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发展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循环经济作为重要举措与方向,循环经济的深入推进对社会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农业产业是与生态建设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基础性产业,受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影响最大。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同时还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取得重大进展,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对于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是落实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也是湖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剖析湖北省农业产业发展,在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继而根据区域特征分区建议选择使用不同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并深入分析农户对农业循环经济参与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构建了一套支撑体系框架,以促进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态学和经济学规律的指导下,促使湖北省高效科学的利用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推动湖北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进程,实现农业经济与自然生态两大系统的和谐统一。全文一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提出了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全面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三大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内涵、主要特征和运行模式,形成研究工作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在搜集湖北省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具有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基本条件充分的内部优势因素,存在经济实力较弱、农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有效劳动力等内部劣势因素,迎来了国家出台惠农政策、湖北省推进11项重大工程、实施“六大行动”的外部机遇因素,面临着要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等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所带来的压力。指出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级政府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保障的制度工作正在逐步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迅速推广;通过转变生产方式,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日益凸显。但是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的深入开展,存在的问题也越加明显: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不深,参与意识不强;湖北省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缺乏有效的社会化支持;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有待提高;重视“循环”而忽视“经济”;缺乏合理的农业资源价格体系。第四章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采取Delphi法构建了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发展效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综合值由2002年的“差”上升到2011年的“良好”,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之前的停滞发展阶段,该阶段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综合评价值3.5334,为十年间的最低;第二阶段是2003年—2007年间的缓慢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综合效益有小幅升高,综合效益评价值由2002年的3.5334增长至2007年的5.4418,年均增幅38.2%;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2011年的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综合效益得到快速提升,且增长幅度较大。综合效益评价值由2007年的5.4418增长至2011年的7.4847,年均增幅51.1%。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2-2011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2011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2002年的1.87倍,年均提升速率为6.45%。其中,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强的是资源循环利用因素,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也发挥了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而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它们所发挥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弱,成为制约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障碍因素诊断结果表明:资源减量投入因素是影响2011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其障碍度为24.06%,其次为资源环境安全因素,障碍度为19.12%,接着为资源循环再利用因素(9.73%),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障碍度最小(5.79%)。第五章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分区模式研究。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将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分为农业副产物循环利用模式、立体复合型模式、农产品深加工循环产业链模式、农村生态家园模式和多产业结合循环农业园区模式5种类型,共包括14种模式。并根据农业资源条件、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农业资源投入条件和资源循环利用条件4类指标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湖北省划分为4个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武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平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东西边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建议在不同的区块内,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不同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期分区指导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第六章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根据对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意愿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影响农户对农业循环经济参与意愿的因素较多,对农户是否愿意参与农业循环经济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农户文化程度、家庭主要经营产业、家庭年收入、家附近是否具备废弃物处理设施、对农业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的认知、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对有机化肥的认知、农业合作社作用、政府作用;对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有:农户年龄、非农就业人数。第七章国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本章阐述了日本、德国、美国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总结了各自的经验,并得到一些启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应当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体系、加大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研发与教育力度、科学选择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和启示为后面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第八章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以观念体系、科技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市场机制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管理体系、财政金融体系七大体系为主的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框架,并提出优化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湖北农省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第九章结论。根据前面八章的研究分析,说明本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其他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状况,为今后妇幼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抽取11个省级、30个地/市级、76个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采用信函调查方法
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中央做出了关于稳价安民的决策部署,并启动了重点扶持蔬菜大棚、冷藏设施和平价商店等"三项建设",以稳定农副产品价格。各地也出台了一些列控制物价上涨
印度的战略家笃信,印度只要拥有核武器并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就一定能够成为未来世界中的多力量中心之一。自独立建国以来,历届印度政府都在实践这一理论。在1998年强行进
云南龙陵地区地处包括高黎贡山在内的西南“三江”造山带,由于其复杂的造山和演化过程,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地区之一。滇西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又
哲学面临发展困境。现代许多哲学家主张哲学应该向生活世界回归,因此,哲学咨询作为联结现实生活与抽象哲理的桥梁应运而生。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同为人类实践的典型形式。从本
目的:通过探讨某院临床药师培训,借鉴美国培训临床药师的经验完善某院培训模式。方法:通过笔者在美国一年相关学习的体会及文献查阅,分析某院以往培训模式,结合美国奥本大学
目的探讨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中应用纳洛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诊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心病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1月1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焦树德教授为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路志正教授为副主任委员。11月2日晚
敬老院是现代社会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服务设施。本文通过对孔雀胡同敬老院的环境设计,深入探讨了关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精神抚慰等人文层面的理念在敬老院环境设计
钢水温度是炼钢过程所要控制的主要变量之一。钢包作为储存、运输钢水的主要工具,对钢水温度影响很大。研究钢包热循环中不同操作状况和参数条件下其内钢水温度变化规律,对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