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电离的离子迁移谱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_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光电离离子迁移谱是利用真空紫外光将样品分子电离,对其形成的正离子进行直接检测。本实验建立了一套基于光电离的离子迁移谱实验装置用于负离子检测。该装置利用真空紫外光电离丙酮的方式产生电子,该种产生电子的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电子强度,从而允许在装置中加入帘气区,用以隔开电子产生区和反应区,避免样品分子进入到电子产生区被紫外光电离影响测量。经过帘气区对电子强度的衰减,电子强度依然能满足实验的需要。  使用该套光电离离子迁移谱产生的电子成功测量了碘乙烷、1-碘丙烷、1-碘丁烷和2-碘丙烷在平均电子能量范围为0.29~0.96 eV时的电子吸附速率常数。这几种物质的电子吸附速率常数量级均为10-9 cm3molecule-1s-1。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直链的碘代烷烃其速率常数的大小关系满足k(C2H5I)<k(1-C3H7I)≈k(1-C4H9I),这可以通过电子解离吸附反应中碘离子的生成阈值来解释。对于同分异构体,2-碘丙烷的电子吸附速率常数小于1-碘丙烷,这可以通过支链的位阻效应解释。  光电离离子迁移谱其负离子模式通常研究的是电子分子反应,但是能与电子发生反应的分子种类是有限的。因此,在光电离离子迁移谱中发展新的负反应离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氯离子吸附技术是指利用氯离子作为反应离子对样品分子进行离子化的一种技术,由于其特有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该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到质谱和放射源离子迁移谱中。  本实验首次将氯离子吸附技术应用到光电离离子迁移谱负离子模式中。通过四氯化碳与真空紫外光电离丙酮产生的低能电子间的反应产生反应离子氯离子。实验中,首先研究了氯离子产生的效率,然后对浓度为ppb量级的一系列直链的有机羧酸样品进行了检测,包括乙酸、正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异戊酸、正己酸、正庚酸和正辛酸,对其中的乙酸和正庚酸的浓度进行了校正并且对混合酸进行了检测。另外,还使用该方法对实际样品顶空气中的有机酸进行了检测,包括5种不同品牌的可食用白醋、镇江香醋和米酒。最后,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光电离离子迁移谱的应用范围,利用氯离子作为反应离子对麻醉剂样品的顶空气进行了初步检测。
其他文献
随着越来越多介于宏观和微观尺度的问题进入科技视野,也随着计算机模拟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具有有限尺寸效应的统计力学系统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70年代Fisher等人提出的有限尺度
废水重金属多元素快速、在线监测对工业减排控制与超标排放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在线分析方法尚无法提供大量有效的数据,多元素快速、在线监测技术与系统方面仍是当前亟待解
IP version6协议,简称IPv6协议,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协议弥补了现行IPv4协议中的许多不足,包括地址匾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同时,IPv6协议在传输和安全体系中运用多种新技
该论文对几种稀土铁永磁材料、NdAlFeCo大块金属玻璃、Pt/Co多层膜磁光记录材料和磁记录介质进行了磁力显微学研究.在运用磁力显微镜(MFM)提示微磁结构和微晶结构的基础上,结
在标准模型中没有树图级的味道改变中性流(变味中性流)过程.它在圈图水平产生,从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环境来探测标准模型的量子效应.并且由于Cabbibo-Kobayashi-Maskawa矩阵的么
微透镜阵列在光路中可以发挥二维并行的会聚、发散、准直、成像和传输变换等作用,它具有排列精度高,制作方便可靠,易于与其它平面器件耦合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微小光学器件。它顺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中性束注入(Neutral Beam Injection,简称NBI)系统是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全超导托卡马克(Experimental AdvancedSuperconducting Tokomak,简称EA
随着超短超强激光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在小型化台式激光系统上,已经实现了时间宽度为光周期量级(5fs)的近红外超短激光脉冲,可聚焦功率密度已经达到了~10W/cm量级,这为激光与物质
学位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泡沫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泡沫金属和几种常见制备工艺,并对泡沫铝的研究背景作了简要的回顾,阐明了该课题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章介绍了该工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