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压缩感知算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具有计算和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能够自主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已被较多地应用于监测领域。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传统信号处理中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在采样的同时进行压缩,减少冗余,有效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受限下的信息获取与传输瓶颈问题。其采用稀疏表示对传感信号的重要信息进行提取,利用测量矩阵对稀疏信号进行降维,在计算能力较强的终端对信号进行还原,可以显著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延长网络寿命。研究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环境恶劣的火山监测网中,依靠部署在火山周围的大量无线传感器对其采集的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计算能力弱以及监测系统对于整体算法严格的要求,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传感器存储溢出和计算耗时过长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随机高斯矩阵的存贮空间大的缺点,研究了适用于资源受限的随机矩阵构造方法,提出了稀疏二维矩阵和稀疏随机矩阵的改进方法,构造过程更简便速度更快,将压缩感知的大量的矩阵乘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显著地降低了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在矩阵的生成速度和所需存储量方面都优于其它测量矩阵,并对其限制等距特性进行验证。仿真以及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测量矩阵可以满足一般无线传感器节点较小的内存。同时,对压缩感知的还原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树模型的还原算法与硬阈迭代融合,从理论上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仿真表明:与多种现今流行的重构算法进行比较,改进的算法解决了后端还原处理误差较大的问题,拥有更好的鲁棒性。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邻近传感器节点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测量矩阵和还原算法的联合稀疏模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并进行联合重构与单独重构的对比以及多种算法在联合稀疏模型中的应用比较,结果表明:与单个节点进行压缩感知相比,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联合稀疏模型有着更小的重建误差,并能在测量值很少时实现高精度的信号重构。
其他文献
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减轻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技术。单载波频分多址利用单载波调制、傅里叶预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和频域均衡,能够获得和正交频分多址相似的复杂度和性能,并且由于继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具有组织神经元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并以比数字计算机更快地速度对信息进行并行以及非线性的处理。一直以来,建立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或自
摘要:视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保证视频质量也是讨论的越来越多的问题。对视频编解码器进行测试是保证视频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视频编解码器的测试与通常的软件测试存
目前,针对GSM-R系统这种特殊传播环境的干扰分析,还处在一个相对较初步的阶段。或者说,这种特殊场景下的干扰分析,被大家当作一个特殊情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其他
人类面部表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常,我们所指的人类面部表情被称之为“宏表情”,其持续时间一般在0.5s~4s之间,容易被人察觉和辨别。然而,有
民用的导航系统由于定位精度有限,无法对复杂的路况信息进行实时的探测;再加上导航系统缺乏针对盲人(视障人士)进行路径搜索与规划的能力,更无法为视障人士的安全出行提供指
摘要:在资源受限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图像数据需要处理和传输。在有限条件下,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设计能够综合考虑能量消耗、压缩率和图像质量等性能要求的图像
粗糙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波兰数学家Pawlak Z.首先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其基本思想是在保持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知识约简,导出概念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身份验证的快捷性、方便性、经济性显得越来越重要。说话人识别以其独特的优点,在生物识别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说话人识别的目的是通过对训练语音建
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人脸表情识别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且逐渐发展为科研领域中极为热门的课题。本文分别从全局特征提取方法中的Gabor小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