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PMAIP1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与破骨吸收和成骨分化所维持的骨稳态失衡有关。近年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主流的药物大多从两个方向发挥作用即:抑制破骨吸收过程或促进成骨形成过程。然而,其严重的副作用和价格等问题仍使其有待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自噬过程对真核细胞的生理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噬是以自噬体的工作为起点。自噬体首先将细胞器、细胞内的病原体及蛋白类物质包裹,随后自噬体发挥了自身的转运作用。将上述物质运输至溶酶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溶酶体中包裹的细胞器、细胞内的病原体及蛋白类物质被降解后,其分解产物被再次循环利用。自噬目前存在三种形式: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在整个自噬这一大的研究领域中,巨自噬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巨自噬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其作用形式是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拉长,包裹特定有害物质形成自噬体。自噬体转运有害物质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溶酶体通过体内水解酶的作用下将包裹的大分子有害内容物分解,从而形成能够被细胞重新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近年来的自噬相关研究表明,自噬能够调控多种生理与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包括衰老、肿瘤、内分泌疾病以及骨骼系统疾病。PMAIP1(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induced protein 1,佛波酯-12-肉豆蔻酸-13-乙酸酯诱导蛋白1)是一种凋亡家族基因并与DNA损伤有关,然而PMAIP1与巨自噬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来明确PMAIP1与巨自噬和骨质疏松的关系,从而发现其中的调控机制,为未来骨质疏松的治疗寻求新的位点。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EO数据库的GSE62402从而寻找骨质疏松的关键基因。通过基因热图与火山图筛选骨质疏松的潜在高危因子。Metascape用于进行GO富集分析基因富集的区域。GTBA用于进行GSEA分析进一步分析单独基因PMAIP1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2.成骨细胞hFOB1.19与破骨细胞HOCCs的细胞培养以及慢病毒转染构建敲减PMAIP1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验证基础。3.通过MTT法检测PMAIP1对成骨细胞hFOB1.19与破骨细HOCCs的增殖影响。4.通过对敲减PMAIP1的成骨细胞hFOB1.19进行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对敲减PMAIP1破骨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以及使用PCR验证敲减PMAIP1后成骨相关标志物ALP、OPN、RUNX-2和敲减PMAIP1后破骨相关标志物TRAP、CTR、Cathepsin K的mRNA水平的表达验证PMAIP1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影响。5.利用透射电镜扫描验证敲减PMAIP1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是否发生了自噬现象。通过对敲减PMAIP1以及使用自噬抑制剂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验证PMAIP1与自噬以及自噬相关通路AMPK/mTOR的关系。6.建立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随后使用micro-CT和免疫组化进一步在体内验证PMAIP1与骨质疏松和自噬的关系。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MAIP1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低BMD患者中PMAIP1显著上调,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高危因素。上调分子在免疫过程、细胞增殖、代谢过程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PMAIP1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的增殖能力的作用存在差异。在敲减PMAIP1后,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与之相对的是,破骨细胞增殖能力则明显受到了抑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现象也更加显著。3.敲减PMAIP1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成骨细胞的Sh-PMAIP 1组的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增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明显升高。而破骨细胞中Sh-PMAIP1组的TRAP染色活性显著降低。此外,PMAIP1基因敲除后成骨细胞的成骨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升高,破骨细胞的破骨相关mRNA水平下降。4.PMAIP1通过调节成骨细胞自噬来促进骨质疏松。对样本进行透射电镜(TEM)分析,发现成骨细胞Sh-PMAIP1组的自噬小体数量增加。然而,在破骨细胞Sh-PMAIP1后自噬小体减少。利用自噬抑制剂维替泊芬(Verteporfin,VP)单独处理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并与Sh-PMAIP1联合作用。结果显示成骨细胞中,Sh-PMAIP1后自噬作用增强,当Sh-PMAIP1后与自噬抑制剂联合使用时,自噬作用则减弱。然而,在破骨细胞中,各实验组中并未出现明显差异。5.PMAIP1通过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MAIP1基因敲除后成骨细胞hFOB1.19的AMPK/mTOR相关蛋白改变显著,而在破骨细胞HOCCs中变化不明显。