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次逼近型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j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通信等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系统对高输入带宽、高分辨率、高采样率模数转换器的需求愈来愈大。时间交织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Time-Interleaved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TI-SAR ADC)结合了SAR ADC易于用数字工艺实现和时间交织(TI)架构能以多通道数交织达到倍增ADC转换速率的特点,近年来广受关注。然而,SAR ADC的精度受电容失配影响、转换速率受串行量化限制,而TI架构中的通道间失调、增益失配、采样时序和带宽失配也极大地限制了ADC的性能。本文以逐次逼近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为研究对象,基于SAR和TI的基础理论及TI ADC校正技术,对TI-SAR ADC的架构进行了优化,并深入研究了超高速高线性度输入缓冲器(Input-Buffer,IB)、超高速高线性度跟踪保持放大器(Track-and-Hold Amplifier,THA)、带占空比校正的高速低抖动时钟接收电路、高速高精度低功耗单通道SAR ADC和失配校正等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具有跟踪保持放大器的12位4GSPS采样率16通道时间交织SAR ADC,通过模拟前端THA消除了时间交织采样时刻的失配误差,并对提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物理验证。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1)基于28nm CMOS工艺,开展了采用非二进制电容阵列(DAC)的THA-TI-SAR ADC系统架构研究。首先,设计了整数非二进制分段桥接分裂式电容阵列SAR ADC:通过优化DAC建立时间、提高SAR逻辑和比较器的速度,最终实现12bits 250MSPS SAR ADC;其次,设计了4GHz采样率的大摆幅高线性度THA,通过减小SAR ADC中采样开关源极和漏极之间的耦合电容(Cds),增强了THA与TI-ADC的隔离效果;此外,还采用模拟前端THA消除了时间交织采样时刻的失配,并通过最小均方算法(LMS)校正了通道间电容、失调和增益失配。基于以上技术,完成了16通道12bits 4GSPS THA-TI-SAR ADC的设计。测试结果显示,在输入信号频率为20.1MHz时,SFDR为77.2d B,SNDR为60.36d B,ENOB为9.73bits,FOMS_HF为156.5d B;在输入信号频率为1953.61MHz时,SFDR为63.87d B,SNDR为55.46d B,ENOB为8.92bits,FOMS_HF为151.6d B。(2)提出了一种输出共模电压稳定的高速高线性度IB技术,并基于IB技术设计了输出共模电压稳定的高速高线性度THA。IB使用叠层源极跟随MOS消除沟道调制效应,通过前馈电容抑制非线性电流,采用深N阱器件消除NMOS衬底偏置效应,引入增益自举共源共栅电流源提供高质量输入信号,并采用共模反馈稳定输出共模电平。在PVT(Process,Voltage and Temperature)下,输出共模变化由200m V降低到1m V。IB功耗96m W,VPP为0.8V,输入信号频率1581MHz时,SFDR达到69.3d B。THA由输入缓冲器(IB)、高线性度采样保持自举开关电路和输出缓冲器(Output-Buffer,OB)构成。通过THA采样输入信号,并保持一个周期,供给16通道TI-SAR ADC采样和量化,在模拟域消除TI-ADC采样时刻失配。输入缓冲器和输出缓冲器的输出共模电压均在PVT同等变化,经高线性度采样保持自举开关电路采样和保持后,两者的输出共模电压相互抵消,稳定了THA输出共模电压。在PVT下,输出共模变化由200m V降低到10m V。测试结果显示,THA在4GHz采样率、VPP为1.4V、输入信号频率为1953.61MHz时,功耗为300m W,SFDR达到63.87d B。(3)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异步逻辑高速SAR ADC技术和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LMS失配校正技术。针对SAR ADC每个电容建立时间的不同,通过异步逻辑实现自适应调节比较器的复位时间,为DAC每次量化生成最佳延迟。对比12bits传统二进制、整数权重非二进制和本文提出的自适应异步逻辑方案,其DAC建立时间利用率分别为50.1%、68.7%和98.5%,有效缩短了DAC的建立时间,进而提升ADC的转换速率。将SAR ADC的原码和MATLAB拟合的理想ADC输出码值进行电容失配和失调失配LMS校正,通过SPI将失配值传输到芯片数字域并固化,从而实现后台校正。该技术也适用于TI-ADC中的电容、失调和增益失配校正。将以上两种技术用于12bits 250MSPS SAR ADC,在VPP为1.2V、输入信号频率为120.41MHz时,SFDR、SNDR和ENOB的测试值分别为76.08d B、59.54d B和9.59bits。(4)提出了一种带占空比校正的高速低抖动时钟接收电路技术。其中,时钟接收电路由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TLE)、宽带放大器和输出缓冲器构成;带占空比校正电路(DCC)由电荷泵、低通滤波器、积分器和电压转电流转换电路构成。带通CTLE采用了有源负反馈、负密勒电容和源极负反馈等三种高速技术,扩展了带宽,消除了码间干扰,抑制了低频噪声,进而提高了时钟质量。DCC反馈通路采用二阶占空比检测方案,不仅显著提高了占空比校正的范围和精度,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时钟抖动。在1-5GHz时钟频率、20-80%输入占空比范围内,输出占空比校正达到50±0.1%。时钟接收电路在5GHz频率、1V电源电压下,功耗为3m W,RMS jitter为53.7fs。
其他文献
