注射氯化钾减胎术。
  三、将减胎时机分为妊娠11-14+6周和妊娠15-24+6周两时间段:
  1、分别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将三胎减为单胎与双胎减为单胎的相关妊娠结果进行比较。即在相同减胎手术时间段内、相同的最终胎儿数情况下,研究初始胎儿数为三胎与双胎时妊娠结局的差异。
  2、分别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将四胎减为双胎和三胎减为双胎的相关妊娠数据进行比较。即在相同减胎手术时间段内、相同的最终胎儿数情况下,研究初始胎儿数为四胎与三胎时妊娠结局的差异。
  结果:
  一、三胎减为单胎妊娠与双胎减为单胎妊娠的比较:
  减胎手术实施时间在11-14+6周和在15-24+6周时,74例三胎减为单胎与47例双胎减为单胎比较;35例三胎减为单胎与114例双胎减为单胎分别进行比较;其中妊娠流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平均出生体重、平均出生孕周比较,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四胎减为双胎妊娠与三胎减为双胎妊娠的比较:
  1、减胎手术实施时间在妊娠11-14+6周时:84例四胎减为双胎与214例三胎减为双胎比较,流产率分别为18.5%和6.5%,P=0.002;低出生体重儿率分别为50%和38.2%,P=0.017: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2417.31g±491.83和2561.31g±447.73,其P=0.00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2、减胎手术实施时间在15-24+6周时,23例四胎减为双胎与94例三胎减为双胎比较,流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平均出生体重和出生孕周均无统计学差异。
  三、结果分析: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术,四胎减为双胎与三胎减为双胎妊娠的比较中,流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平均出生体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该组(妊娠11-14+6周,四胎减为双胎妊娠与三胎减为双胎妊娠)比较,其样本量远远大于其他三组,检验效能更强。
  结论:
  1、在减胎时机和最终胎儿数相同的条件下,初始胎儿数是多胎妊娠实施减胎术后流产率的重要影响原因之一,初始胎儿数越高,实施减胎术后流产发生率越高。
  2、在减胎时机和最终胎儿数相同的条件下,最初胎儿数越多,其减胎后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越高。
  第二部分:双绒毛膜双胎妊娠中减胎时机及减胎指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背景及目的:
  在我国,胎儿超声检查仍是孕期常用检查方法。但通过胎儿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畸形往往在较晚的孕周,尤其在双胎妊娠中。在较晚妊娠时间段实施减胎术是否会增加减胎术后的风险?在双绒毛膜双胎妊娠中,相对于单纯减少胎儿数目,因胎儿畸形、母体因素的减胎是否影响妊娠结局?这些问题有待分析评估。该研究的目的则是分析手术时机及减胎指征对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减胎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尤其对妊娠较晚时间实施减胎术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方法:
  一、本研究纳入双绒毛膜双胎妊娠180例,其中47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手术,114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手术,19例在妊娠25周及以后实施减胎手术。比较三组妊娠结果,分析减胎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估较晚妊娠时间实施减胎术的手术风险。
  二、180例病例中,141例因双胎之一胎儿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实施减胎手术(胎儿异常组);20例因经济等社会因素单纯要求减少胎儿数目(减少数目组);19例因母体因素,为母体健康或增加获得健康孩子的几率而实施减胎手术(母体因素组)。比较三组相关妊娠结果,分析减胎指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三、减胎手术均采用,经腹穿刺目标胎儿心内注射氯化钾减胎术。
  结果:
  一、11-14+6周组、15-24+6周组、25周及以后组三组比较:
  1、早产率分别为:17.0%、15.8%、42.1%;三组比较P=0.023,15-24+6周组与25周及以后组比较P=0.013。
  2、低出生体重儿率:11-14+6周组与25周及以后组比较,P=0.007;15-24+6组与25周及以后组比较,P=0.011。
  3、平均出生体重:三组比较F=3.106,P=0.048;组间两两比较,11-14+6周组与25周以后组比较,P=0.018,15-24+6组与25周及以后组比较,P=0.040;4、平均出生孕周:三组间比较,F=2.692,P=0.071,组间两两比较,15-24+6组与25周及以后组比较,P=0.025。
  二、胎儿异常组、母体因素组、减少数目组三组比较:
  1、平均减胎孕周:三组间比较,F=14.231,P=0.000,组间两两比较:减少数目组与胎儿异常组比较,P=0.000;母体因素组与胎儿异常组,P=0.001;2、平均出生体重:三组间比较,F=5.951,P=0.003,组间两两比较:母体因素组与减少数目组比较P=0.001;母体因素组与胎儿异常组比较,P=0.001
  3、平均出生孕周分别为:37.91±2.33周、36.08±2.91周、37.93±1.96周;三组比较F=2.070,P=0.130;组间两两比较,胎儿异常组与母体因素组比较,P=0.045。
  结论:
  1、在双绒毛膜双胎妊娠中,根据我们的结果,在11-14+6实施减胎术其结果最好,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术,相对安全。妊娠25-周后实施减胎术可增加早产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
  2、在减胎指征的分析中,胎儿异常(结构及染色体异常)并不增加减胎术风险。相对于胎儿异常及减少数目组,母体因素因其本身存在着不利于妊娠的原因,其实施减胎后妊娠结局较差。
