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STEMI患者转运行PPCI救治效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rgw9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在胸痛中心基础上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前、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诊疗情况,研究具有昆明地区特色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首诊于未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能力医院的STEMI患者转运至我院急诊行PPCI治疗的救治效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了解我院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下一步不断优化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分析自2017年05月01日至2020年05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收治的首诊于与我院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非PCI医院,经转诊至我院行急诊PPCI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STEMI患者302例。根据我院建立胸痛中心的时间及胸痛中心认证通过的时间分为三组:胸痛区域协同体系建立前(A组)86例、运作前期(B1组)75例、运作后期(B2组)141例。收集并分析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彩超、PCI手术相关情况、相关救治时间节点、住院期间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社会经济效益指标、院内病死率等相关数据,并结合住院期间情况及电话随访、门诊复查、再住院等方式随访记录患者术后30天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1、S2B时间、S2FMC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TEMI 患者的 FMC2B、D2B、DIDO、FMC-DAPT、FMC-ECG 时间进行总体比较,各时间节点较前缩短显著,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FMC2B、D2B时间在CPC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认证过程中仍持续缩短(PB1-B2<0.05);FMC2B≤120min 达标率 A、B1、B2 组分别为(18.60%、57.33%、76.60%)、D2B≤90min 达标率 A、B1、B2 组分别为(68.60%、94.67%、97.16%),DIDO≤30min达标率A、B1、B2组分别为(6.98%、80.00%、83.69%),达标率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2FMC 时间与 S2B 高度正相关[r=0.82,95%CI(0.71,0.91),P<0.001],FMC2B、D2B、DIDO 与 S2B 呈正相关[r=0.35,95%CI(0.14,0.53),P<0.001;r=0.32,95%CI(0.07,0.51),P<0.001;r=0.20,95%CI(0.08,0.32),P=0.001]。3、三组患者CTnI、NT-proBNP峰值均减低,术后TIMI血流2-3级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95),CTnI峰值在体系运作过程中持续降低(PB1-B2<0.001);LVEDD 缩小[A 组 46.40±2.88、B1 组 45.43±7.00,B2 组 44.52±3.57,P<0.05];院内病死率有下降趋势[A 组:5.81%,B1 组:5.33%,B2 组:4.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MACE发生率[A组26.74%,B1组20.00%,B2组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住院天数[A 组 7.98±2.57,B1 组 7.83±2.68,B2 组 7.20±2.18,P<0.05],住院费用[A 组 38571.33± 10390.52,B1 组 37650.53±10642.42,B2 组 35222.84± 7717.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在认证过程中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B1-B2>0.05)。[结论]1、区域协同STEMI救治体系,可有效缩短FMC2B、D2B、DIDO、FMC-to-DAPT、FMC-to-ECG时间,明显增加FMC2B、D2B、DIDO达标率,提高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2、区域协同STEMI救治体系,没有显著缩短S2B、S2FMC时间,需进一步完善救治体系,尽可能缩短院前延误,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3、区域协同STEMI救治体系,可减少STEMI患者MACE发生率,改善预后。4、区域协同STEMI救治体系,能减少STEMI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节约社会资源。
其他文献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该病发病急症状重,发病原因多以动脉瘤破裂为主,确诊后应及早行脑血管检查,一旦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需尽快采取治疗。本文通过临床回顾分析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8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对其进行5年后长期临床预后随访,总结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因素,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以真实反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的诊疗
[目的]研究人源异种脱细胞动脉基质修复滇南小耳猪肝外胆道缺损模型的短段(2-3cm)、长段(4-6cm)及长期(12个月)效果;探究吻合口瘢痕愈合时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形成机制。[方法]通过滇南小耳猪肝外胆道缺损模型的建立与不同长度脱细胞动脉基质修补后的血液学检查判断人源异种脱细胞动脉基质的修复效果;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組化等实验方法判断胆道瘢痕愈合的机制。[结果]短段的人源异
[目的]研究口服肠道益生菌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血脂及胆汁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0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有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以B超及MRI诊断报告作为诊断依据,在门诊时初步判断手术可行性,有手术意向及手术治疗疾病指征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列表法分为:A组(术后口服肠道益生菌)25例,B组(空白对照组)25例,
[目的]对近6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4年至2020年期间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引起DILI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可疑药物及给药途径、严重程度分级、实验室检查、保肝药物使用情况和临床疗效等,分析预后结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共收集DIL
[目 的]探讨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联合TACE在肝癌非手术治疗及术后预防复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 法]病例回顾性研究,收集本中心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291例临床病历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术后治疗:非手术治疗:TKIs-TACE组:15例,TACE组:26例。患者的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及肿瘤特性:年龄、性别、潜在病因、肝硬化、胆红素、
[目的]强化降压和叶酸补充方案对昆明市西山区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影响,进一步指导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收治确诊为H型高血压的患者共44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标准降压组、强化降压组、标准降压-叶酸组、强化降压-叶酸组。研究
[目 的]使用具有不同损失函数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放射治疗增强定位CT上对心脏亚结构进行分割,并对分割精度进行比较,为以后临床工作中心脏亚结构自动分割的应用做出贡献。[方 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胸部肿瘤患者资料47例。每位患者均有一套定位增强CT图像,危及器官包括心脏及其亚结构在内的的10个结构(心包、心脏、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
[目 的]构建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探索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节点大鼠粪便菌群的变化规律,分析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粪便菌群改变的可能机制,进而为将来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对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干预与治疗时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体原位肝移植的方法构建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其中模型组(M组)根据术后取材时间节点不同又分为M1、M4、M7、M10、M14
完善收养制度既带给部分儿童一个完整的家庭,让其享有相关权利,亦可以给部分家庭带来未有的体验。收养登记这一行为对相关人员利益影响重大,完善有关资质审查以及严格监督相关行政机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