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V感染恒河猴(SIV/恒河猴模型)是目前艾滋病研究应用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而SHIV感染恒河猴(SHIV/恒河猴模型)是目前国内外艾滋病模型研究的趋势,被认为是比SIV/恒河猴模型针对性更强、更有意义的动物模型。在现阶段尚未找到最适合动物模型的情况下,本课题同时就这两个非人灵长类艾滋病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一方面,在中国恒河猴体内滴定SHIV-KB9病毒,拟建立SHIV/中国恒河猴模型。另一方面,使用ELISPO/方法测定SIV/恒河猴模型的细胞免疫情况,进一步完善此模型。目前国内尚未构建出理想的SHIV病毒株,为了尽早成功建立SHIV感染动物模型,以国外构建的SHIV-KB9病毒接种中国恒河猴,进行了包括临床表现、病原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研究。为了进一步确证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病毒浓度范围,测试动物对病毒的适应性,明确动物模型的可重复性,我们接着进行第二批动物实验,以期获得一个稳定而明确的SHIV-KB9病毒感染浓度范围。本研究共选用了10只中国恒河猴,实验前经血清学和PCR证明无SIV、STLV-1、SRV/D和B病毒感染。第一批实验猴6只,6只恒河猴分别静脉注射1mL稀释好的病毒液。A0417注射病毒浓度为4.8×108copies/mL的病毒原液1mL,A0418-A0422分别注射10-1-10-5病毒液1mL。定期采集肝素和EDTA抗凝血液标本,分别进行病毒分离、外周血前病毒DNA、血浆病毒载量、CD4+/CD8+比值及血浆P27抗原等指标的测定,以监测SHIV-KB9病毒在恒河猴体内复制和感染猴的免疫反应情况。结果表明,感染病毒浓度为4.8×106copies/mL及以上的SHIV-KB9病毒液可有效的感染中国恒河猴,此实验中感染病毒浓度高的3只恒河猴(A0417-A0419)被感染上SHIV-KB9。在第一批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第二批感染浓度确认实验,第二批实验使用了中国恒河猴4只。病毒液稀释及感染方法同上。A0423-A0426分别注射10-1-10-4病毒液1mL。检测指标同上。结果证实,感染病毒浓度为4.8×105copies/mL及以上的SHIV-KB9病毒液可有效的感染中国恒河猴,此实验中感染病毒浓度高的3只恒河猴(A0423-A0425)被感染上SHIV-KB9。两次实验结果显示SHIV-KB9病毒能感染中国恒河猴,4.8×105copies/mL及以上浓度的SHIV-KB9病毒液能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在感染后的实验猴体内,血浆病毒载量、外周血前病毒水平和免疫反应三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到目前为止,A419(10-2)和A425(10-3)出现了CD4+T细胞严重衰竭的现象。A425(10-3)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其余8只实验猴尚未观察到明显的艾滋病症状。另一方面,如何系统合理的评价疫苗或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是AIDS疫苗研究中的另外一个重点。在现有的SHIV/恒河猴模型还在研究的同时,为了完善现有的SIV/恒河猴模型,掌握恒河猴被SIV感染后体内细胞免疫应答状态,为评价HIV疫苗提供方法和数据上的参考,我们测定了SIV感染猴体内病毒特异性的细胞免疫水平。从现在国外常用的单细胞功能测定方法,如MHC-多肽四聚体染色法、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和酶联免疫斑点法等方法中,我们选择了经济实用的ELISPOT方法,从而了解SIV诱导的免疫应答与病毒复制情况、猴体自身的免疫状况之间的关系。在此研究中,我们使用了4只中国恒河猴。后肢静脉感染SIVmac239,定期采集EDTA抗凝血液标本,分别进行血浆病毒载量、CD4+T细胞绝对数等指标的测定及IFN-γELISPOT测定斑点形成细胞(SFC),以监测SIVmac239病毒在恒河猴体內复制情况、感染猴细胞免疫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IFN-γELISPOT方法能有效的评估实验猴的细胞免疫情况,明确了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体内CTL的基本趋势和范围,了解了外周血病毒载量、外周免疫损伤与细胞免疫状况之间的联系,完善了SIV/SAIDS模型评价指标,为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基础条件。本研究首次成功的进行了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实验研究,确定SHIV-KB9能有效的感染中国恒河猴,并明确了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有效病毒浓度范围,确定了SHIV-KB9病毒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病毒学、免疫学的测定指标,成功的建立了SHIV-KB9/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同时进行了SIV/恒河猴的细胞免疫应答的测定,完善了现有的SIV/恒河猴模型,增进了对SAIDS发病机制的了解。本研究为今后应用此两种模型研究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传播、感染免疫、筛选抗病毒药物和评价HIV候选疫苗奠定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