  第三部分:三胎妊娠中减胎手术时机与最终胎儿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
  对于一个已定的妊娠,虽然初始胎儿数是已定而无法改变的,但减胎时机和最终胎儿数则是可以选择。所以,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分别研究最佳减胎时机和量化不同最终胎儿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先前的研究,在三胎妊娠中,尚缺少排除最终胎儿数的影响,单独针对减胎时机这一因素研究,也缺少妊娠15周以后实施减胎术的数据;同时在三胎妊娠的研究中,也缺少排除减胎时机的影响,单独针对最终胎儿数对减胎后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该研究主要是在初始胎儿数(三胎)和最终胎儿数相同的情况下,评估减胎时机对减胎后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在初始胎儿数(三胎)及减胎时机相同的情况下,评估最终胎儿数对减胎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一、本研究纳入三胎妊娠417例
  1、109例三胎妊娠减为单胎妊娠,其中85例为双绒毛膜三羊膜囊三胎妊娠(dichorionict triamniotic triplets,DCTA),减去共享同一绒毛膜的双胎,最终减为单胎妊娠;24例为三绒毛膜三胎妊娠,夫妇双方要求减去2个胎儿,减为单胎妊娠。其中74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手术,35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手术。
  2、318例为三绒毛膜三羊膜囊三胎妊娠(tichorionict triamniotic triplets,TCTA),减去其中一个胎儿,最终减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其中214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手术,94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手术。
  二、减胎手术均采用,经腹穿刺目标胎儿心内注射氯化钾减胎术。
  三、减胎手术时机和最终胎儿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减胎手术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在三胎减为单胎中,比较在妊娠11-14+6周和妊娠15-24+6周的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在三胎减为双胎妊娠中,比较在妊娠11-14+6周和妊娠15-24+6周妊娠的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
  2、最终胎儿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术时,将三胎减为双胎妊娠与三胎减为单胎妊娠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在15-24+6周实施减胎术时,三胎减为双胎妊娠与三胎减为单胎妊娠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一、减胎手术时机对妊娠结果的影响:
  1、109例三胎妊娠减为单胎妊娠,其中74例在妊娠11-14+6实施减胎术,35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术。两组比较:1)流产率分、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出生体重、出生孕周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2、308例三胎妊娠减为双胎妊娠,其中214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术,94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术。两组比较:1)流产率分别为:6.5%与14.9%,P=0.01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平均出生体重、平均出生孕周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二、最终胎儿数对妊娠结果的影响:
  1、417例三胎妊娠中:288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术,其中74例减为单胎妊娠,214例减为双胎妊娠;两组比较:1)早产率分别为:8.1%与36.0%,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低出生体重儿率分别为:8.5%与38.2%,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3)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093.24g±516.67与2561.31g±447.73,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4)平均出生孕周分别为:38.50±2.08周与36.71±2.05周;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129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术,其中35例减为单胎妊娠,94例减为双胎妊娠。两组比较:
  1)早产率的比较中P=0.04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低出生体重儿率分别为12.5%与41.7%,P=0.00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3)出生体重分别为:3028.13g±566.96与2529.71g±445.82,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当多胎妊娠初始胎儿数与最终胎儿相同的情况下,减胎时机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与妊娠15-24+6周相比较,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术能够减少术后流产的发生。
  2、当减胎手术时机与初始胎儿数相同的情况下,最终胎儿数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最终胎儿数目与早产率呈正相关、与出生体重及出生孕周呈负相关;与减为双胎妊娠相比较,减为单胎妊娠,更为提高新生儿围产期结局。
