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温耐受的细胞膜适应调节分子机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y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世界上造成食源性疾病危害性最大的致病菌之一,因为它经常存在于冷冻和冷藏食品中,例如肉类、水产品和冰淇淋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低温食品中最容易检出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和恶劣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从低温食品分离的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温耐受能力进行区分,并发现一株能形成小菌落变种(Small Colony Variants,SCVs)的菌株。并通过分光光度计、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方法探究低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损坏情况。随后使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温下转录表达能力差异机制,为低温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从低温食品中分离出的17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7 d的低温处理,评估其低温耐受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38株低温敏感型和26株低温耐受型,并且发现一株能形成小菌落变种的BB-1菌株。其在7 d低温胁迫后数目仅下降1.00 log CFU/m L,存活率为89.9%。随后对3株低温耐受能力差异显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K-1、BH-25和FA-3)和BB-1进行胞内容物泄露量和菌悬液电导率测定及结晶紫染色分析,结果发现BB-1细胞膜的完整性在低温胁迫下均强于其余3株。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性调节的主要基因(rsb V、rsb W和sig B)和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基因(fab D、fab F、fab G、fab H和fab I)表达量的变化,发现BB-1菌株的抗性调节基因和细胞膜脂肪酸合成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株(p<0.05),可能在分子层面上诠释了BB-1菌株在低温下可形成SCVs细胞的原因,并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调节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强低温耐受能力。(2)基于(1)部分的研究结果,选择出2株低温耐受能力不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B-11和BA-26)进行后续实验。使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在宏观上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破损情况,结果发现BB-11的细胞膜完整性显著优于BA-26(p<0.05)。通过透射电镜直观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结构的变化,发现BB-11细胞膜破损程度较小而BA-26细胞膜皱缩程度较大且数目较多。最后使用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低温处理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微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以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低温下氧化应激能力的差异,发现低温处理下BB-11的氧化应激能力显著高于BA-26(p<0.05)。由于氧化应激能力的差异可能使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清除状况不同,使得细胞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揭示了BB-11的细胞膜完整性低温维持能力优于BA-26的原因。(3)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两株低温耐受能力不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低温下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发现BB-11低温下共有833个基因显著性差异表达,其中有424个基因上调,409个基因下调;BA-26共有527个基因显著性差异表达,其中有292个基因上调,235个基因下调。随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RNA-seq测得的差异显著基因进行验证,发现BB-11组拟合相关性R~2为0.79582,BA-26组拟合相关性R~2为0.85071,说明这两种测定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NA-seq的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由于细胞膜受损,与BA-26相比,BB-11中细胞膜脂肪酸生物合成(fab G)的表达显著上调。过氧化氢酶(kat A)、还原型谷胱甘肽(grx C)和过氧化物酶(ahp C)在BB-11中显著上调,导致氧化应激反应能力增加,但BA-26相关基因下调。NADH脱氢酶(nad E)和α-葡萄糖苷酶(mal A)在低温耐受型菌株BB-11中上调,但在低温敏感型菌株BA-26中下调,表明能量代谢可能在低温胁迫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起作用。此外,asp23、gre A和yaf Y参与的防御机制在BB-11的低温应答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通过对17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筛选后,我们发现不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温耐受能力有显著的差异。BB-1菌株在抗性调节基因和细胞膜脂肪酸合成基因表达水平都较高,这可能诠释其在低温下可形成SCVs细胞以及存活能力更强并且细胞膜更完整的原因。而对其余两株金黄色葡萄球菌(BB-11和BA-26)进行后续研究后,发现两株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和胞内的氧化应激能力有较大的差异。通过转录组学测序后,我们发现细胞膜脂肪酸合成、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和调节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温抗性差异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存在细菌耐药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寻找抗生素的替代药物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毒性低、残留少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一定的应用。本研究旨在从15味中药中筛选出对豫东部分地区的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中药,并探究其有效成分对小鼠链球菌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有效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从豫东地区
