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研究

来源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我国主要流行日本血吸虫病。经过多年综合防治,目前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已被压缩在长江中下游沿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5省的江湖洲滩地区和云南、四川2省的部分大山区。截止2010年,全国仍有血吸虫病人约32.6万例。药物化疗是降低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该病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吡喹酮是目前现场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病原学治疗的唯一商品化药物,该药的大规模广泛应用,在血吸虫病防治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大规模反复使用抗虫药易导致抗药性的产生。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流行区现场已经服用了超过5000万人份的吡喹酮,虽然在中国尚未发现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产生抗性的直接证据,但在重流行区的易感人群中已发现有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的病例。鉴于我国在中、高度流行区服用吡喹酮面广量大,随着同一易感人群反复使用吡喹酮频率的增加,以及在实施全民化疗中服用吡喹酮剂量不足的概率相对增多,日本血吸虫会否在长期亚治疗剂量吡喹酮的药物选择压力下,出现药物敏感性降低或者诱导出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引起了高度广泛关注。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实验室研究已经证实,在多轮亚治疗剂量吡喹酮药物压力下,可诱导出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因此,系统调查当前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建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性监测/检测相关技术,现场监测吡喹酮的治疗效果及监测抗性产生,是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科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亦是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四个部分。1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成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目的:调查并比较中国大陆不同分离株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湖南华容株、湖南敏感株、湖北公安株、湖北株、江西南昌株、安徽株、江苏敏感株、本室传代株、湖南抗性株、江苏抗性株和曼氏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每虫株感染鼠分别予以37.5、75、150、300mg/kg和600mg/kg吡喹酮一次灌胃给药。给药后15d解剖感染鼠,统计吡喹酮给药后各虫株减虫率,计算各虫株吡喹酮的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 ED50值)。结果:中国大陆不同分离株日本血吸虫的吡喹酮ED50值为134.3~187.0mg/kg,曼氏血吸虫吡喹酮ED50值为96.3mg/kg。湖南敏感株吡喹酮ED50值为134.4mg/kg,湖南抗性株吡喹酮ED50值为468.8mg/kg;江苏敏感株吡喹酮ED50值为165.4mg/kg,江苏抗性株吡喹酮ED50值为554.9(330.9~930.7)mg/kg。结论:中国大陆各分离株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吡喹酮ED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吸虫吡喹酮ED50值作为定量指标,能够客观反映血吸虫种群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可用于评估血吸虫对吡喹酮产生抗性的风险。2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目的:测定并比较中国大陆不同分离株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方法:取一定数量日本血吸虫湖南华容株、湖南敏感株、湖北公安株、湖北株、江西南昌株、安徽株、江苏敏感株、本室传代株、湖南抗性株、江苏抗性株和曼氏血吸虫尾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min和100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虫株尾蚴的断尾变化,统计断尾率,计算40min时的吡喹酮半数致死浓度(50%lethalconcentration,LC50)。结果:经相同浓度吡喹酮溶液作用一定时间后,各分离株日本血吸虫尾蚴断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曼氏血吸虫尾蚴断尾率均高于日本血吸虫,江苏敏感株和湖南敏感株尾蚴断尾率均高于抗性株(P <0.05)。吡喹酮作用40min后,各虫株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吡喹酮L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尾蚴吡喹酮L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湖南抗性株和江苏抗性株尾蚴吡喹酮LC50值显著高于湖南敏感株和江苏敏感株(P <0.05)。结论:中国大陆不同分离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在相同浓度吡喹酮作用一定时间后,曼氏血吸虫尾蚴断尾率高于日本血吸虫尾蚴,但两者40min时吡喹酮L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吸虫尾蚴吡喹酮LC50值能够反映血吸虫种群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可用于检测/监测血吸虫中间宿主螺体内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产生。3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毛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目的:测定并比较中国大陆不同分离株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毛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方法:取一定数量日本血吸虫湖南华容株、湖南敏感株、湖北公安株、湖北株、江西南昌株、安徽株、江苏敏感株、本室传代株、湖南抗性株、江苏抗性株和曼氏血吸虫毛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3min和5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虫株毛蚴的形态变化,计算毛蚴变形率。结果:暴露于相同浓度吡喹酮溶液一定时间后,各分离株日本血吸虫毛蚴发生形态学变化,但变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浓度和暴露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曼氏血吸虫毛蚴变形率均高于日本血吸虫(P <0.05),江苏敏感株和湖南敏感株毛蚴变形率均显著高于抗性株(P <0.05)。结论:中国大陆不同分离株日本血吸虫毛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在暴露于相同浓度吡喹酮溶液一定时间后,曼氏血吸虫毛蚴变形率高于日本血吸虫;暴露于一定浓度吡喹酮溶液后的血吸虫毛蚴变形率能够定量反映血吸虫种群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可用于检测/监测终宿主体内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的产生。4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敏感性现场调查目的:评估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现场吡喹酮敏感性。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选择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三山村和旭光村作为研究现场,对2村6~65岁年龄村民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血吸虫感染检查。三山村采用40mg/kg吡喹酮一次顿服疗法,旭光村采用30mg/kg吡喹酮2日疗法(总量60mg/kg)对粪检阳性村民实施首次抗血吸虫治疗;治疗后6周采用相同的粪检方法复查粪便,调查患者阴转率,评估吡喹酮化疗效果。结果:2个村共粪检1242名居民,阳性43例,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3.46%。其中三山村粪检417例居民,阳性13例;旭光村粪检825例,阳性30例。43例粪检阳性居民均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治疗后6周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再次粪检,未检出血吸虫阳性患者。结论:尽管在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区采用吡喹酮实施大规模化疗已达30余年,但现场至今尚未发现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敏感性下降的证据。
其他文献
在当前光伏并网系统中最广泛使用的光伏并网结构是传统的串联型集中式并网结构。该结构的缺点是无法对每块光伏板单独进行MPPT,从而在阴影或者热斑时会造成系统效率下降。效
处在我国西北内陆的宁夏地区,这一地区自然环境具有独特性,总体气候比较恶劣,干旱少雨,植物资源和森林资源等缺乏,同时还伴随着严重的土地沙化现象。总体来说,其生态环境具有
传统能源的日益短缺及化石能源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迫使人类积极寻找新能源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太阳能广泛存在且无污染,作为一种未来的替代能源,备受世界瞩目,因此光伏
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导线传输技术的弊端,提高了电能传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尤其适合于一些极端特殊的用电环境,因而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当前,无接触传能
“对话”不仅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中,而且存在于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已经逐渐成为人类
旅游业是永远朝阳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扩大时间序列及优化空间结构方面。济南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旅游城市,进入“十二五”时期,旅游业面临着大好的发
随着用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低功率因数的负荷接入电网,引起了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为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平衡负荷无功功率,无功补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基
在实际生产中,天然橡胶制品在硫化脱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高温下拉伸撕裂强度变低,而出现破损的现象,对生产造成困扰。并且轮胎中大量存在的热破坏现象以及耐高温橡胶制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线电业务在其不同的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对无线电频谱的监测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无线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
情绪调节策略是在情绪调节这一概念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情绪调节策略水平的高低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情绪调节策略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受到关注的,随着研究的发展,学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