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鸣沙的分布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jklmi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鸣沙现象仍是一个科学之谜,综合运用第四纪地质学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鸣沙是一种新的尝试。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分布区,发育在高大沙山上的鸣沙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自鸣现象时有发生,是研究鸣沙的理想场所。本文选取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39°31′-59′N ,102°15′-35′E,约1000km2的沙丘区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观测和现场试验,确查清了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鸣沙的分布范围和特征。主要分布在宝日陶盖、巴丹湖和苏敏吉林3个区域,新发现9座鸣沙山,并据实测资料编绘了鸣沙分布图。通过对采自沙漠东南部300余件鸣沙样品进行全矿物分析、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实验实验,确定了鸣沙的物质特征和主要机械参数。鸣沙的主要矿物为石英,含量超过50%。粒度以细沙和中沙为主,粒径范围1-3φ,分选较好,偏度不稳定,峰度属窄——很窄。单峰式正态概率分布,有4类差异性的分布状态。扁圆体颗粒占绝大多数,平均球度0.51,磨圆度为次圆——圆的过度,平均圆度0.41。通过野外和室内鸣沙声波采集和分析,认为自然鸣沙同实验室鸣沙响度存在空间关联。主要声学特征表现为:自然鸣沙和实验室鸣沙响度范围都在-30 - -20dB(标准化电平)内,自然鸣沙主频集中在190Hz,有两个近频,实验室鸣沙主频在1000Hz左右。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分析研究,认为鸣沙主要发育在反向复合新月型沙丘的末端和综合新月形沙垄的中上部背风侧的滑落面上,休止角为27°-32°,傍湖而生,呈不连续的条带状分布,并具近对称性,沙脊线处不发育鸣沙,滑落面上的微地貌形态多样。影响鸣沙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宏微观地貌形态及组合、机械参数、表面特征以及湿度和重量,其中沙粒的形状和圆度对响度影响微小,而粒级组合与表面特征对鸣沙响度影响显著。鸣沙表面有2-3μm的SiO2沉积物薄膜,其上密集发育的裂纹可能是决定鸣响的关键因素。通过鸣沙再造实验和对比分析,认为鸣沙是一种特殊的沙,其形成发育和分布与沙漠湖泊、水汽循环以及沙丘运移有很大的关系。而鸣沙自鸣现象可能是局地的气压的垂直变化所诱发沙丘滑塌形成,在滑塌过程中具有粗糙表面沙粒在剪切运动过程中相互撞击,由于沙丘底部的刚性,形成了滑塌层;沙粒的协同振动被放大形成了鸣沙的轰鸣。
其他文献
支持向量机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在统计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机器学习方法。上世纪90年代,一个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统计学习理论(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简称SLT)的实现和由于神经网络等较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的研究遇到一些重要的困难,比如如何确定网络结构的问题、过学习与欠学习问题、局部极小点问题等,使得SVM迅速发展和完善,
1913年成立的前中央地质调查所,是中国成立最早、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地质调查机构。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主要地质调查工作大多数由其组织完成。地质调查所在我国早期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即以图书馆、资料馆、档案馆所存之资料,以及有关学者的研究文章,对前中央地质调所的地质调查工作进行综合研究,以期达到较全面、客观、历史的反映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工作。论文研究是“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史及其经济、社会
乡村振兴的推广和实施,关键在于乡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也是落实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和支持。然而,大部分农村地区相关人才缺乏,无法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通过调查和实证研究认为,强化农村产业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提高我
期刊
航空航天及汽车领域常选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铝合金、钛合金等轻质高强的材料。大型结构件涉及材料的连接,常见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铆接、胶接等。其中,胶接方式近年来被更广泛得研究和使用,因为其既避免了对材料内部结构的损坏,又避免了不同材料接触可能发生的接触腐蚀。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等复合材料因其表面不活泼,在实际使用时表面杂质也较多,因此在胶接前需对其表面预处理。预处理目的为移除表面污染物,并使表面的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无论何时,人都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乡村的振兴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发挥人才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人才振兴的现状、意义、探究人才振兴的路径,以此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部件表面缺陷检测精度低、检测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4算法进行智能检测。首先在PANet(路径聚合网络)结构中融合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增大特征检测尺度,同时去除自下而上的路径增强结构,提高小目标检测精度和整体检测速度;然后根据各类缺陷数量不同的情况,优化Focal loss(聚焦损失)中的平衡参数,增加权重因子调节各类缺陷的损失权重,将改进后的Focal loss代替
随着磁敏材料在半主动控制中的广泛应用,对于其本构模型的研究虽然已取得进展,但仍然亟需准确的模型描述其动力学行为,而这正是应用磁敏材料实现振动控制的关键。本项目在磁敏材料的动态力学分析实验基础上,综合考虑时间记忆效应和磁流变效应,通过对动态模量的实验数据拟合,识别模型参数,建立磁敏材料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计算模型效率并与其他模型比较;基于可实现垂直水平多方向振动控制的磁流变隔振器设计,建立船舶机械系
一、青岛市南村“智慧水文站”建设现状(一)“天地空”一体化感知体系基本建成南村水文站配备了现代化的称重式雨雪量计、浮子式水位计、全自动蒸发观测设备、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应急测量系统等,实现了雨量、水位、蒸发、流量等水文要素的实时在线监测、图像传输和应急监测,基本实现了水文监测现代化。(二)信息传输网络化基本实现南村水文站建设了视频监控专用网和100M互联网光纤,布设了分布
期刊
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出现新内容、新特点,如何有效解决这些纠纷,以及应建立什么样的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发挥法院职能作用。在分析近些年案件审判实例,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提出"在法治的旗帜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调解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农村纠纷解决体系"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功能,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实施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和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聚焦历史素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史料实证为抓手,结合教材知识,培养劳动意识。二是丰富教材内容,挖掘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深入剖析历史人物成功事例,补充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还原历史场景,彰显劳动态度。三是改变教学方式,建构知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