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而蜚声海内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诗歌更是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其中尤以唐诗为最。
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政治环境昌明,文化氛围自由,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亦达到鼎盛时期。唐诗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生动地体现了唐代人民的生活与政治文化状况。
翻译历来被认为是最复杂的人类活动之一,由于语言本身以及人类思维都具有模糊性,反映在诗歌中,就使得诗歌语言也具有模糊性,从而加大了汉诗英译的难度;因此,在翻译唐诗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唐诗的模糊语言,对外成功展现唐诗的魅力尤其值得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探讨语言模糊性,尤其是唐诗的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法则的基本原理来解释目前应对模糊语言的三大翻译策略:以模糊译精确、以模糊译模糊、以精确译模糊。此外,以辜正坤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为指导,指出诗歌翻译中对模糊语言的处理应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允许多种翻译标准、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策略的并存与共同发展。只要能够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三美和模糊美,让更多的读者领略到汉诗的独特魅力,有益于中西文化交流,都可以被认为是好的译文。
第一章介绍模糊语言的研究背景、本文的预期研究目标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详细描述模糊语言的本质。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和功能入手,主要从语言学层面、文化层面、修辞层面等三个方面对模糊语言进行分类,在具体分析模糊语言与语言学以及翻译的关系的同时引入模糊美学的概念。
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以语言模糊性为主线,详细分析唐诗语言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接着将模糊性在唐诗中的体现分为三大类:词汇模糊、语法模糊、修辞模糊;通过剖析模糊性出现的原因,揭示其对诗歌翻译带来的三大挑战:翻译标准、翻译方法、翻译质量。在此基础上,从词汇模糊、语法模糊和修辞模糊等三方面,结合几首蕴含模糊性的唐诗英译版本实例,重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进行处理。
第四章从翻译标准、翻译方法、翻译策略提出三条有效处理唐诗模糊语言的可行性建议。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包括本文的研究成果、研究启示、研究局限和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