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SiO2/环氧桐马酸酐粘合树脂的机械特性和老化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h2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氧桐马酸酐粘合树脂是大电机定子主绝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改善环氧桐马酸酐粘合树脂的机械性能和老化性能,本文采用共混法,使用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 O2,制备含量分别为1wt%、2 wt%、3 wt%和4 wt%的纳米SiO2复合环氧桐马酸酐粘合树脂试样,测试了试样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结合电机主绝缘的工作条件,分别对试样进行了热老化和电老化处理,测试了热老化前后纳米改性复合介质的电击穿强度和介电谱特性,电老化前后纳米改性复合介质的电击穿强度。扫描电镜SEM图像显示,本论文所述试样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具有良好纳米分散性的纳米复合环氧桐马酸酐粘合树脂试样。老化前试样的机械特性有所提高:含量为1 wt%的纳米复合介质弯曲强度提高了24.79%;含量为2 wt%的纳米复合介质冲击强度提高了47.11%。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先增加,后降低,在纳米添加量为2 wt%时达到极大值,击穿场强提高了7.3%,3 wt%和4 wt%含量的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低于基体粘合树脂;纳米复合介质的介电常数先减小,后增大,在纳米添加量为1 wt%时达到极小值。180℃热老化初期,1 wt%和2 wt%含量的纳米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高于未改性环氧桐马酸酐粘合树脂。然而,纳米含量为1 wt%和2 wt%的复合介质,以及未改性环氧桐马酸酐粘合树脂在老化28天后,击穿场强值相近。5kV/mm电老化过程中,未改性环氧桐马酸酐粘合树脂和纳米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有一定比例下降,1 wt%和2 wt%含量纳米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始终高于未改性环氧桐马酸酐粘合树脂。综上所述,少量纳米氧化硅的添加可以改善环氧胶黏剂的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微电子封装的快速发展和无铅焊料的广泛应用,电子设备微型化、集成化程度的提高,起着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作用的焊点的数目越来越多,尺寸越来越小,单个焊点的失效就可危及到整
为了优化发动机工作区域,降低车辆的油耗和排放,混合动力汽车的无级变速器和起动发电机的结构与控制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改进,各种新结构、新原理和新材料的复合结构电机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所研究的轴径向-径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就是一种新颖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研究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环保和节能具有实际意义。首先,轴径向-径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不但在功能上将与行星齿轮的动力分配
飞行振动测试试验所测量的数据是飞行环境激励下的振动响应。这些测试数据能得到飞行状态下得测试不完备模态参数。需要利用振动响应对飞机进行故障检测,无法建立相关的动力学
高超音速边界层转捩问题研究,由于气流温度高,需要考虑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即,要准确预测转捩位置,必须考虑温度对于热物性参数的影响。当温度小于2500K,比热比与温度存在确定
为了解决化石燃料污染严重的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潮流能,相应的利用潮流能进行发电的技术变得愈发重要。目前,运用中间传动装置的水平轴及垂直轴潮流发电装置是研究最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随着国家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政策实施,逐渐淘汰水泥、钢铁、化工等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对供电公司的售电量和电费回收产生巨大影响。新的电力体制改革意见出台后,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下,售电侧市场逐渐放开,众多售电公司纷纷设立。Y供电公司以往粗放的营销服务模式下,市场化意识淡薄、竞争策略针对性不足、响应速度慢、市场化服务流程不顺畅、精准服务能力不强,将导致大客户流失、市
学位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随着FPGA技术的出现,凭借着它在设计上的优越性,不仅在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逐渐渗透到控制领域。与单片机和DSP相比,FPGA用硬件连线实现其软件算法,具有更高的处理速度。本文针对FPGA具有设计灵活、集成度高、速度快、设计周期短等优点,用FPGA来实现应加热电源的频率跟踪和功率控制。本文首先介绍了感应加热电源的一些
微悬臂梁传感技术是一种新式传感检测技术,涉及机械学、电学以及力学等交叉学科。微悬臂梁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检测便捷、灵敏度高、无需标记的新型传感技术在化学、生物和材料
目前,特高压直流输电已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并因其特有的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换流变压器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对直流输电系统
本文以20极大容量感应电机为算例,分析其起动过程。大型感应电机起动时铁芯严重饱和、转子导条集肤效应明显。为了分析集肤效应对起动过程的影响,针对转子中的特殊槽形,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