同时,在hFOB1.19细胞中,Sh-PMAIP1组AMPK和p-AMPK表达显著上调。而在HOCCs细胞中,与NC组相比,Sh-PMAIP1组并未出现明显差异。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体内去卵巢模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从组织学评价进一步证实了PMAIP1的促骨质疏松作用。OVX大鼠骨骼中PMAIP1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大鼠骨骼中PMAIP1的表达。结论:我们初步证实了 PMAIPI通过AMPK/mTOR调控自噬来抑制成骨细胞,证明PMAIP1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通过对平均脸侧貌中鼻唇颏轮廓加减参数来探究北方汉族青年对年轻女性侧貌鼻唇颏形态的审美偏好及男女性别因素对侧貌美学感知的差异。这项实验通过对平均脸侧貌剪影轮廓中鼻部、唇颏轮廓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平滑位移,获取整形手术的黄金受众—18至30岁年轻人群对侧貌美学中鼻部、唇颏位置的偏好及侧貌中鼻部、唇颏位置变化在男女视角下的美学差异。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8名年龄范围在18-30周岁的北方汉
学位
背景: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在第七位,而由此造成的癌症相关死亡人数,排在了第四位。HCC一典型特征就是进展过程中,有较高概率出现肝外转移(HCC with extrahepatic metastases,m HCC),此类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即使经过了系统性、多学科联合治疗,也难以
学位
目的:探究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reablative stimulated thyroglobulin,ps-Tg)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取得预测疗效的最佳截止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放射性碘-131(131I)治疗(radioactiveiod
学位
第一部分分析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分布及多样性目的:应用16S rRNA测序技术,探索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并分析筛选疾病标志菌群,为应用肠道菌群早期诊断CRC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纳入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
学位
背景:肿瘤内皮标志物7(Tumor endothelial marker 7,TEM7)是一种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的内皮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证实TEM7与胃癌(Gastric Cancer,G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相关。然而,TEM7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胃癌预后和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探讨TEM7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TEM7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与免疫细胞浸润有关的
学位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和中轴关节病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会导致脊柱僵硬。与女性相比,年轻男性更易发病,它也是年轻男性致残的原因之一。AS的通常表现为脊柱关节炎及周围性关节炎,严重时也可导致髋关节或者膝关节畸形。A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遗传因素、免疫应答功能障碍和感染因素等可能和AS的发病相关。一项双生子研究表明
学位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572,000例新病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食管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在中国,食管癌病例中约有90%是食管鳞癌。食管癌具有高度浸润性,五年生存率约为20%,预后较差。为了提高生存率,迫切需要开发无创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非靶代谢组学可分析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成
学位
采用ARM+FPGA架构方案,构建安全数字量输入/输出系统的设计,能够高效、实时、准确地处理安全输入/输出信号,其设计思想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安全编码,且生成唯一预期的编码,并对其进行故障检测;对输出信号进行安全编码码序的匹配输出,并回读状态反馈信号,判断是否异常;通过安全性和故障防御分析,该设计在铁路产品的应用中通过采用56位编码的码序,危险失效率均能满足安全认证标准中安全完整性等级四级SIL4的要
期刊
目的:评价米拉贝隆与索利那新联合用药对比索利那新单药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且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9
学位
背景:膀胱癌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根据肿瘤侵犯的程度,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型和肌层型,大约75%的膀胱癌患者病灶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对于非肌层组织侵犯的膀胱肿瘤,治疗方式为经尿道的肿瘤切除为主同时保留膀胱。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中普遍使用的是的分层切除肿瘤的方案,易引起肿瘤细胞入血、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二次电切、易复发等相关并发症,同时影响肿瘤分期。近年来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越来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