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诱导细胞自噬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o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自噬(简称自噬)是植物、动物和真菌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它在营养缺乏、环境胁迫、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噬过程起始于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的形成,随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体包裹的待降解物被投递到溶酶体中发生降解和消化,最终产物被细胞回收进而再次利用。
  纳米材料是一维或者三维空间内尺度在1-100nm之间的特殊材料的统称。已有研究表明,多种纳米材料如量子点、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和纳米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等均具有诱导自噬激活的能力。主流观点认为,纳米颗粒引发的自噬效应是纳米材料的主要细胞毒性反应之一,这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目前,领域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诱导自噬激活的纳米材料的发现,以及调控自噬效应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和优化,纳米材料如何调控细胞内的重要信号通路从而激活自噬的分子机制仍有待研究。
  蛋白激酶是细胞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磷酸化修饰自噬核心分子ATG(Autophagy-related)和自噬调控因子参与调控自噬过程。蛋白激酶是否在纳米颗粒诱导的自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lica nanoparticles, SiNPs)诱导自噬激活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下一代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定量技术、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以及分子、细胞和生化等实验手段,系统鉴定和定量大鼠肾上皮(Normal rat kidney, NRK)细胞株在纳米颗粒处理后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设计参与调控纳米材料诱导自噬激活的关键激酶预测方法,预测并发现两个新的参与调控自噬的重要激酶,揭示了磷酸化调控纳米颗粒诱导自噬激活过程的分子作用机制,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与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本研究的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本研究探究了三种不同尺度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发现不同尺寸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水相中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分散均匀,在水相和近生理环境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这一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均一性。随后使用不同尺寸、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处理NRK-GFP-LC3稳转细胞株,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三种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均能增加细胞内GFP-LC3聚点数量,且高浓度的纳米颗粒处理具有更强的诱导效应。利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不同规格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处理NRK细胞株后的LC3-II蛋白变化,发现16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显著增加细胞内LC3-II蛋白表达水平。基于荧光标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s fluorescently labelled with rhodamine,rSiNPs)与NRK-GFP-LC3稳转细胞株的共定位成像以及电子显微镜的拍照结果,发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自噬激活后被自噬体吞噬,随后与溶酶体发生融合。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诱导自噬激活并促进自噬体形成,其诱导效应具有尺寸和浓度的依赖性特点。
  (2)研究中进一步检测了纳米材料处理前后细胞中SQSTM1(Sequestosome 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发现处理后细胞中的SQSTM1蛋白质的含量显著上调,表明纳米颗粒抑制自噬流。这一结果在mRFP-GFP-LC3自噬双标记指示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此外,将自噬抑制剂3-MA(3-Methyladenine)和CQ(Chloroquine)分别加入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诱导细胞自噬激活的过程中,比较了LC3-II和SQSTM1的蛋白表达在处理前后的变化,探讨了3-MA和CQ对细胞自噬流的影响。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得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抑制溶酶体降解从而有效地阻断自噬流并促进自噬体积累的结论。
  (3)本研究认为参与调控纳米材料诱导自噬激活的蛋白激酶,可能在转录、蛋白质、磷酸化或激酶活性层面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本文利用16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按时间梯度处理NRK细胞株,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技术和非标记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技术分别鉴定细胞样品中的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质表达量和磷酸化位点及其修饰水平。本研究设计了基于多组学数据整合的关键自噬调控激酶预测方法,系统分析自噬过程中激酶在不同组学层次上的变化,综合考虑激酶状态的改变和激酶已知的生物学功能,最后预测到21个潜在参与纳米材料诱导自噬激活的激酶。
  (4)本研究随后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及功能研究。首先,利用siRNA文库对21个潜在激酶基因进行功能筛选,借助免疫印迹实验探究纳米颗粒处理条件下敲低激酶基因对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发现蛋白激酶CDK4和CDK7可能参与调控自噬。后续检测表明CDK4和CDK7的蛋白总量和磷酸化水平在纳米颗粒诱导自噬激活的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激酶基因敲低情况下,用普通纳米材料和荧光标记的纳米材料处理NRK-GFP-LC3稳转细胞株,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内GFP-LC3聚点数均呈现显著降低。此外,本研究还在两种人类癌症细胞株HeLa和HepG2中开展进一步验证,得到了一致性的结果。本文将自噬抑制剂CQ加入到激酶基因敲低实验中,揭示CDK4和CDK7的调控功能主要发生在自噬前期而不是后期。随后将CDK4的特异抑制剂ON123300、CDK7的特异抑制剂THZ1和自噬抑制剂CQ分别加入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诱导自噬激活的过程中,结果发现抑制CDK4和CDK7可以抑制纳米材料诱导自噬过程中LC3-Ⅱ蛋白质表达水平和GFP-LC3亮斑的聚积。上述结果表明蛋白激酶CDK4和CDK7是参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诱导自噬激活过程中的重要激酶。
