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文献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大政方针的文字载体,也是外界了解中国国情最权威的渠道。《十九大报告》不仅是政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党在新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许多后续政治文件的政治基础。《报告》的官方译本自发布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报告本身意义重大,它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阐述了我国各项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战略举措;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宣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外宣翻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宣工作的效果,高质量的译文既是国家形象的直观反映,更是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的重要途径。研究《报告》的翻译策略,可以为今后政治文献日译研究提供借鉴,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报告》作为代表性的政治文献,在句式和语篇上有着语言表达客观、严谨、凝练的典型特征。本文以《报告》原文及其日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图形-背景”理论为依据,聚焦句式层面,对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回顾了《报告》及其他政治文献日译研究的现状,并对“图形-背景”理论在句式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发现《报告》的日译在句式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未能对述宾短语的特点及其日译策略进行分析。比如部分述宾短语在日译时,并未按汉语语序译为「NをVること」的动词表现形式,而是译为「NのVN」这一名词表现形式,以往研究对此未有涉及;(2)未能指出汉语主动态译为日语被动态的必要条件;(3)虽然提出隐藏逻辑关系的汉语句子在日译时需要补充逻辑关系词,但未指出增译逻辑关系词的要件。总而言之,现有成果大多是分析中日两语言的差异,总结相应的翻译策略,却忽视了对使用该类策略认知理据的关注。基于这一研究现状,本文主要考察以下三类典型句式日译时的处理方式并从认知层面加以探讨。一、指称化述宾短语。动词在指称化过程中具有层级性,根据其动词性特征的减弱和名词性特征的增强,可分为具体事件指称化、类事件指称化和物化事件指称化三种类型。其中,述宾短语可以指称具体事件和类事件,两者的区别在于具体事件指称化的事件有明确的内在终结点,而类事件指称化的事件无明确终结点。在认知层面,译为动词表现形式「NをVること」,则强调动作过程,暗含终结点,相当于具体事件指称化,译为名词表现形式「NのVN」,则相当于类事件指称化,其陈述功能减弱,不含内在终结点。本文考察了《报告》中译为名词表现形式「NのVN」的述宾短语的特点,发现这类指称化述宾短语都属于类事件指称化,故均译为名词表现形式「NのVN」,而非动词表现形式「NをVること」。如此处理,在认知上与原文更为契合。二、无标受事主语句。《报告》中相当一部分主动句为无标受事主语句,即形式上为主动,而意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其特征是:(1)主语与谓语动词为被动关系;(2)主语通常为无情物或抽象事物;(3)谓语不是由光杆动词构成,通常需伴随附加成分;(4)施事可以空缺;(5)在意义上不表示行为、动作的变化,而是强调状态的变化或变化的结果。这类句子在形式上均为“Np(受事)+副词(表程度、方式)+V”结构,强调状态的变化或变化的结果。根据“图形-背景”理论,其受事是焦点,作为“图形”被前景化,而施事是暗含的,不进入认知域内,成为“背景”,目的是突显状态的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通过考察发现,《报告》中这类句子多译为被动句或自动词句。这样处理都是将受事作为“图形”,施事作为“背景”,突显了变化的结果,只是在施事隐含这一点上,译为被动句在认知上似乎更为贴切。三、无标因果复句。政治文献语言凝练,在复句中常常省略逻辑关系词,此类句子属于无标因果复句,即句子表层结构无逻辑关系词,但意义上存在因果关系或目的关系。本文根据从句P和主句Q的关系,归纳了《报告》中无标因果复句成立的三个条件,即道理依存、判断依存和意志依存。在道理依存的条件下,P是既成事实,根据道理、常识、客观事实或社会现状即可判断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或目的关系。在判断依存的条件下,P是客观的既成事实,Q是说话人基于这些事实的主观推测、判断或评价。在意志依存的条件下,表示因果关系时,P多表示既定事实;表示目的关系时,P多表示某种目标或动机。无论P是表示既定事实还是表示目标或动机,Q中都包含有“可能、必须、要、得、一定”等意义的词语。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在汉语中,即可根据内容判断出主从句的逻辑关系,因此通常不使用接续词,而采用无标复句形式。根据“图形-背景”理论的时序原则和因果原则,这些汉语无标因果复句的原因项先于结果项,目的项先于行为项,原因项或目的项为从句,结果项或行为项为主句,即P为“背景”,Q为“图形”,相对突显。在日译时,如果不使用相应接续词或接续助词,P和Q就容易被理解为并列关系而共同成为“前景”,只有通过添加接续成分,把P拉回到“背景”位置,才能将Q作为“图形”突显出来。因此,《报告》中无标因果复句在日译时,大多添加了逻辑关系词,使逻辑关系显化。本论文引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考察了《报告》中指称化述宾短语、无标受事主语句和无标因果复句的句式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原文与日语译文在句式上的差异及其认知动因,以便今后更好把握此类文本的翻译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