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辐射对浸没在多孔介质中液体燃料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外界辐射对浸没在多孔介质中液体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对认识燃烧基本规律,发展燃烧学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浸没在多孔介质中的液体燃料燃烧是一类特殊的液体燃料燃烧现象,经常出现在由于管路、事故性溢出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燃油泄漏场合。泄漏的燃料很容易流入土壤或者其他多孔渗漏性介质内,此时如果有外热源存在,且外热源与泄漏燃料靠得足够近,就有可能将燃料引燃,导致火焰沿土壤或者多孔介质表面传播。如果不了解这种火焰的特性就无法控制火焰的传播,因而有可能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深入细致地研究浸没在多孔介质中的液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对于火灾的预防和扑灭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研究了外界辐射对浸没在多孔介质中液体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论文第一章对本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浸没在多孔介质中液体燃料燃烧特性的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第二章对实验系统进行了介绍,对实验操作及方法,燃烧器设计,温度测量原理,辐射原理等进行了简要分析。论文第三章对外界辐射对浸没在多孔介质中液体燃料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第一节对不同外界辐射通量对浸没在多孔介质中液体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研究了乙醇浸没在沙床中的燃烧现象以及床层温度变化规律。第二节采用了一种典型的辐射通量对乙醇浸没在不同的多孔介质中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别采用钢珠,沙子,沸石等不同的多孔介质,研究多孔介质特性对浸没在其中的液体燃料的燃烧特性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同一多孔介质中不同粒径的多孔介质对浸没在其中的液体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中采用沙床,其粒径分别为0.9mm,1.8mm,2.3mm,对床层温度,燃料消耗量,蒸汽区移动速度,燃烧持续时间等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得出粒径对燃料消耗量的影响。第三节研究了相同辐射通量燃料特性对浸没在同种多孔介质中的燃烧特性,采用了甲醇、乙醇和丙醇三种醇类燃料,对床层温度,燃料消耗量,蒸汽区移动速度,燃烧持续时间等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第四节对沿液体燃料浸没的多孔介质传播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简单分析。第四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陈盛榆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国家一级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理事。90年代毕业于陶瓷学院,擅长陶瓷工艺美术装饰,尤其山水更为精湛,深受现代山水
燃料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在众多类型的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启动、清洁、便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多
本文对主要稀土氧化物LaPb(Fe、Mn)O的电性能及其气敏特性进行研究,文章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La1-xPbxFeO3和La0.68Pb0.32Fe1-yMnyO3纳米粉体。研究了Pb的替代,特别是高含P
文章在整理评析《诸病源候论·病热候》章节治疗热病的功法基础上进行阐释整合,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因内伤而发热的人群尤其是阴虚体质人群的滋阴清热导引功法.滋阴清热功法总共
近年来,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氮沉降加剧等全球变化现象改变着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水、氮资源供给状况,从而影响着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文以受水氮限制,平均海拔4500m以
单质硫作为正极材料,由于其含量丰富,价格低廉,且具有1675 mAh g-1的高理论比容量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因而被视为最具开发应用前景的二次锂电池正极材料。尽管近年来硫正极材料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
基于matlab,在计量检定领域实现了手写体数字的自动识别。设计了特征提取算法,使用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PNN)为分类器,对计量手写体数字进行分类,所得的分类器对训练样本能够得到100%的正确率,训练时间短,在较大噪声干扰下,正确率仍为98%,满足军事计量的要求。
期刊
近年来,化石能源日益短缺,人们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对于替代能源的探索。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比能量,循环性能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Li3V2(PO4)3由于其结构稳定,理论比容量高,工作电压高等优点一直被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较低的电子导电率一直限制了其电化学性能。本文采用一种水热辅助溶胶凝胶的方法合成了尺寸分布在20-40纳米的核壳结构的Li3V2(PO4)@C材料,抗坏血酸和聚乙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