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缺席——高中生成功观偏差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oeni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涯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成功观作为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价值观,它的偏差会影响其后人生道路选择的各个方面。本研究即以此为切入点,透过高中生对自己怎样才算成功的看法,探寻高中生单一性、外在性、私利性的成功观偏差现状、成功观偏差对象的分布,及其成功观偏差的影响因素。在研究方法上,以量的研究为主,并辅以质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现状,通过结构式访谈探寻成功观偏差逻辑及其影响因素。在综合分析所获之原始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致以下结论。  1.从整体上看,高中生成功观偏差程度呈以下特点:  1)单一性:大部分高中生并不认为学习成绩好就是成功,认为发展能力、兴趣爱好和心理感受很重要;但是,大部分高中生在成绩名次不理想时,又会有较大挫败感,并把考上名牌大学作为自己成功的唯一途径;  2)外在性:大部分被试高中生虽有着强烈的竞争观念,但是完全依附外在竞争(名次排在前面,比别人强)或外在承认(即达到外在绝对标准或获得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来草断自身成功与否的人却并不占多数。大部分人更重视内在感受和自我潜能发挥,看重相比自身而言取得进步时的很大成功感;  3)私利性:被试高中生的成功观在整体上看来并不偏向于“利”,但却有极大的“私”的倾向。大部分人既不把成功与个人财富、名气、权力地位等个人的物质利益的获得联系在一起,也不把自己的成功与社会及他人联系起来,而是更多地看重个人潜能发展和内在感受。  2.高中生成功观偏差对象的分布呈以下特点:  实验班和普通班的高中生成功观,在单一性、外在性和私利性上,均不具有绝对性的显著差异;不参加国内高考的AP班的学生成功观偏差程度也不轻于普通班和实验班。故成功观偏差对象并不局限于实验班、普通班或AP班。经进一步分析单一性、外在性和私利性三者的相关性得知,成功观的外在性与单一性、私利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即越是缺乏内在独立自我的高中生,就越可能呈现出成功观单一性和私利性偏差;反过来,越缺乏多元自主选择和“大我”奉献精神,越可能呈现出成功观的外在性偏差。因此,成功观偏差对象就是各班中所有“无我”和“小我”的人,其偏差的原因就是“我”的缺席。  3.高中生成功观偏差的影响因素呈以下特点:  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四大影响因素的综合共谋,导致了高中生成功观偏差对象“我”的缺席,即“无我”和“小我”,从而呈现出成功观偏差对象的成功观单一性或外在性或私利性的偏差特点。  据此,为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就必须帮助学生找到缺席的“我”。从而建议教育及教育者:通过提供多领域尝试机会和无条件地关注与爱,帮助学生克服“无我”,构建“有我”;通过引导学生超越一己、一家和一族,学会关心他人、社会公共事务、自然万物和精神世界,帮助学生走出“小我”,构建“大我”。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伴随着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遭到了猛烈冲击。2011年自从腾讯微信发布以来,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也轰轰烈烈的
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及绘画的重要用具,无数文人墨客对砚台情有独钟,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感和人文关怀。一
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袁凤兰主持召开了自治区墙改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研究部署广西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学位
本研究以哈尔滨市几所全日制本科高校如东北农大、东北林大、省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在校生为被试,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研究,自编了《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和《教师课堂行为问卷》
公民教育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的主渠道,是培养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公民教育的视角反思高校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精心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是要寻个究竟。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环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对实验结
作为我国古代一种独立的且极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源自于唐朝,最早是私人进行论道治学的书斋和官府进行藏书、整理典籍的机构。后经书院教育家们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到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