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城市消落带景观设计策略研究——长江安徽段芜湖市为例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上所述,长江安徽段江面宽阔,流域面积广,雨量充沛,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之一。主要城市均沿江发展,占用了沿江的有利资源。与此同时鉴于防洪的严峻形势,安徽省的五个沿江发展城市目前均把防洪任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均采用“五四型”防洪标准。在不断加大防洪墙、堤建设的力度,多采用混凝土墙或土堤的做法,同时主要采用简单的堤路结合的形式,并进行了一定的生态护坡建设,对于防洪等起到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1998年洪水后,长江安徽段堤防均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标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洪水毕竟是少数,多数年份的洪水位远不会达到这一设计标准。也正因为如此,长江安徽段两岸堤防到水面之间区域,在高水位-常水位-枯水位之间就会产生大面积的消落带土地。   但是从生态发展角度来看,堤防的建设虽然保护了城市,但是却将城市与河流生硬的隔开。目前多数滨江区域的建设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滨江消落带的特点,虽有滨江公园的建设,但多是将城市与水道生硬的隔离,忽视沿江消落带的各种生态、社会、经济的潜在功能。失去了消落带为典型的生态交错带的意义以及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区域的重要性。   本文针对长江下游安徽段城市对于沿江发展的需求,提出5种沿江消落带土地的利用方式,同时利用模式与景观设计策略相结合,主要意图利用景观设计、建筑结构生态设计等手段,在保证堤防稳固的前提下,讨论如何将消落带与城市区域连接,消落带生态性修复,综合利用消落带土地等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传统石作加工工具的源流、演化及其相关技术在我国各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近世石作加工工具的器型、分类及操作工艺;并对木工工具与建筑技术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研
学位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形制著称于世,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项目日益增多;然而由于机制、认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现阶段对它们
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均有其政策背景,但是当前存在着对交通政策认识不足、研究不深的现象。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以大城市的客运交通政策为核心,在总结中外城市交通政策发展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宁夏回族村落的景观保护与发展,永宁县纳家户村为宁夏回族村落中起源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为长远的传统回族村落,故以此村为典型案例。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
该文结合社会心理学、城市社会学、住宅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居民行为心理及活动规律为依据,通过对影响邻里交往的诸要素的分析,找到与规划设计相关的部分,并从规划
城市土地使用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土地合理、有序、高效的利用.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两类比较直接的方法来控制及引导城市土地使用的模式:一类是公共(政府)投资;另一类是公共
20世纪以来,迅速而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人口迁移不可避免的激化了经济、自然、文化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建筑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载体,在解决建筑问题之外,如何帮助缓
快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各地为谋求发展不顾代价,不计成本地推动城市疯狂扩张,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出现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新城开发沦为纯粹的房地产项
该文正是通过对城市设计理论的系统化分析,以深层和全新的视角来全面理解和探索当代城市设计的新观念.扼要分析了城市设计的历史沿革,并重点考察了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向
交叉路口是城市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广布于城市中,对城市功能和城市景观都有很大影响.但交叉路口在城市设计中又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成为城市外部空间中被遗忘的角落.因此,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