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疯癫在中外文学史上一直是重要的叙事母题。在90年代以来文学的多元化格局下,小说中疯癫叙事的大量涌现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疯癫叙事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不仅是作家构筑艺术世界的有效手段,也凝聚着作家的文化理念和现实关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蕴。本文以近二十年小说中的疯癫叙事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学理论出发,结合社会文化语境,运用文本细读和社会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近二十年小说中的疯癫叙事的类型、文化内涵、审美品质等进行阐释和解读,旨在剖析该时期小说中的疯癫叙事的特征及意义,从而进一步探索该时期小说的文化精神以及作家的精神理念。 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尝试从疯癫的母题渊源着手,简单梳理中外古典文学中的疯癫母题,探讨疯癫母题在现当代语境下的母题新变之态势,并总体把握和观照近二十年小说疯癫叙事的概况。相对于西方文学中具有丰富哲学意蕴的疯癫母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疯癫母题在内涵上相对浅显,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批判精神。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后,疯癫叙事开始具备现代性内涵。90年代后小说中的疯癫叙事在承续既往疯癫叙事的基础上,呈现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并带有后现代的“解构”意味。 第二章结合当代语境下疯癫形象的生成机制,从病理学和社会学两方面对近二十年小说中的疯癫形象进行归纳并分类,探讨疯癫形象设置和视角选择内蕴的叙事意义和文化意义。疯癫形象主要分为三类:傻子形象、疯子形象、疯女人形象。作家设置这些疯癫形象受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作家的文学理念、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疯癫视角的选择,则打破了叙事常规,开拓了叙事空间,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和叙事内涵。 第三章抽取文本范型,从历史、文化、人性等维度解读近二十年小说中的疯癫叙事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置疑性的历史想象。疯癫者以边缘的立场和姿态,观照中国整个20世纪的社会历史现实,对历史进行重审。二是文化深层痼疾的反思。疯癫叙事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反思了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文化劣根性。三是被遮蔽人性的书写。疯癫叙事以暴力、性等被传统叙事忽略、遮蔽的人类的原始欲望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潜藏于人类心理深层的人性奥秘。四是现实生存的追问。疯癫现象的大量出现折射了现代社会的病态,昭示了现实生存中人们精神的劫难。 第四章则通过文本细读,运用叙事学、陌生化理论、狂化化诗学等理论,揭示蕴涵在疯癫叙事中的审美意蕴,归纳其审美特征和风格,总结其审美价值。本章将疯癫叙事的审美效应归纳为四类:一是别样的陌生化效果。疯癫视角的巧妙运用,以及疯癫者言语的创造性加工,能使文本产生别样的陌生化效果。二是如真似幻的叙事世界。小说的叙事世界在叙述的不可靠性与可靠性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呈现出如真似幻的特点。三是反讽式的叙事风格。疯癫叙事者本身以及由这些不可靠叙事者展开的疯癫叙事使文本呈现出反讽特色。四是戴着面具的狂欢。疯癫叙事文本中狂欢化的场景、人物、语言使文本呈现出显著的狂欢化的审美特征。 总之,近二十年小说中的疯癫叙事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品格构成了当代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