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Zhang Guruo's Translation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tby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重要部分。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忠实”、“等值”等观念的束缚,将关注点集聚于译作的目的。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在功能上满足需要的结果。对于译文的好坏评判也是要看它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的。目的论引起翻译理论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不同反响。有些学者认为目的论实际只对非文学文本(诸如广告,字幕,宣传手册等)有效,因此质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有效性,有的认为文学文本没有具体目的或风格太复杂。因此目的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   本文旨在论证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作者首先对目的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定义、发展、基本概念等等。然后,作者以张谷若所译《德伯家的苔丝》为文本,就目的论在其中的应用进行描述性研究。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张谷若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目的,张谷若为实现翻译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与策略,以及译作是否实现了预期目的,达到了预期功能。通过详细的分析研究,作者发现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是“充分”的。基于此,作者认为,目的论同样适用于文学翻译,但目的论应用文学翻译与译者的随心所欲有着天壤之别,不应成为歪曲原作者意图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语义韵最初是由Louw在1993年提出使用的,他认为语义韵就是一个词汇的习惯语义是由它的搭配词传染的。通常情况下,语义韵被分为积极语义韵,消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或错综语义韵。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1630-1731)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英美文学界的许多学者认为它是英国的第一部小说,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来评价,这部小说都是笛福的代表作。小说
美国摄影家杰达·杰克本森1997年摄,199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取材于1997年6月28日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赛的第三局。泰森在拳击场上将对手埃文德·霍利菲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描绘了一个拥有璀璨历史文化传统却又饱受战争和政治冲突摧残的阿富汗。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由于个人、社会和文化等原因,小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在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被公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不幸染上红斑狼疮,在患病之后她强忍着疼痛仍然坚持写作,
在我们这个被马歇尔·麦克卢汉称为“地球村”的世界,虽然以美国文化占据了现今世界中相对强势的地位,但是各国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均具有无法替代的特色。当今人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早期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同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Group)的成员。他们的作品都以描写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儿童读物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儿童所接触到的儿童文学有很大一部分是国外一些儿童文学名著
介词的数量虽然很少,但是,使用范围广,频率高,是连接英语各级语言单位的枢纽,介词在英语语言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不能灵活使用介词,就无法真正顺利地进行语言输出。另一方面,介词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赢得了此项殊荣。而莫言作品的译者葛浩文功不可没。  本研究以莫言四本中文小说和葛浩文的英译本为语料建立汉英两个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