自从特斯拉于十九世纪开展无线能量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相关实验以来,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而近年来,由于磁耦合感应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c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以康复机械手为代表的康复机器人技术可以有效替代传统人工康复训练,帮助患者修复受损神经,恢复身体机能。现有康复机械手一般采用电机、液压和气压等方式驱动,普遍存在结构复杂、重量较大、冲击力强、自适应和安全性差等问题。NiTi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eory alloy,SMA)因其特有的超弹性(Superelasticity,SE)和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
在未来太空探索中,诸多工作(如航天设备装配维修、航天器在轨捕获释放、太空货物搬运、月岩标本采集以及低微重力环境下科学试验等)需要航天员在多种复杂地形或重力环境下携带大量设备和标本,并进行长时间、大范围、多任务的出舱活动。与传统的舱内活动不同,当前的空间站在轨作业以及未来的星表探测作业都需要航天员穿着厚重的舱外航天服,同时要求舱外航天服关节系统具备良好的运动灵活性。然而,多层织物结构的舱外航天服由于
切换仿射系统由一系列连续或离散时间子系统和切换信号组成,其可以为许多复杂系统的建模提供框架。由于存在仿射项,切换仿射系统的平衡点不能移到原点,从而系统在状态空间中具有多个平衡点或平衡区域,这是切换仿射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切换仿射系统已经在DC-DC功率转换、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切换仿射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了保证系统内各项状态按照期望的标准运行,往往需要对该系统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以其高光电转换效率(PCE)、高缺陷耐受性和易于制备等优点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PSCs的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层和空穴传输层主要通过逐层方式沉积,层间界面不可避免地成为缺陷富集地,极大地影响着PSCs效率、稳定性和迟滞等性质。因此,开展PSCs相关界面的研究对于促进其性能改善和器件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论文对PSCs相关界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包括电子传输
电磁波吸收材料(吸波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武器装备的雷达信号特征,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且在治理电子设备间的电磁干扰和防范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民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与传统的磁性吸波材料相比,碳基吸波材料因为具有密度低,耐氧化、耐腐蚀性能好的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各种微纳结构的合成和调控。为定量地、系统性地理解碳基吸波材料的电磁性能,本文从计算和实验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利用材料基因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利用电化学储能装置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存储非常重要。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特点,使其在电网或微型电网等固定存储设备以及家用电池等其他不太关心重量比容量的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钒氧化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储量丰富、比容量高等优势。然而,其在循环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锌离子与材料主晶格之间具有强烈相互作用,使得电池表现出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
作为产生强流高电荷态离子束的最有效装置之一,电子回旋共振(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ECR)离子源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国际上加速器领域的重视。然而,对ECR离子源物理机制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技术的发展。由于ECR等离子体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仅仅依靠实验研究很难理解清楚其中的全部物理机制,因此数值模拟逐渐成为了研究ECR离子源的重要辅助手段。高电荷态离子的产生是ECR离子源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不断提升,其中又以水电和风电占比最高。大规模风电和水电并网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特征发生了显著改变。特别的,系统中水电出力季节性强,而风电出力存在随机性,两者出力的波动变化、以及负荷的不确定波动和输电通道上自然灾害频发,使得系统的输送功率、运行方式和安全稳定特性复杂多变,呈现出高维、时变、非线性特性,暂态稳定问题突出,电网抵御功率扰动能
阵列雷达大致经历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等发展阶段,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波束形成,扫描空间角度域中的目标。其广泛应用在军事中的预警、探测和火控等场景中,以及民事中的气象、遥感和载具防撞等场景中。其中的MIMO雷达具有角度-时间域波形分集特性,因而比相控阵雷达具有更多的处理自由度,能够获得更优良的目标检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