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十七年史学思潮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dezuz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的中国,社会天翻地覆,学术界乾坤倒转。在国家政权的支配和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成为整个国家的理论基础和规范学术界的基本原则,故此,唯物史观从史学界的民间话语上升为史学界的经典性话语。建国后的17年史学不仅因为它恰恰处在20世纪整个中国百年历史的时间中段而具有浓厚的分水岭象征意义,而且也因其实现了中国新旧史学的转换、开拓了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材料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而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开端意义。本文试图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围绕这一时期史学的基本发展趋向和主要思潮来进行一番全面的分析探究。   本文的基本结构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革命史学思潮出现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革命史学思潮的主要表现。第一,史学与现实政治的紧密结合;第二,现实需求规范和引导着主要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三,历史研究解释的原则和方法。(二)革命史学思潮逐步出现和发生的内外原因。   第二部分分析17年科学史学思潮逐步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科学史学思潮主要表现。第一,积极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科学的构建新中国史学的发展纲领;第二,在建国初期,针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现象,史学界进行了自我反省和批评;第三,在17年后期史学界对片面阶级斗争观点等教条主义错误进行批驳,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第四,积极构建新中国史学框架,推动史学不断发展。(二)科学史学思潮出现的原因。第一,马克思主义史学自身的科学性要求;第二,要求史学研究科学性的思想基础的促进和推动;第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错误和倾向严重破坏了史学的科学性,威胁着史学自身的独立学科地位。   结论部分试图就17年史学的地位和得失、史学的学科属性和史学与时代、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中国史学在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缩尺安全壳模型试验是一种对安全壳安全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有效手段。针对VERCORS 1∶3安全壳模型的截锥体早龄期温度裂缝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测
基于某1/3缩尺比例试验安全壳,针对该安全壳筏基变截面处混凝土开裂问题,将该安全壳用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试验曲线和其他关键热力学参数测定结果作为关键输入参数,采用ANSYS建
外交官、公众与外交的互动加速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了外交的民主化,促成了政府外交和国民外交两大外交主体并存的局面。国民外交的历史主题有二,即救亡与启蒙。救亡
钢筋混凝土墙式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受到平面外剪力。在平面外抗剪的过程中,拉筋作为箍筋的一种形式起到了承担部分剪力的作用。通过梁构件的剪切破坏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分析
以发生硼酸渗漏核电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场取得样品进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力学试验来研究硼酸溶液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机理和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由现场取芯
为应对经济危机,1933年5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试图在整个工业界开展合作运动来限制不平等竞争,从而实现经济复苏。为执行工业复兴法,国会在两个月后批准成立全国
圣胡安印第安传统村落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于1974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村落中大部分建筑因自然及人为因素不断破败
经过数十年探索,英国为其丰富的工业建筑遗产建立了以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为双轮驱动的再生模式。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其主要再生途径:作为文化旅游的承载体,作为时尚之旅的发酵
为了研究高厚比和配筋率两个参数对装配式再生混凝土砌块灌芯墙体抗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9片墙体的轴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配筋能够明显提高此墙体轴心抗压承载力,但未配筋墙
节点是竹木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结构的安全。在综合分析多种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竹木框架装配节点,为了研究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设计了3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