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重污染河道底泥疏浚程度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河道底泥污染急需治理。目前,底泥疏浚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对底泥疏浚生态效应问题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河道底泥疏浚可以改善水质,并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恢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大规模、全局性的底泥疏浚反而破坏原有的水生态系统。针对这一争议性问题,结合当前河道疏浚没有先对疏浚河道展开调研,而均定性地清除底层硬质泥以上的各层底泥这一现状,相关专家提出了重污染河道底泥最佳疏浚深度的概念,并提出对城市重污染河道应进行生态疏浚。然而,迄今为止,河道底泥最佳疏浚程度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论文在此研究背景下,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苏州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项目,通过采集苏州重污染河道薛家河各层底泥进行室内静态试验和于南园河疏浚前后进行现场河道监测,分析各层底泥对沉水植物等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疏浚程度的河道底泥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 1、随河道疏浚深度的增加,上覆水中DTN、DTP的平衡浓度呈现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化速率与疏浚程度并不呈现正比的关系。 2、底泥疏浚程度控制为疏浚后河道底泥TN、TP及OM含量处于1.3~2.5g/kg、1.1~2.0g/kg和17~50g/kg范围时,水体营养盐含量降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得以抑制,水体透明度增加,有利于附泥藻类和底栖动物的生长繁殖。 3、疏浚至底泥TN、TP及OM含量分别处于1.3~2.5g/kg、1.0~2.0g/kg和17~50g/kg范围内的河道底泥,可以为底栖动物和附泥藻类提供充足的营养盐。且此种疏浚程度降低了底泥有机污染程度,有效的改善了扎根型沉水植物(菹草、黑藻)根系腐烂现象,有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和水生生物的繁殖。 4、对于有机污染严重的苏州古城区河道,疏浚后其底泥TN、TP及OM含量分别处于1.4g/kg、1.0g/kg和25g/kg左右时比较有利于降低底泥污染程度,改善水质和沉水植物等水生生物的恢复。 总之,对于苏州重污染河道薛家河,在外污染源得以控制、水生生物光照和溶解氧得以满足的条件下,底泥疏浚有利于改善水质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其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导师省级重点项目“双局扇故障诊断及自动切换一体化装置”,进行了基于DSP的双局扇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在分析了国内外局扇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
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具有时代的烙印,都与时代的步伐息息相关。翻译,作为传递文化的桥梁更是要在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新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应争取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健康理念的逐渐转变,我国中成药制药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从内敛型发展向开放型发展的转变,不可避免地要步入国际
心理健康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运用西方心理治疗方法时,我们还要挖掘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得出全新的认识。本文以禅宗思想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比
本文探讨了“东突”势力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东突”势力从“双泛”分裂思想舆论宣传到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转变过程,并从四个方面对“东突”恐怖活动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认为“
本文报道1例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的患者,经全身局部联合治疗后好转无复发。临床上,口腔扁平苔藓及皮肤扁平苔藓常见,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较为少见。
这个题目是借用朱学勤先生的一个演讲的题目。这里的两个文化革命也就是:一是不打引号的文化革命,是从二十世纪初梁启超、胡适到鲁迅的“新文化运动”,以1919年“五四运动”
轴心时代理论自改革开放初期传入中国后,学界对此多持无条件接受的态度,并把其作为研究的理论前提,而对该理论与中国之互动研究较少。轴心时代理论有吸收中国思想的元素,中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体网络受众已经从个体意识通过网络连线和大数据的支持变成了复杂而严密的群体意识。这种依托科技产生的网络意识一方面具有传统心理学定义上的精神特征,
“公共权力”问题是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探讨的中心议题。本质上,公共权力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是服务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权力形式。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