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111)表面沉积稀土Er原子/团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2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存储技术作为目前最广泛和重要的信息记录方式,在实验上已实现了原子尺寸下的信息存储和读写。原子级磁存储能够有效提高存储面密度,从而实现器件小型化,满足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探索极限尺度下的数据存储单元时,表面的单原子/团簇沉积体系因表现出优越的磁性能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稀土原子由于其外层含有未满的4f电子排布,拥有较大的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同时,其4f电子嵌于5s25p66s2内层,进而较好地屏蔽了与近邻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较大的局域磁性。特别是,稀土原子的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SOC)能与晶格耦合,能有效地提升磁体的磁各向异性能(MAE)和磁稳定性,而增强体系抵抗热扰动的能力。因此,对稀土原子/团簇表面沉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稀土材料磁性的微观机理,而且还在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并考虑了多种处理电子强关联体系的方法(DFT+U;占据数轨道),系统地研究了 Cu(111)表面沉积稀土Ern(n=1,2,3)团簇的复合体系,即Ern@Cu(111),分析了沉积构型、基态电子结构,获得了自旋磁矩、轨道磁矩、MAE等磁学信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相互作用能、吸附能和束缚能的计算,表明Er1单原子吸附于Cu表面的桥位是最稳定结构;Er2和Er3团簇中的原子也倾向吸附于桥位,形成双桥位和三桥位的稳定结构。随着Er原子数目的增加,体系的吸附能在逐渐减小,束缚能、相互作用能在逐渐增加,这说明体系稳定性在逐渐增强。(2)再通过线性响应方法拟合得到适合Ern@Cu(111)体系的U值(U=7.867eV)的基础上,对体系进行DFT+U计算。发现单原子的易磁轴方向在面内,其磁矩值为μ1=4.98μB/atom(其中μs1=1.80μB,μL1=3.18μB);Er2和Er3团簇的易磁轴却相反为面外方向,对应的磁矩值分别为:μ2=5.18μB/atom(μ52=1.81μB,μL2=3.37μB)和μ3=4.74μB/atom(μS3=1.54μB,μL3=3.21μB);体系的MAE值则随着原子数的增加而呈现增大趋势(24.78→46.81 meV/atom)。(3)利用电子占据数方法,即:考虑Er原子4f轨道的21种占据方式,发现单原子沉积体系Er@Cu(111)的最低占据态为[1110110],该磁基态与其他占据态之间的能量差值较大(0.001-2.174 eV),表明通过占据数方法能得到基态电子排布,从而有效地避免系统处于亚稳态,达到真正的基态。(4)结合电子结构和二阶微扰方法,计算了体系的自旋-轨道耦合张量,分析了沉积体系的MAE来源,发现体系的MAE主要来源于稀土原子4f电子在自旋轨道耦合的作用下发生轨道(|Δml|=0)之间的跃迁。本文通过对Ern@Cu(111)系统的分析获得了高稳定性,高MAE的沉积复合结构,加深了人们对稀土团簇磁性微观机理的认识和理解,为处理电子强关联体系提供了可行方案。同时为实验现象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也为探究稀土材料作为数据存储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超快超强激光脉冲驱动原子相互作用发生了一系列有趣而新颖的高阶非线性现象,如高次谐波产生和非次序双电离等。强场非次序双电离中涉及的两个电子具有强烈的关联性,这为探索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电子关联行为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途径。自1982年L’Huillier等人发现非次序双电离以来,强场非次序双电离一直是强场物理领域的热门课题。大量研究表明非次序双电离中电子关联行为及其微观动力学依赖于激光脉冲的强度、波长、
电磁超构材料是一种人工电磁结构,与入射电磁波相比其尺寸处于亚波长,而排列方式为周期性排布。由于其表层图案和设计结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超构材料呈现出非常多奇特的物理性质。通过调节结构尺寸和周期排列等方式,可对电磁波振幅、相位、极化方向进行自由控制。电磁超构材料吸波器同传统吸波器相比,具有厚度薄、吸收频带宽、吸收效率高等优点。本论文聚焦新型超构材料吸收器的研究,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随着现代雷达探
采用FT-IR技术跟踪正硅酸四乙酯(TEOS)水解过程并结合XRF、UV-Vis等表征探讨了水解时间对TS-1分子筛中钛物种分布的影响。以1-己烯环氧化为模型反应对TS-1分子筛的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TEOS适度水解能有效抑制非骨架钛形成,提高骨架钛含量,而水解时间较短或过长均不利于钛进入骨架,并会明显降低TS-1分子筛的催化性能。TEOS水解2 h后制得的TS-1分子筛具有最佳的1-
稀土无机发光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发光材料,其凭借着丰富的发光颜色和优异的发光性质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检测等众多领域。众所周知,无机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颜色的丰富性主要是依赖于稀土元素原子特殊的电子构型赋予其对应离子的丰富的4f-5d能级跃迁,所以通过掺杂稀土离子来制备各类无机发光材料是稀土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有关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很多,其基质材料涵盖了包括氧
与伪随机数相比,物理随机数(physical random bits,PRBs)在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重复性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在密码技术、通信和统计模拟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传统的PRB发生器基于电子电路技术,产生随机数的速率大多为Mbit/s量级,这并不能满足发展高速通信的要求。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从光学混沌信号中提取出Gbit/s量级的高速PRBs。目前,以光学混沌信号
自从1967年脉冲星发现以来,脉冲星的研究就受到了天文学家们的高度重视。脉冲星是具有高速自转、强磁场和高密度的中子星,目前已经发现了3000多颗。脉冲轮廓是指脉冲星的辐射信号随时间周期变化的曲线。由于脉冲星会周期性的辐射出脉冲信号,因此在每个周期内记录下的脉冲信号就称为单脉冲。将多个单脉冲按周期叠加就会形成形状比较稳定的平均脉冲轮廓。子脉冲是单脉冲更精细的结构,子脉冲在辐射窗口中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是
有机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在高质量全彩色显示和固态照明应用中的优异性能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效率已可以与常规光源竞争,但却存在高亮度水平下发生效率滚降的问题,这个现象的存在阻碍了OLED的进一步发展与突破。红、绿、蓝三原色器件是OLED全彩色显示的基本条件,但目前蓝光器件的发展依然滞后。由于磷光器件的成本较高,稳定性较差且寿命较短,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材料易于合成、光色稳定的荧光器件。因此本文深入探究了
热电材料有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能力,其制成的设备可以有效利用汽车,工厂等排放的废热。这是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减少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因而在再生绿色能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能力和转换效率可以通过功率因子和热电优值(5来衡量。高热电转换效率取决于大的热电优值,即高的功率因子和低的热导率。因此,想要制作高转换效率的热电设备需要寻找具有高热电优值的新型热电材料或者利用能带工程和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和电子器件小型化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和存储密度更高的新型电子器件。近期,大量的二维(Two-Dimensional,2D)材料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2D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磁学和机械性能,出色的物理性能使其可以成为新型电子学器件的备选材料。理想的可用于自旋电子学器件的材料应具有较大的磁矩、高自旋极化率和较高的居里温度(TC)等特点。磁性半金
美国犯罪事件改编电影,顾名思义,即基于真实犯罪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随着以真实事件为原型的电影创作在美国蔚为潮流,美国犯罪事件改编电影作为美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数量、获奖情况等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新世纪以来,151部影片完成制作并上映、20部作品获得奥斯卡相关奖项提名、7部作品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成绩,均足以证明其表现的亮眼。因此,笔者以新世纪美国犯罪事件改编电影作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