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地质量评价对林木经营与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是科学造林以及后续经营的前提条件。本文针对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广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变动系数与标准差调整法、数量化方法、基于BP网络的潜在生长量法完成了3种模型构建。基于3种模型构建方法设计开发了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辅助构建系统。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标准差调整法与变动系数调整法构建适用于有林地的地位指数模型,该方法所构建的模型为参数化模型。模型构建过程中确定了Richards方程为杉木最佳生长方程,并依据变动系数变化率确定杉木基准年龄为20a。最后通过解析木数据对构建的两种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变动系数调整法整体精度高于标准差调整法,均方根误差相比标准差调整法低了10%,且R~2更高。(2)为了兼顾宜林地立地质量评价的情况,本文利用数量化方法I理论,以7种环境因子为输入变量,以地位指数为输出变量,构建了可用于宜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因子贡献度分析得到影响广西杉木立地质量的环境因子,按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层厚度、腐殖层厚度、坡向、坡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海拔。与前人研究对比发现,在多个地区杉木立地质量评价中,土层厚度均为贡献度最大的立地因子,因此在杉木造林经营中应重点关注。(3)为了构建广西杉木潜在生长量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对林分断面积生长进行建模,并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基于变动系数法的地位指数参数化模型,简化了建模过程。最后以密度指数作为可调节变量,迭代计算出了基准年龄下不同地位指数的断面积潜在生长量,并给出了最优密度。对比发现潜在生长量与地位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经过与现实生长量的对比得出研究区域生产潜力在36%~52%之间。(4)森林经营最基本的原则即为适地适树,立地质量评价模型也存在一定的时空适应性。传统的立地质量评价系统通常是针对某地区中的某树种所开发,因此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通过设计实现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辅助构建系统解决该问题。本系统将模型构建过程分节点进行抽象,开发了模型构建可视化界面,实现模型的半自动化构建,用户可利用系统中存储的模型构建方法构建适合自身的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允许用户对建模参数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模型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