  (5)通过探究自噬激活剂依托泊苷、双氧水和衣霉素对自噬的影响,研究发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引起细胞的多种胁迫压力对CDK4和CDK7的激活都可能有贡献。
  总体来说,本文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诱导自噬激活过程为研究对象,以大鼠肾上皮细胞株作为研究自噬信号通路的细胞模型,结合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定量技术、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以及分子、细胞和生化等实验手段,系统鉴定并定量大鼠肾上皮细胞株在纳米材料处理前后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设计和建立参与调控自噬的关键激酶预测方法,预测并发现纳米颗粒诱导细胞自噬激活的重要激酶,揭示了磷酸化参与调控该过程的分子机制,为纳米材料的安全应用与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SGC7901细胞(中分化)、经PMA诱导去分化的第10代SGC7901细胞(低分化,简称PMA-SGC7901)两种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癌皮下荷瘤裸鼠模型,在整体动物水平研究PTD4-apoptin蛋白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增强自噬后PTD4-apoptin蛋白抑瘤效应的改变。  方法:PTD4-apoptin蛋白诱导表达及纯化复性后,选取SGC7901、PMA-SGC7901两种细
学位
目的:黑色素瘤多来源于皮肤真皮层黑色素细胞,因其高度恶性、高转移力导致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常规的放化疗手段往往导致耐药和复发,肿瘤干细胞则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复发的根源。大量研究证实代谢调控的改变对于肿瘤干细胞的长期存活及耐药都有着关键的作用。本课题组采用三维纤维蛋白软胶(3D fibrin gel)培养开发出筛选高致瘤性,能够自我更新的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命名为肿瘤再
学位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敲减人肝癌细胞HepG2(中分化)和Huh-7(高分化)中MMP2基因的表达,探讨源自高转移肝癌细胞MHCC-97H的条件培养液对HepG2和Huh-7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细胞异质性在肝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设计MMP2-shRNA真核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将其转染至HepG2和Huh-7细胞系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患病率约为2%。其病理特点是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影响患者的皮肤、指甲和关节。研究表明,银屑病会影响患者的自尊,发生心脏病、肥胖、糖尿病、关节炎、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增加,从而降低生活质量。银屑病易复发,迁延不愈,其完全治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及社会
学位
随着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广泛交叉,其在癌症的预防、早期诊断、影像和治疗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纳米材料因其多功能、易制备、高生物相容性、易表面修饰处理及高稳定性而被广泛的用于构建肿瘤诊疗的复合探针。纳米结构独特的声、光、电、热、磁等特殊性质被用来改进癌症的体外检测、活体成像以及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治疗,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高效治疗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此本文设计制备了优势互补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学位
钠离子通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将钠离子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大分子跨膜蛋白。钠离子通道在动作电位产生的去极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主要分布在肌肉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中。根据启动方式的不同,钠离子通道可以分为电压门控和配体门控型。  心脏钠离子通道属于电压门控型通道,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心脏钠离子通道是一个蛋白复合物,其核心部分为α亚基,而β亚基及其它调节蛋白也是钠通道蛋白复合物的
学位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亚基第九个成员(Nav1.9)由SCN11A编码,主要表达于外周感觉神经元,能调节静息膜电位(RMP)并放大阈下刺激。本课题组于2013年首次将Nav1.9通道与人类发作性疼痛疾病相关联,随后Nav1.9通道突变被陆续报道于发作性疼痛、小纤维神经病变和术后疼痛等疾病。本研究中新收集了一个发作性疼痛家系,该家系共38人12名患者。患者疼痛主要发作于下肢远端,幼年时发作频繁且随着年
Avenin-likeb蛋白是属于醇溶蛋白超家族的非典型储藏蛋白。目前已明确该蛋白可正向影响小麦的加工品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因此育种利用价值受到限制。Avenin-likeb蛋白含有18或19个Cysteine残基,高含量的Cys残基不仅可以形成分子内二硫键稳定蛋白结构,而且为该蛋白通过分子间二硫键参与麦谷蛋白聚合体形成,进而影响小麦加工品质提供了可能性。该蛋白中间重复区Cys残基位置保守,
学位
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转移主要包括肿瘤细胞从原位逃逸、浸润、穿过血管或淋巴管,在管腔内转移,定位远处器官,并在远端定位处增殖等一系列过程。其中,肿瘤细胞通过营造具有自身特点的肿瘤微环境,进而帮助肿瘤细胞突破血管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肿瘤微环境中包含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这些细胞之间可以直接相互作用,也可以通
学位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胞吐分泌介导的。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s,SVs)和致密核心囊泡(dense core vesicles,DCVs)通过胞吐分泌途径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调控神经元的发育和突触形成以及突触的可塑性,对神经系统发挥功能至关重要。囊泡的分泌过程包括转运(trafficking )、拴系(tethering)、锚定(docking)、成熟(primi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