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肿瘤微环境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之一,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然成为肿瘤基础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然而,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影响的探索研究却并不多见。为此,本课题以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调控为靶向,探索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课题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对外泌体作为细胞通讯交流载体及其在肿瘤微环境塑造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也为筛选相关分子靶标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药效评价、预后判断奠定理论基础。目的分析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机制。方法1、选择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培养上清液作用于佛波酯活化的THP-1细胞48h,获得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和CD206的表达;CCK-8法、细胞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检测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凋亡的影响。2、超速离心法提取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等方法对外泌体标志物、形态以及颗粒直径进行测定;PKH67标记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对外泌体的摄取;CCK-8法、细胞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检测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凋亡的影响;应用外泌体释放抑制剂(GW4869)验证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高通量测序检测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作用的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与对照组中m RNA的表达;GSEA分析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富集通路;使用R语言筛选两个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共差异表达基因;TCGA乳腺癌临床标本数据库中下载乳腺癌与癌旁m RNA与mi RNA表达数据;R语言展示共差异表达基因在乳腺癌临床标本癌与癌旁中的m RNA表达差异;K-M Plotter数据库针对共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分析曲线;q-PCR进一步验证并筛选共差异表达基因;Target Scan和mi RWalk数据库筛选共差异表达基因上游调控mi RNA;R语言计算TCGA乳腺癌标本m RNA与mi RNA相关性。结果1、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CD68、CD206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CCK-8方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对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增殖无明显影响;细胞划痕、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的迁移和侵袭(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的凋亡(P<0.05)。2、超速离心法提取肿瘤相关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后,免疫印迹检测显示,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中存在CD63和TSG101的表达;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显示,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呈现盘状、双分子层膜结构,且颗粒直径大多分布在140~160nm之间;外泌体荧光标记摄取实验显示,PKH67标记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明显能够被乳腺癌细胞摄取并分布于细胞质中;CCK-8方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细胞划痕、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能够明显促进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的迁移和侵袭(P<0.01),而且该效应能被外泌体抑制剂(GW4869)逆转(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BT549、MDA-MB-231)的凋亡无明显影响。3、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原始数据结果Clean ratio均高达96%以上,与人类基因组匹配率高达98%以上,对照组与实验组样品基本分离;与对照组相比,BT549细胞株实验组中上调基因347个,下调基因222个;MDA-MB-231细胞实验组中上调基因173个,下调基因157个;GSEA分析两株乳腺癌共富集标志物为干扰素-α应答和干扰素-γ应答标志物;在两株乳腺癌细胞株中共有10个共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个为非蛋白编码基因,PCDHGA1、CDK2AP1、PROSER1、ITGβ4、SLC25A28、WDR6、DUSP19以及GMFB等8个为蛋白编码基因;TCGA数据库信息显示,除WDR6外,其余7个共差异基因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均存在明显表达差异(P<0.05);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8个共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均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q-PCR结果显示:BT549细胞中PCDHGA1、ITGβ4、GMFB有明显表达差异;MDA-MB-231细胞中ITGβ4、GMFB、SLC25A28有明显表达差异。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Target Scan和mi RWalk数据库信息,筛选出2个在TCGA分析、患者生存分析和q-PCR存在一致的共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可能的上游调控负相关mi RNA分子,包括ITGβ4/mi R-190b、GMFB/mi R-660。结论1、乳腺癌细胞诱导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呈现M2极化表型。2、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可促进乳腺癌细胞BT549与MDA-MB-231的迁移、侵袭并抑制其凋亡。3、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外泌体可促进乳腺癌细胞BT549与MDA-MB-231的迁移与侵袭。4、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PCR验证筛选结果显示: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促进作用与ITGβ4和GMFB等基因的表达失调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配电网将输电系统与电力用户连接起来,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选线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尤其是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故障电流小等其他因素影响,现有选线方法不能较好地选出故障线路。因此,研究一种快速、高效、可靠的进行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是迫切需要的。论文针对
学位
白芍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临床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病症。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神经保护、改善睡眠等生理活性,多适用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力低下、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等人群。目的目前,白芍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尚不完善,现版药典中质控指标较少且多与药材相同。为了进一步完善白芍和炒白芍饮片的
学位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化痰降气方UPLC指纹图谱,对化痰降气方胶囊制剂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UPLC-Q/TOF-MS技术对化痰降气方所含化学成分进行识别。结合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对正常和COPD模型大鼠入血移行成分检测,解析入血成分以及可能的代谢反应,判断背后所隐藏的生物学信息。以COPD大鼠模型作为COPD疾病模型,结合COPD体内代谢标志物变化规律,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建立COPD代谢组学诊断的
学位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负责能源供给的电力行业也在不断的进步。随着输电的规模越来越宏大,电力系统的整体性也在增大。与此同时,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也将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及时发现输电线路上出现的故障,减少故障产生的影响,论文在研究了输电线路磁场变化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用于行波检测的磁场信号检测装置,并对该装置的安装位置进行了寻优。论文利用输电线路上电流与其周围磁场的关系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配电网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多变,极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因此,研究配电网故障检测方法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及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对故障相和非故障相的波形差异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相关系数和中心频率的故障检测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单相接地故障均能有效检测出故障线路。首先,论文对目前国内外的故障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深入分析了其各
学位
目的:内吗啡肽-1(EM-1)和内吗啡肽-2(EM-2)具有镇痛活性良好,结构简单,阿片样副作用弱于吗啡的特点,但镇痛耐受性、成瘾性以及降低血压等的阿片样副作用始终无法完全克服。生长激素促泌受体-1α(GHSR-1α)的特异性拮抗剂[D-Lys~3]-GHRP-6(DLS)的结构简单并能够有效升高生物体血压、且在吗啡镇痛耐受表现出抑制作用。近年来对内吗啡肽结构改造得到的多靶点分子表现良好的镇痛作用
学位
配电网馈线及分支众多,运行情况复杂,且绝缘能力较低,各种故障频发。供电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缩短停电时间或者避免停电将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实现快速复电,配电网发生故障后对于故障点的查找极为重要,因此,论文对配电网故障定位进行了分析,研制了配电网故障行波定位系统,为配电网故障定位提供了新选择。论文首先对输电网的故障行波信号与配电网的故障行波信号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在同等故
学位
配电网的故障选线与保护控制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及智能化程度的关键环节。由于配电网分布面积广、绝缘水平低、结构错综复杂,导致接地故障频发,尤其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信息十分微弱,给故障检测带来极大的困难。鉴于此,论文针对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论文分析了国内外不同选线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详细介绍了目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故障检测存在的问题。其次,论文对谐振
学位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单相接地故障特性相关密切,其中以非有效接地方式为主,有效接地方式占比较小。在配电网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存在的瓶颈问题逐渐凸显,而电阻接地方式存在的缺陷性问题同样难以回避。因此,研究融合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优点的方法将具有极大的工程意义。基于对消弧线圈和电阻接地方式的理论分析,提出了针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动态接地改造方案。改造方案不仅能识别单相接地故障性质,而且在
学位
故障的准确定位能缩短停电时间、保证用户利益、减少国民经济损失。故障指示器在我国配电网中广泛应用,而现有故障指示器只能对100Ω以下的接地故障进行有效识别,且只能检测线路上有无故障电流流过,无法进行故障定位。论文将行波定位原理应用于故障指示器中,研发了分布式配电网故障行波精确定位系统,解决了高阻接地故障识别问题,实现了配电网故障的精确定位。首先,论文分析了现有故障指示器的工作原理,指出其接地故障识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