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填料/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是由木粉或农业剩余物中的木质生物质与热塑性聚乙烯或聚丙烯共混,通过挤出、注塑或模压成型等工艺制备而成,因其具有低吸湿性、低密度、耐生物侵蚀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以及高比刚度和强度,正在成为回收农业剩余物的有利选择。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回收农业剩余物的高效方法,对机械化作业导致难以分离的地膜、沙土和棉秆进行共混,直接制备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并以此为启发,分别将硅酸铝纤维和芳纶纤维作为填料,制备了棉秆-聚乙烯-硅酸铝纤维复合材料与棉秆-聚乙烯-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本课题首先通过简单的混合和注塑成型工艺,将难以分离的地膜、沙土和棉秆废料直接转化为了功能性的自熄灭棉秆-聚乙烯-沙土复合材料(CS-PE-SSX),并探究了不同组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固体颗粒在聚合物基质中的均匀分散、良好的界面结合以及棉秆和沙土颗粒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显示出了有希望的机械强度(抗弯强度约为29.00 MPa,抗拉强度约为15.76 MPa,冲击强度约为3.17 k J/m2)和更高的热稳定性。沙土颗粒的加入赋予了材料良好的自熄灭性能,40 wt%沙土含量的复合材料可以抵抗火焰在10 s内的点燃,明火充分引燃后能保证在55秒内熄灭。此外,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废料(地膜残留物、棉秆和土),被成功转化为功能性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机械、热和自熄灭性能。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为农业剩余物的处理提供了一条简单、绿色和低成本的策略,有望成为解决农用地膜、棉秆等废弃物的可行选择。接着,本研究以无机纤维(硅酸铝纤维,ASF)、有机农业废料(棉秆,CS)和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CS-PE-ASFX),并讨论了硅酸铝纤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SF含量的增加,硅酸铝纤维中的含氧基团可与棉秆中的羟基氢形成氢键,令复合材料在1740 cm-1处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峰移至更低波数,表明复合材料界面上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氢键,π-π堆积和静电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ASF含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每种组分的晶体结构;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以及元素扫描图有力的证明了ASF在复合材料中的良好分散以及与聚合物基质的稳固粘结,以上两者加上棉秆与硅酸铝纤维形成的氢键,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到约39.37 MPa和3.89 k J/m2;ASF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和抵抗应力松弛能力,而且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在ASF的帮助下同样得到了增强。最后,本研究将具有超高强度,且耐高温、耐酸碱的轻质合成纤维(芳纶纤维)作为填料,制备了棉秆-聚乙烯-芳纶纤维复合材料(CS-HDPE-KFX),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芳纶纤维的加入会促使复合材料中化学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氢键,导致红外光谱特征峰的移动;扫描电镜发现芳纶纤维在复合材料中仍然以长纤维的状态存在,未发生改变,芳纶纤维在30 wt%以下时,表现为无序形态,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大拉伸强度为41.89 MPa,提升约231%,最大弯曲强度为55.28 MPa,提升约209%,最大冲击强度为12.40 k J/m2,提升约349%;相较于稻壳、沙土、杨木粉热塑复合材料,加入芳纶纤维后,显著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复合材料的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曲线表明,剩余物的显著增加以及熔融温度的提高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蠕变和应力松弛曲线显示复合材料在20 wt%的芳纶含量时,拥有最优的抗蠕变性能,在30 wt%的芳纶含量时,拥有最优的抗应力松弛能力;通过自熄灭性能测试,复合材料在20 wt%芳纶纤维含量时,自熄灭性能最佳,5 s点燃次数达到三次,熄灭时间与燃烧距离分别维持在125 s和2.5 mm,极限氧指数达到20.9%。
其他文献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方法,将获得的二维医学图像序列,转换为具有真实感效应的三维医学图像。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重大疾病的筛查、虚拟仿真手术、临床诊断、手术导航等各个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因此,如何获得绘制精度高、重建速度快的三维医学图像,是现今医学图像可视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同时,创建灵活的人机交互来方便相关人员对重建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是遥感影像信息挖掘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通过提取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中的变化区域来记录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信息,为研究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随着遥感平台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空间数据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遥感图像的时空分辨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物细节信息,然而,也为如何在更加复杂的地物信息中准确地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的问题也不断加剧,新能源电动汽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四轮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4-Wheel Distributed-Driving Electric Vehicle,4WDDEV)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之一,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使用是发挥4WDDEV优势的前提。主动转向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irect Yaw moment Contro
以黑磷为代表的第Ⅴ主族类石墨烯二维层状材料因其卓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材料、光电信息、能源等领域迅速发展。新型二维第V主族材料有望能够很好地弥补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在某些方面的缺憾。本论文以新型二维层状材料—锑烯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锑烯纳米片与锑薄膜,并对其基本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着重研究了锑烯纳米片的非线性吸收性能,并集成可饱和吸收器件实现在近红外光纤激光器中的短脉冲运转。具体内容如下:1.
本研究作业环境为玉米大田,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化学除草剂覆盖式喷洒问题,提出了针对玉米3-5叶期、5-8叶期的导航基准线识别方法,以及基于玉米行线位置的玉米行间杂草的识别策略,为实现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以及变量喷施化学除草剂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基于视觉导航的农业机器人在玉米幼苗期导航基准线提取易受杂草、缺苗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玉米3-5叶期条件下高效获取导航基准线的方法。采用
无人驾驶技术能依托人工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热点课题。无人驾驶体系主要包括感知、规划、控制三个核心部分,其中环境感知主要是指无人驾驶车辆获取并提取场景信息的能力,是无人驾驶车辆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性环节,一直是无人驾驶领域需要研究攻克的重难点问题。而激光雷达已成为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主流传感器,可以实时对周围场景进行地图三维重建,为规划模块提供必要的目标场
深度学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科技是指机器在经过大量“学习”后可以代替人力进行工作。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种植、管理等过程,但应用区域主要集中在病虫害识别、杂草识别、果实采摘等方面,对农作物花期自动识别与辅助授粉的应用研究较少。实现花期有效识别对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进一步推动智能化温室大棚的推广。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效率不高,检测准确度低且模型鲁棒性差,易受
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作动器是复杂装备的基础件和通用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的优先发展主题。其中电动静液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具有负载能力强、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在航天、航空、船舶等重大装备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电机、电子、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静液作动器的发展必将从重大装备拓展到工业的各个领域,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
材料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剂。自“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新型耐高温、低密度、高强等极端环境材料得到快速发展。碳/碳(C/C)复合材料自问世以来由于具有低密度、高导电、高导热、耐高温等优良性能于一身,一直是航空航天、电器电子、高温特种领域的特种应用材料。由于C/C复合材料的制备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使得C/C复合材料的造价高,限制其发展。另外,C/C复合材料由于全
磨削技术能够相对高效低成本地获得高表面质量和高加工精度,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精密器械、核能、光电子以及半导体等工业领域。然而,由于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具表面大量不规则磨粒的不均匀性磨损,磨削被认为是一个复杂且极其不稳定的过程。此外,由于磨具表面磨粒大都呈高负前角几何形状,与其它机械加工方法相比,磨削加工去除单位体积材料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较大的磨削能耗意味着磨削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磨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