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建远红外光调控的原核生物转基因表达系统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sky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人们设计高效的微生物底盘细胞提供了可能,依据其理论和方法,工程化改造的微生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光是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生物细胞中存在着众多感受光的元件。通过合理的组装光元件,人们在原核生物中陆续开发了响应蓝光、绿光、红光/近红外光的调控系统。这些光系统在调控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以及特定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代谢工程中,精确调控酶基因的表达是关键任务。传统的组成型方式会导致酶基因过度表达,增加宿主的生存压力。随后发展的化学调控方法,包括IPTG、金属离子等,一定程度解决了过表达带来的弊端。但化学物质具有毒副作用,且无法进行空间上的调控。与化学调控相比,以光为基础开发的光遗传学装置可以做到远程无痕迹的调节。蓝光调控的光遗传学装置被用于代谢工程中,可以提高代谢物的产量。但蓝光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并且穿透力较弱。因此开发一种穿透力强、毒性小的光调控装置用于代谢工程将具有极大的价值。我们基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设计和合成了远红外光调控的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装置。我们首先设计和构建了V1版本,包括光敏元件Bph S和Bph O、转录元件Bld D-Activator、调节元件Yhj H和报告系统。光敏元件Bph S在远红外光(730nm)的作用下,催化GTP合成c-di GMP。c-di GMP与人工设计的转录元件Bld D-Activator结合,并促使Bld D-Activator与诱导型启动子PFRL的whi G结合,招募RNA聚合酶至启动子核心区,驱动报告基因sf GFP表达。Yhj H通过降解多余的c-di GMP,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三种人工设计的杂交型转录激活子Bld D-CAP、Bld D-Fis、Bld D-Sox S为转录元件的V1装置在E.coli BL21(DE3)中无法调控报告基因的表达,优化报告系统的PFRL结构和杂交型转录激活子的linker依然无法提高V1装置的调控效率。于是我们选择天然存在于克雷伯氏肺炎菌的Mrk H作为转录元件并构建了V2装置。对报告系统的RBS、转录元件和调节元件的表达量进行优化后,V2装置在E.coli BL21(DE3)中表现出诱导倍数高,本底泄露低的特点。在远红外光的诱导下,报告基因的表达量在光照组对比黑暗组有6.3倍的提高。微生物群体感应是一种受群体密度调控的系统,密度超过阈值的微生物群体会同步启动基因的表达。我们将群体感应与远红外光调控装置结合,利用群体感应启动子驱动远红外光调控装置4个组成元件的表达。基于此,我们构建了远红外光调控基因表达装置的V3版本。对启动子和Yhj H表达量进行优化后,V3装置具有更高的调控效率。在E.coli BL21(DE3)中,对比黑暗组,V3装置在光照组诱导倍数可达12倍。我们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两个角度探究V3装置的动力学表征,结果显示V3装置的诱导效率与光照强度和时间表现出正相关性,其具备良好的远红外光依赖性。空间特异性实验表明V3装置具有良好的空间调控能力,毒性实验证明远红外光对E.coli BL21(DE3)的生长没有影响。最后,我们将V3装置导入不同的菌株中进行效率的测试。在E.coli MG1655、E.coli Top 10和益生菌E.coli Nissle 1917中V3装置也具有一定的调控效率,但本底泄露严重,因此需要更深入的优化。综上所述,我们设计、开发了远红外光调控的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装置。该装置在E.coli BL21(DE3)中表现出良好的诱导效率和可调节性,也具备高效的时空特异性和生物安全性。远红外光调控装置在其他菌株中也具有一定的调控效率。远红外光调控的基因表达装置拓宽了微生物的功能,为代谢工程增加产品产量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微生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已有的研究表明,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的听觉中枢(如下丘、听皮层等)都存在对声刺激不同参数、不同声刺激类型具有选择性的神经元。听觉中枢神经元对重复声刺激有一定的跟随能力,在一定的重复率范围内,听神经元对出现的重复声刺激均有听反应,而高于一定重复率后,听神经元对重复声刺激的跟随能力下降或消失。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出生后早期会受到听觉经验的影响,中等至高强度的噪声暴露可导致听觉系统对声刺激频率、空间、时
微量元素具有作为酶的辅基或激活剂参与动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或参与构成机体某些特殊功能物质成分。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将影响某些酶的活性、特殊功能物质和器官组织功能的发挥,进而阻碍特定的代谢途径及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其中,锌是动物体内功能最多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锌有利于维持水产动物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生殖、免疫反应以及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因此,探究水生动物对锌元素的适宜需求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