  第四部分: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背景与目的:
  相对于双胎妊娠和三胎妊娠,高序列(higher-order四胎及以上)多胎妊娠发生率相对较小,故单独针对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术的研究数据相对缺乏。但随着胎儿数目的增高,妊娠相关风险更大。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高序列多胎妊娠数据、讨论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经验、评估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则提供了单独针对高序列多胎妊娠样本量较大的研究数据,分享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手术经验,评估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一、该研究纳入131例高序列多胎妊娠。四胎妊娠104例、五胎妊娠20例、六胎妊娠5例、七胎妊娠1例、八胎妊娠1例。共131例高序列多胎妊娠,其中122例减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101例非减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为对照组。
  二、减胎手术均采用,经腹穿刺目标胎儿心内注射氯化钾减胎术。
  三、共131例高序列多胎妊娠,其中122例减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93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手术,29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手术。
  1、分析131例高序列多胎妊娠实施减胎术后的相关妊娠结局。介绍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经验。
  2、122例高序列多胎妊娠减为双绒毛膜双妊娠与未减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的相关妊娠结果比较。
  结果:
  一、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
  1、104例四胎妊娠。6例三绒毛膜四胎妊娠,减去共享同一绒毛膜的双胎均减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98例四绒毛膜四胎妊娠,减去其中两个胎儿,减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
  流产率、28-33+6周分娩率、34-36+6周分娩率分别为:20.2%、5.8%和30.8%。平均出生孕周为:36.71±1.64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450.42g±438.88。
  2、五胎妊娠20例,均为五绒毛膜五胎妊娠。8例共实施2次减胎手术,每次减去1-2个胎儿,间隔5-7天后再次行减胎手术,其中2例流产;12例经过1次减胎手术,其中6例流产。20例五胎妊娠中,1例减为单胎妊娠,14例减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5例减为三绒毛膜三胎妊娠。
  流产率、28-33+6周分娩率、34-36+6周分娩率分别为:40%、15%和15%。平均出生孕周为:36.09±2.6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144.62g±544.31。
  3、六胎妊娠5例。均为六绒毛膜六胎妊娠;4例共实施2次减胎手术,每次减去2-3个胎儿(仅1例1次减去3个胎儿),间隔5-7天后再次行减胎手术。1例在实施第1次减胎手术后5天流产。成功4例中:其中1例例减为单胎妊娠,3例减为双胎妊娠。
  1例流产,流产率为20%、1例在34-36+6周分娩,其早产率20%,3例均在37周后分娩。平均出生孕周为:37.11±0.43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640.29g±241.03。
  4、七胎妊娠1例,每次减去2个胎儿,每次减胎手术间隔5-7天,行第三次减胎术后流产。
  5、八胎妊娠1例,每次减去2个胎儿,共实施3次减胎术,每次减胎手术间隔5-7天,最终保留2个胎儿,于妊娠35周分娩。出生体重分别为2000g和2200g。
  二、高序列多胎妊娠减为双胎妊娠与非减胎双胎妊娠比较
  131例高序列多胎妊娠,122例减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其中93例在妊娠11-14+6周实施减胎术,29例在妊娠15-24+6周实施减胎术,与101例非减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比较:1、流产率分别为:21.50%、24.14%、8.91%;11-14+6周组与非减胎组比较,P=0.014,15-24+6周组与非减胎组比较,P=0.049,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2、早产率、平均出生孕周、平均出生体重、胎儿生长不均衡率、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比较,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高序列多胎妊娠中,单绒毛膜多胎妊娠较为罕见。
  2、五胎及以上多胎妊娠减胎时,可分多次减胎,每次间隔5-7天,一次减去胎儿数以1-2个为宜。
  3、与非减胎双胎比较,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术后妊娠流产率较高。但实施减胎术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序列多胎妊娠的妊娠结局。
  4、高序列多胎妊娠减胎术后,并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第五部分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射频消融减胎术中时机与指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背景及目的:
  单绒毛膜(monochorionic,MC)双胎妊娠,由于两个胎儿共享一个胎盘,胎盘内吻合血管的存在等因素,而出现特殊并发症,如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TRAP)、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fetal 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双胎贫血-多血序列征(twin anemia polycythemia sequence,TAPS)、双胎其一胎儿畸形或死亡等。这种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其妊娠结局较差,但选择性减胎术能够有效改善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为防止保留胎儿潜在的神经损伤或宫内死亡,单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减胎,主要采取脐带血管闭塞技术。其中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因其简单、有效等优势在临床较为推荐。
  该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复杂性MC双胎妊娠,实施RFA术选择性减胎,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TTTS与SIUGR的不同分期在实施RFA术后妊娠结果的不同和RFA减胎术后相关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一、实施射频消融术选择性减胎的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66例,胎儿畸形26例;TTTS22例,其中5例TTTS-Ⅱ期,14例TTTS-Ⅲ期,3例TTTS-Ⅳ期;SIUGR14例,10例SIUGR-Ⅱ期,4例SIUGR-Ⅲ期;TRAP4例。28例在妊娠16-20+6周实施RFA选择性减胎术,38例在21周及以后实施RFA选择性减胎术。
  二、减胎手术均采用RFA术:超声引导下17G针穿刺入目标胎儿脐带腹腔段,逐渐加大功率至抓头温度达100-110℃,监测目标胎儿脐带血流及胎心,可重复1-3个循环,每个循环需间隔1分钟进行冷却,脐带血流消失至胎心消失为成功。
  结果:
  一、减胎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66例MC双胎妊娠中,其中28例在妊娠16-20+6周实施RFA,38例在妊娠21周及以后实施RFA,二组比较:1、减胎孕周分别为:18.66±1.33周和24.18±1.92周,P=0.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在减胎孕周有差异的基础上,其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平均出生孕周及平均出生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二、减胎指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66例MC双胎妊娠中,胎儿畸形26例、TTTS22例、SIUGR14例;TRAP4例,将四组相关妊娠结果进行比较。
  1、早产率分别为:26.9%、54.5%、7.1%和25%,四组比较,P=0.023,TTTS组与SRUGR两组间比较P=0.004。
  2、低出生体重儿率分别为:15.0%、61.1%、0、和33.3%;四组比较P=0.003,胎儿畸形组与TTTS组比较P=0.03,TTTS组与SIUGR组比较P=0.007。
  3、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2835.10g±603.25、2296.44g±808.23、3315.00g±349.61和2516.67g±1086.66四组间比较,F=4.557,P=0.007,胎儿畸形组与TTTS组比较P=0.02,TTTS组与SIUGR组比较P=0.001。
  4、平均出生孕周分别为:37.61±2.67周、34.34±3.83周、38.00±1.21周和35.67±4.42周,四组比较F=4.402,P=0.008,胎儿畸形组与TTTS组比较P=0.002,TTTS组与SIUGR组比较P=0.008。
  三、TTTS与SIUGR的不同分期相应的妊娠结果
  1、TTTSⅡ期、Ⅲ期、Ⅳ期实施RFA术后,活产率分别为:80%、64.3%、100%
  2、SIUGRⅡ期、Ⅲ期实施RFA术后,活产率分别为:50%、75%
  四、复杂性MC双胎妊娠实施RFA选择性减胎后,妊娠并发症的观察:
  66例病例中,3例出现PPROM,2例在胎儿畸形组,1例在TTTS组。保留胎儿宫内死亡3例,2例在胎儿畸形组,1例在TTTS组。孕期及出生后观察,无保留胎儿神经系统损伤情况出现。
  结论
  1、在复杂性MC双胎妊娠中,实施RFA选择性减胎治疗,手术实施的孕周对妊娠结果无明显影响。
  2、复杂性MC双胎妊娠的类型是影响妊娠结果的因素,相对于胎儿畸形、SIUGR、TRAP,TTTS术后的结果较差。
  
其他文献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指门静脉主干及/或分支局部或完全阻塞后,机体为缓解门静脉高压在受阻部位逐渐代偿形成诸多侧支血管,因形态似海绵样而得名。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患儿大多在1-6岁出现反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威胁生命。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早期诊断、早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  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724,CA724)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但是目前对于血清中CA199、CEA、CA724表达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尚无明确定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报纸
报纸
研究背景  局部麻醉药在临床麻醉和疼痛诊疗中应用广泛,它具有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少和成本低的优点。但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以布比卡因为代表)具有较强心脏毒性,过量使用或者不慎入血,常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循环障碍甚至心脏停搏等,常规复苏效果差、预后不佳。虽然通过限定药物剂量和可视化技术等措施提高了区域麻醉的安全性,局部麻醉药中毒仍时有发生,研究调查统计其发生率约为7.5~20/10000。因此,对局部麻醉
学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