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秉县汉语山歌的文化传承与再生产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施秉县汉语山歌文化包括山歌文本、民间歌手、听众群体、演唱场域等要素,作为思维形式的物质载体、情感交流的工具手段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事项,它是一个民族或地区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俗活动、经济生产等方面的生动反映,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功能。论文旨在以贵州省施秉县为个案,立足于汉语山歌的文化传承研究,运用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对汉语山歌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力图对其传承主体、传承机制以及山歌的文化再生产、山歌的社会再生产和山歌的民族关系再生产做出深层次的解释。通过梳理汉语山歌的文化概况及其文本型构,分析山歌文化的传承现状与传承困境,从而提出汉语山歌文化传承的必要性。藉由歌者与听众、汉族与其他民族两类传承主体的关系和视角,探讨山歌文化如何借助传承机制和文化再生产,促使国家权力、地方政府、民间力量、民族关系产生互动与勾连,并试图找到施秉县汉语山歌文化传承与再生产的路径和出口,力求提升学界对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内汉语山歌文化的理性认识和学术研究。施秉县的汉语山歌文化在苗侗文化圈的包围之下处于边缘地带,其本身作为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传承的必要性。在当地,无论汉族亦或少数民族都热衷于演唱汉语山歌,甚至出现少数民族更甚的独特现象,这对于民族交往、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然而,伴随山歌爱好群体老龄化、多元文化冲击和国家政府干预等一系列传承现状,受到全球化的影响、现代化的变迁以及山歌文化自身局限性的传承困境影响,施秉县汉语山歌文化面临传承的严峻问题。在山歌文化各组成部分之间,自然、社会、文化、人各自与山歌文化之间,无不处在一种相互依赖与相互独立、相互协调与相互矛盾、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之中,处在一种彼此由平衡走向不平衡、由不平衡再次达到新平衡的永恒变化之中,影响着整个施秉县汉语山歌文化发展变迁的广度和深度,也影响着整个汉语山歌文化充满个性色彩的沉浮兴衰。在国家政府力量“强势主导”和民间山歌爱好者“勉强维持”的博弈之间,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中当地汉族文化缺失话语权和主动性的严峻形势下,贵州施秉县汉语山歌文化未来的传承和再生产将何以为继。笔者对此提出三点建议和措施,即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创新多样化的传承方式以及国家、政府、学者、民众合力共创。
其他文献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隶属于木兰藤目Austrobaileyales,本文研究所用概念为狭义五味子科,包括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五味子科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
<正>从1420年在德国萨克森的一座矿山发现了首例肺癌以来,肺癌的历史只有500余年。对肺癌的现代治疗,从19世纪末起外科首先对其施行手术切除。20世纪40年代开始放射治疗,开拓
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最具独特性的艺术审美存在。自五代山水画独立成科以来,士文人对山水画的观赏与品评,成为中国艺术中最为独特的审美观照群体。这其中有深
3S(RS,GIS和GPS)集成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有力工具,3S不仅可高精度快速、实时地采集各种地质信息,而且能够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综合分析功能,将各种信息进行叠加、对比、
高唐朱氏家族是清代山东地区著名的科举与文化望族之一。有清一代,朱氏家族“簪缨相继,门有列戟”,世代皆有显人,朱氏家族成员仕途顺畅,朱美先、朱昌祚均有正史传记。与之同
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要看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然后作出及时正确的决策反应,在竞争
真正身份犯(构成身份犯)的共犯问题是整个共犯与身份问题的核心。从可能性上讲,非真正身份犯完全可以构成真正身份犯的共犯;从范围上来讲,应以非身份犯是否能够参与真正身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小学生的社会化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小学生越来越像大人,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成人化的影子,出现了过度社会化的苗头,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朱祖谋是晚清四大家之一,有着晚清词学集大成者之盛誉。本文以朱祖谋生平词体创作和词籍校勘著述为研究基点,结合我国词学历史之发展、传承,朱祖谋生活的社会背景和词学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