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玉米斑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交配型与抗药性分析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河南省是玉米种植大省,及时跟进河南省玉米病害演化信息,制定应对措施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步骤之一。玉米大斑病是玉米上一种重要的病害,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有极大的危害。为有效防治河南省玉米大斑病,本研究对河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交配型以及对吡唑醚菌酯和异菌脲的敏感性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从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开发23对SSR引物,用其中6对SSR引物对48株河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UPGMA聚类可将48个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66的水平下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含38个菌株,类群Ⅱ包含10个菌株。菌株的聚类分组和地理来源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河南省玉米大斑病菌总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6694和1.3121。河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内部分遗传化水平很高,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是0.5294,显著高于群体间遗传多样性Dst的0.2022。遗传结构分析显示,48个菌株最可能来自2个祖先亚群,其中21个菌株中亚群Ⅰ所占比例达到了90%以上,18个菌株中亚群Ⅱ所占比例达到了90%以上。大多数(83.3%)的菌株遗传组分相对单一,2个亚群菌株间遗传物质交流很少。(2)使用普通PCR和多重PCR两种方法测定48个菌株的交配型类型,结果显示A为优势交配型,有34个A交配型菌株;a为弱势交配型,有14个a交配型菌株。8个地理群体中有7个群体包含两种交配型菌株,只有三门峡群体的6个菌株全部是A交配型。(3)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河南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和异菌脲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玉米大斑病菌菌株对吡唑醚菌酯EC50值的范围是0.00010.4146 mg/L,平均EC50值是0.0362 mg/L。玉米大斑病菌对异菌脲EC50值的范围是0.00350.9823 mg/L,平均EC50值是0.1900 mg/L。河南省的玉米大斑病菌对常用药剂吡唑醚菌酯和广谱杀菌剂异菌脲的敏感性都较高。本研究首次对河南省玉米大斑病菌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了河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交配型组成,以及对吡唑醚菌酯和异菌脲两种药剂的抗性水平。这些研究结果对科学指导防治河南省玉米大斑病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大豆生产上世界性、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具有分布广、危害重、难防治等特点,严重威胁大豆的生产安全。种植
如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翻译技术也随之得到发展。在翻译行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机器翻译。当前,人们使用机器翻译主要采用人助机译和机助人译两种方法。其中,人助机译即
目的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前列,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仍缺乏胃癌早期诊断、治疗及胃癌预后相关的基因靶点。转谷氨酰胺酶
目的:构建带有HA标签的人MDM2截短体N端和C端重组真核表达载体HA-MDM2-N/HA-MDM2-C,并检测截短体与NLK的相互作用。方法:(1)根据NCBI提供的人MDM2基因CDS序列(CCDS8986.2)设
华南冠网蝽是南方地区樟树上大规模发生的刺吸式口器害虫。本文旨在通过室内生物学研究和室外调查,探究其外形特征、发生规律及生命表参数,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华南冠网蝽生
[背景]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导致早产儿呼吸功能不全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RDS的发生率随着孕龄的降低而增高。胎龄小于29周的早产儿RDS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肿瘤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成分,并且在肿瘤组织中HA的过度表达能够增加肿瘤流体压力(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IF
黄瓜霜霉病是世界范围内黄瓜种植区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各个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具有发生快、流行迅速等特点。黄瓜发生该病后,叶片枯黄,结瓜少而小,拉秧提前或未结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信息吞吐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通常情况下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充满着无线射频信号,如果可以让不方便充电的中继端
锰基薄膜材料因其具备稳定性、巨磁性、电容可逆性等,而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磁阻器、微电子等领域。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人们对薄膜材料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在目前报道的薄膜沉积方式中,以化学气相沉积技术(CVD)和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得到的薄膜性能最佳。由ALD/CVD技术原理可知,化学前驱体是CVD、ALD技术的基础。前驱体结构不同,其化学反应活性及热性能就会不同,这样会导致成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