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彼得潘》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nsafe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接受主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在文学领域中占据着独立的地位,对儿童发挥着娱乐与教育的作用。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儿童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儿童文学也没有获得学者们的足够重视。直到18世纪晚期,儿童文学才由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在世人的面前。经过两个世纪的关注与探索,无论是在儿童文学作品方面还是在儿童文学研究方面,学者们都已经获得了一些成就。另外,翻译研究以及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也给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质和量都在逐年提升。为了儿童文学翻译今后长期的健康发展,应对其进行更为专业和系统的研究。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研究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由德国功能学派第二代代表学者费米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目的论的核心观点表明:翻译过程中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翻译行为的目的。在进行翻译行为之前,译者需要清楚地知道该翻译的目的,并且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去实现翻译目的。目的论为翻译实践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也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彼得潘》是著名小说家和戏剧作家詹姆斯巴里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充满了冒险和魔幻色彩的经典儿童文学巨著。它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并受到全世界小孩子的喜爱。在中国,《彼得潘》被许多译者翻译成了不同的版本。本文将以任溶溶和马爱农的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各自使用的翻译策略做出比较研究。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彼得潘》的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包括两个译本所使用的相同的翻译策略,及各自采用的不同的策略。在目的论指导下,遵从各自翻译目的,并选取适当翻译策略以达到翻译目的的译作,就可称之为成功的翻译。同时,文章旨在证明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理论指导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希望对儿童文学翻译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其他文献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自此,关于“中国梦”的话题已逐步成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新闻传播学等多领域研究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人类发展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后,医学可谓是自然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一方面,国际上的医学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另一方面,我国也在不断引进国外的优秀医学成果。在此过程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厂房对地坪的平整度、抗裂性、抗冲击性以及耐磨性等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钢纤维混凝土耐磨地面能够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高、抗裂、抗疲劳、耐
金融市场的发展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种形式的金融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频繁展开。在这些金融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金融投资。为了与投
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教育方式,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战
目的了解开放式标准化病人剧本的优点,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为医学高职院校使用开放式标准化病人剧本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提供经验。方法提供开放性标准化病人剧本对标准化病人进
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十几年,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尤其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随之提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小学阶段是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
劳伦斯·韦努蒂1995年发表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奠定了他在翻译研究文化学派当中的重要地位。书中所追溯的翻译史指出,在译入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时,西方主流社会习惯于
雷达干涉仪和激光高度表广泛应用于地面高度测量,本文首先利用雷达干涉仪确定地面高度,然后再融合激光高度表数据改进雷达测量结果.数据测量结果表明,与仅使用雷达干涉仪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