大数据时代,统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公民的必备常识.从2019年秋季开始,依据《课标(2017)》编制的新版教材在全国各省份开始分步投入使用,那么新版教材统计必修部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注意什么事项?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学位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访谈调查法,在比较的基础上从教材结构、难度设置、理念落实这三个维度对17版教材的统计必修内容展开了较
运动病是航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难题,一般认为其形成与感觉冲突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以前庭-视觉感觉冲突适应为研究范式,对其背后的视觉与前庭动态校正神经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首先对猕猴进行自身运动朝向感知任务的训练,并在猕猴学会朝向判别任务后,逐渐引入视觉和前庭冲突让猕猴产生适应。我们发现与适应前相比,猕猴在冲突适应后对前庭和视觉刺激的朝向感知均发生了显著偏移(p<0.05,paired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线收发设备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核心模块的频率综合器,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收发机信号的质量,致力于设计一款适用于物联网收发机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的频率综合器具有重要意义,能助力该款芯片的国产化替代。该款芯片主要同时覆盖物联网收发机中的433MHz和915 MHz两个频段,此系统中主要综合指标要求频率综合器的相
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报告,2017年,全球约有1000万名结核病患者,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发的8个国家之一;此外,结核病与艾滋病共感染及耐药结核病日益增多等问题,使得结核病的治疗更加棘手。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相关文献报道表明,靶向结核分枝杆菌中的聚酮合酶Pks13,从而破坏细菌细胞壁结构,以寻找具有新机制的抗结核新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以靶向Pks13硫酯酶结构域的的苯
全球生物多样性目前正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威胁,为了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繁荣,必须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形成过程。本研究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两个角度,研究区域尺度下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分布模式,并初步探究这些分布模式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选取黄渤海海岸带12个近岸海域样点和36个淡水湿地样点,进行沉积物的采集,为了比较每个城市的休眠卵群落结构和组成,利用线粒体COI标记对沉积物中的休眠卵
近年来,人体健康备受关注,人体姿势和生理信号检测系统成为研究热点。柔性碳基器件柔软可弯折,适用于可穿戴检测系统,但目前器件与信号分析分离,这限制了检测系统的智能化和集成化。本文基于碳材料制备了柔性传感器和柔性执行器,采用“感算一体”的信号分析方式,完成了对人体手势、脉搏和足底压力信号的检测。研究成果如下:(1)制备了石墨烯-氧化石墨烯(Graphene-Graphene Oxide,Gr-GO)柔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简称PBT)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具有硬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在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生产PBT的过程中,会产生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这些环状低聚物虽然含量较少,但它们是监测PBT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获得质量合格、价格适中的环状低聚物本文发展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合成该类化合物的方法。合成环状三聚体时,我们以廉价的对甲酰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烯丙基氯缩合后、氧化得到
许多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以动物为载体进行长距离扩散,其中水鸟在浮游动物的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浮游动物可以通过其休眠卵以水鸟为载体进行长距离扩散。虽然对水鸟扩散功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发现的扩散证据很少,研究对象单一,绝大多数以植物种子扩散为研究对象,因此关于水鸟扩散浮游动物的研究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此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非洲区域,亚洲区域目前还是空白。因此本研究首先对上海崇明东滩鸻鹬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