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压痕结合有限元模拟研究微纳米TaC陶瓷的力学性能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原位反应法,以金属钽板和灰铸铁为原料,制备出微纳米结构碳化钽(TaC)陶瓷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SD)等检测设备对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纳米压痕连续刚度法对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表征;利用纳米压痕实验结合有限元模拟及量纲分析的方法对微纳米结构TaC陶瓷材料的屈服强度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1135℃下保温一定时间,对预制体进行快速水冷可以制备出微纳米结构TaC陶瓷,且陶瓷层与灰铸铁基体之间结合良好,无气孔、夹杂等界面缺陷,无污染,体现了原位反应的优势;当保温10min时,微纳米结构TaC陶瓷层厚度约为25μm,靠近钽板一侧的TaC陶瓷致密且均匀,几乎全部由TaC颗粒组成,越靠近灰铸铁一侧,TaC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Fe和C的含量逐渐增大;XRD测试表明: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表面只存在TaC相,说明微纳米结构TaC陶瓷近表层非常致密,无其他杂质相,而在纵截面存在Ta、TaC、Fe3C、α-Fe以及石墨(G)。(2)利用纳米压痕法对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析可知:不同压入深度下,每个压深确定的本征硬度和弹性模量存在明显的压痕尺寸效应,压入尺寸越大,硬度和弹性模量越小;在一个确定的压入深度下,硬度/弹性模量出现平台或峰值后,也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大不断减小,分析可知是组织对其的影响,因此微纳米结构TaC陶瓷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并不是一个恒定值,又由于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近表层近乎致密,可取压入深度300nm时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值作为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本征力-+学性能值表征,分别为21GPa和413GPa。(3)对微纳米结构TaC陶瓷塑性变形行为分析可知,随着压入载荷或者加载速率的增大,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塑性变形量均逐渐增大(处于纳米级别),通过计算其蠕变应力指数值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现象,随着压入载荷和加载速率的增大,蠕变应力指数逐渐减小,蠕变应力指数越小,塑性变形能力越大。(4)在确定微纳米结构TaC陶瓷屈服强度的过程中,首先通过量纲分析中的Π定理对纳米压痕问题进行分析,获得纳米压痕实验得出的载荷-位移曲线函数与被测材料相关的各个参数(屈服强度、泊松比等)之间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其次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出压头压入陶瓷1000nm的纳米压痕过程,通过处理计算结果,得到了无量纲函数的具体函数形式;第三,结合得到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和纳米压痕实验得到的载荷-位移曲线求出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屈服强度为7.05GPa。
其他文献
多孔陶瓷以高孔隙率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但是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导致其力学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多孔陶瓷,其在冷冻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其他方向上的力学性能是各向异性且不稳定的,这是导致多孔陶瓷失效的潜在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采用一种新颖的冷冻干燥法来制备具有层状孔并且呈对称结构的多孔Al2O3陶瓷。以模具构建多个冷源同时对冰晶的生长产生
近百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大气以及下垫面的高强度干扰,全球气候变暖愈发明显,流域的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气象环节受到直接性的影响。降水和潜在蒸散发作为水文模拟最重要的气象输入数据,评价不同方法得到的潜在蒸散发量和降水数据的水文模拟适用性,对于揭示变化环境下流域产流规律具有重要价值,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非稳态”流域的水文模型参数时变特征,建立能够代表流域特征变化规律的模
故障树分析是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常被用来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查找系统薄弱环节以及指导维修和运行,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核能、化工、电力、机械等领域。在可靠性分析中,本文分别研究了传统故障树和动态故障树的基本方法和理论。针对传统基于割集的故障树分析方法其时间及空间的复杂度较高且不易编程实现,同时在分析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组合爆炸”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二元决策图的故障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海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不断的产生并被记录下来,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例如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股价预测、商品零售预测等。鉴于时间序列在众多广泛应用中的重要性,许多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相继被提出,其中大多数是自回归生成模型,该模型在训练时使用真实的历史数据,但在预测时这些数据会被网络生成的预测数据所替代,导致模型在预测过程
随着金属表面陶瓷增强层强度的提高,其韧性急剧下降,这种强度与韧性相互倒置的关系制约着表面陶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因此改进材料的成型或制备工艺来提高表面陶瓷的韧性,并寻求一种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的研究手段来评价表面陶瓷的断裂韧性是金属表面陶瓷化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对预处理和热处理相结合的原位反应法制备的微纳米结构TaC陶瓷层的组
单晶碳化硅(SiC)材料具有熔点高、导热性能良好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在大功率、高频功率器件,如涡轮发动机组件、光学器件、太空望远镜等工业产品。由于SiC材料硬度大、脆性高,导致其加工工艺复杂、耗时长,且材料利用率低,严重阻碍了SiC材料的进一步工程应用。目前对于SiC材料,为了获得良好的加工质量,尽量在其塑性区域进行加工,该材料的塑性域加工处在纳米尺度,传统的宏观切削研究方法并不适用。因此,对Si
SiC单晶是制作高频、高温、大功率电子器件的最佳材料,常被用作GaN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衬底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由于材料高的硬度和脆性,使得其加工过程(切割、研磨和抛光)非常困难,金刚石线锯切割技术以其切缝窄、环境友好、切片质量高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硬脆材料的切割过程中。本文通过线锯切割切割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实验及理论分析,发现对切割力影响最为显著的工艺参数是进给速度以及线锯速度,而进给
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问题密切关乎社会公共资源及居民安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但近年来发现,管道失效事故时有发生,且大多数为环焊缝失效。环焊缝中存在着大量的焊接工艺缺陷以及错边结构缺陷,是整个管道的薄弱环节。因此对管道环焊缝中的复合缺陷进行完整性安全评价迫在眉睫,这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对环境的破坏。本研究针对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大口径X80天然气管道,从断裂力学基本理论出
表面粗糙度是SiC单晶片金刚石线锯切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质量指标,其直接影响电子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此,本文对金刚石线锯切割SiC单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建模、仿真、预测与工艺参数优化。分析了SiC单晶的金刚石线锯切割机理,建立了材料去除率模型,讨论了线锯速度和线锯有效磨粒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试验设备及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几何的角度给出了预测金刚石线锯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把磨粒的突起高度
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常采用X65钢作为管线钢,其服役寿命为8~12年。但由于天然气运输一般采用湿气运输工艺,管道内会有一定量的水汽、腐蚀气体、腐蚀离子及微生物使管线钢发生严重腐蚀。各腐蚀因素耦合后在腐蚀过程中的作用权重是设计管线钢表面防护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高压反应釜模拟X65管线钢的实际工况条件,研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X65管线钢的腐蚀规律,揭示影响腐蚀的主导因素与相应的腐蚀机制。根据X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