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用钼薄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hy6266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钼(Mo)因其优异的导电、导热和化学稳定等特性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及光伏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金属Mo薄膜以较低的接触电阻及良好的热稳定性成为背电极的理想材料,可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及其热稳定性。目前,Mo薄膜作为背电极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兼得好的粘接性能和优异的电学性能。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分别从Mo靶材的微观组织、单层Mo薄膜的热处理方式、双层Mo薄膜的厚度匹配以及热处理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以上因素对Mo薄膜结构、光电性能以及粘接性能的影响,制备出兼有良好光电性能和高粘接性能的Mo电极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技术对薄膜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利用霍耳效应测试仪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薄膜的电学和光学性能进行分析。以Mo薄膜作为背电极,制备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靶材的微观组织与Mo薄膜结构及性能之间的关系。探究了科研工作者鲜有关注的轧制温度、轧制方向与Mo靶材的微观组织以及所制备Mo薄膜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轧制方向与轧制温度对Mo靶材结构、晶粒大小和分布以及与其制备的Mo薄膜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进而优化靶材,为制备性能良好的薄膜提供保障。结果表明,采用交叉轧制在1200℃制备的靶材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110)晶面择优取向性最强,用其制备的Mo薄膜晶粒分布更均匀致密、表面更平整、光电性能最佳。2.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单层Mo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优化。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单层Mo薄膜,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热处理,包括基底加热(溅射过程中原位热处理),退火处理(溅射成膜后热处理)及两者兼有的双重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单层金属Mo薄膜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基底加热,退火处理后的Mo薄膜光电性能较佳,采用双重热处理方式制备的金属Mo薄膜晶粒分布最均匀致密,表面更加平整,光电性能最优,但粘接性能略有下降。以其为背电极制备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最高为12.8%,相比室温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了 43.8%。3.研究溅射方式和厚度匹配对双层Mo薄膜结构、粘接性能以及光电性能的影响。分别以直流/直流(DC/DC)和射频/直流(RF/DC)溅射模式制备双层Mo薄膜,研究上下两层厚度匹配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溅射模式时,随底层厚度增加,Mo薄膜的粘接性能明显增加,Mo薄膜的电阻率随之增加,光学反射率逐渐增强。在同样厚度匹配条件下,采用RF/DC模式制备的双层Mo薄膜电阻率虽略高于DC/DC方式,但其光学性能及粘接性能更佳。综合分析,采用RF/DC模式制备底层厚度较薄的双层Mo薄膜性能最优。4.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在原子尺度上研究了钙钠玻璃基底与Mo薄膜界面的微观结构以及元素分布,揭示了钙钠玻璃/Mo薄膜界面间的粘接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和Mo薄膜之间的粘接方式为扩散结合,Mo原子向玻璃基底扩散,Ca和Na原子向Mo薄膜侧扩散,形成一个扩散渐变界面层。底层气压对渐变界面层的形成及厚度有较大影响,当底层气压增大时,单位时间内溅射出来的原子数增多,促进了界面两边原子间的扩散,玻璃和Mo薄膜间的渐变界面层增厚,溅射气压为0.4 Pa时渐变界面层厚度为7.5 nm,1.2 Pa时为12 nm,渐变界面层越厚,薄膜和基底间的粘接性越强。5.阐释了双层Mo薄膜底层溅射气压和退火温度对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理。当底层气压减小和退火温度升高时,晶粒均匀致密、粗糙度降低,薄膜结晶性及光电性能增强。底层与顶层的溅射气压分别为0.4 Pa和0.3 Pa时制备的双层Mo薄膜经400℃退火后电阻率低至9.2×10-6 Ω·cm且平均反射率高达55%,粘接性能优异,综合性能最佳,实现了良好粘接性能与优异光电性能的统一。以其为背电极制备的CIGS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在没有抗反射层的情况下高达13.5%,比相同条件下室温制备Mo薄膜为电极的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了 51.7%,该研究为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及稳定性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现代煤化工对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环评是项目审批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文件。环评技术人员应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秉承认真、严谨的态度,在实地踏勘、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对煤化工项目从环保角度进行全面、细致、客观地分析评价。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参与编制的几个煤化工项目环评报告的经历,对煤化工项目环评编制要点进行了分析。
期刊
随着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人类活动区域逐步向地下拓展,对地下空间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无线技术在地下空间中面临传输受限及设备部署困难等挑战。可见光传输是一种新型光无线技术,包含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和可见光定位(Visible Light Positioning,VLP),以广泛应用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
学位
2-萘甲醛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医药、香料、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2-甲基萘气相催化氧化制备2-萘甲醛是一条连续、绿色、经济的生产路线,然而2-甲基萘的氧化反应为强放热且路径复杂,因此如何控制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以提高2-萘甲醛选择性和收率是催化剂开发的关键。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钒基催化剂改性的角度出发,以提高2-萘甲醛收率为主要目的,对修饰后的钒基催化剂进行系统研究,优选出高效选择性
学位
酶是一种重要的、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具有催化反应的条件温和、活性可调等优点。但是,酶催化剂也具有容易失活、稳定性和耐用性差、生产成本高缺点等。酶的固定化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利用固定化酶催化反应,可以在反应结束后高效完成酶和反应体系的分离,简化后续产品的分离纯化工艺,实现酶的回收利用,显著降低成本。酶固定化要求最大程度地保持酶的活力和稳定性,以满足重复使用的要求。开发
学位
从弹性景观设计角度探索滨河景观空间如何更好地适应河道洪水水位变化影响,以蚌埠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分析项目所在范围河段水文信息,针对目前滨河滩地存在的问题,结合蚌埠人民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好愿景,以弹性景观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场地竖向营造多级弹性空间:一级景观区、二级景观区和三级景观区,实现了不同水位下的弹性空间,既保证了对洪水的适应能力,又营造了多样性的景观。在提高蚌埠主城区淮河河道
期刊
第一章RAB15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研究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SCA)两种主要的病理类型。中国是ESCC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提示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食管癌具有起病隐匿、易侵袭转移和复发的特点,大多数患者是死于肿瘤的远处转移和复发,这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改善预后的主要
学位
第一部分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高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高糖状态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以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及氧化应激,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以及内源性的心肌细胞损害最终引起与高血压、冠心病等无关的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特异性心肌病变,称之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
学位
中国的发展实践表明,无论谋发展,还是求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有制度支撑,也需要有政策支持。良好的制度保障与强有力的政策执行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转化为治理效能。政策执行作为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工具,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基层公职人员政策执行行为表现及其行动结果的集合构成了政策执行效果的最终具象化形态。在中国现行政治体制安排下,基层公职人员如何认知和具体执行相关政策内容,则成为
学位
背景大肠埃希菌是一类具有复杂基因组结构及致病机制的细菌,其可引起轻度腹泻、出血性腹泻、溶血性尿毒症、尿路感染等多种疾病,甚至致人死亡,给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CRISPR广泛存在于细菌及古细菌中,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并蕴含丰富的菌株变异进化信息,可作为阐明细菌种群进化及鉴别高毒力菌群的重要分型靶位。CRISPR分型技术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应用将对监测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及控制由该细菌所引起的疫情暴发具有重要
学位
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应用有机朗肯循环(ORC)技术将低品位的热能转变为高品位的电能,是合理利用中低温热源的有效技术。膨胀机作为ORC热功转换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对ORC系统的影响极大。而目前膨胀机多存在效率低、泄漏严重、可靠性差等缺点,成为制约ORC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急需开发高效稳定透平膨胀机。另外,由于热源和冷源存在波动、不稳定等状况,研究OR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