学位
随着国内伴侣动物的增多和兽医专科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动物福利和诊疗水平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伴侣动物的四肢关节疾病在临床中普遍存在,但在需进行精确诊断时,需要有更好的诊断成像技术。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CT(Computed Tomography)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影像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对动物疾病的诊疗水平。国内虽然有
学位
蛋鸡的产蛋性能与卵巢机能密切相关,产蛋末期的蛋鸡卵巢因氧化应激开始自然衰老。褪黑素具有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为了研究褪黑素对卵巢与产蛋性能间的影响,本研究以55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为研究对象,以常规基础日粮饲养为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日粮中添加1 mg/kg褪黑素为褪黑素组,饲喂4周。采用ELISA、q PCR、Western Blot、TEM等方法,进行蛋鸡血液及卵巢中相关激素、受体、蛋白的检测和产蛋性
学位
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在我国鸡群中感染率可达到5%-30%,病死率高达90%,在鸡的疾病中处于首位。目前,临床上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感染主要依赖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大量、不规范使用,导致出现耐药菌株,造成药物残留问题,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筛选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替抗产品。本研究拟从鸡源大肠杆菌菌株中筛选致病性较强且耐药情况较严重的菌株,以此作
学位
鸡源大肠杆菌是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的重要常见病原菌,可引起鸡的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器官炎症,影响鸡的生产性能。由于不合理的使用抗菌剂,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出现,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导致耐药性的原因之一。双组份系统cpx AR是鸡源大肠杆菌中典型的调控系统,可以调节细菌的多种生理活动,如对药物的敏感性、细菌的定植等,但是对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探究双组份系统与生物被膜之间的关系,做了以下的研究:
学位
叶酸是一种哺乳动物机体内的常见维生素,参与体内的多种代谢,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促进胃肠道健康,提高动物的繁殖性状和生产性能等。体内以5-甲基四氢叶酸(5-MTHF)的形式参与肝脏一碳单位转移,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5-MTHF生成的关键酶。一碳代谢发生障碍会损害营养物质的氧化能力,导致肝损伤和脂质代谢异常。本研究以MTHFR基因沉默小鼠为模型动物,基于一碳单位代谢角度,揭示日粮添加
学位
本文以大米淀粉和糯玉米淀粉为原料,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对淀粉进行疏水化改性,然后再进行干热处理,得到复合改性淀粉。利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等手段对复合改性后淀粉的理化特性和消化特性进行表征。分别以复合改性的大米和糯玉米淀粉为乳化剂,葵花籽油为油相,构建Pickering乳状液,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激光
学位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消费者对肉类的需求已逐渐由“量”向“质”转变,对高品质、绿色健康以及营养丰富的肉产品需求增高,品质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肉产品的关键因素。本论文采用西门塔尔杂交牛和夏南牛的背最长肌部位为试验研究对象,对其肉品质和肉的风味进行分析,评价不同品种牛的肉品质,为牛肉产品的开发利用、精深加工及消费者挑选优质牛肉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国标试验方法对牛肉的蒸煮损失、剪切力和
学位
宠物肿瘤已成为临床常见病,给宠物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其中,乳腺癌因具有较强的增殖性与转移性,成为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中,乳腺癌发病率达总病例的50%。乳腺癌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化学治疗及放射疗法,但在动物诊疗过程中需进行全身麻醉,成本十分昂贵。此外,在化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大,易出现耐药性。目前,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因具有较高的疗效、副作用小以及无创等特点而受到
学位
乳糜泻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是由基因易感人群(携带HLA-DQ2或HLA-DQ8基因)摄入含麸质蛋白引起的。病症为小肠发生氧化损伤、绒毛萎缩、炎症和内壁损伤。乳糜泻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已上升至1%-8%,而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目前乳糜泻诊断依赖于病患自身高特异性血清Ig A抗转谷氨酰胺酶抗体的检测和十二指肠绒毛状萎缩等病状检查。主流的治疗方法是患者严格执行无麸质饮食(GFD),但因麸质蛋白被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