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衔接与连贯视角下的信息类文本翻译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蓝图:良好社会的进化起源》中第十一、第十二章部分内容为翻译素材,源语言文本主要讨论了基因与文化,自然与社会规则的主题。本篇文本属于信息性文本,具有一定学术型,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大量引证,表现手法多样,而且逻辑性很强。但是,由于英汉之间存在行文逻辑,思维方式等差异,如何在译文中重现语篇的连贯性,实现译文的信息交际功能是本次翻译的主要目的,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分析源文本并研究相关理论,笔者主要从衔接与连贯两个方面来实现译文与原文本连贯效果的对等。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衔接主要包括词汇衔接与语法衔接,它们是跨越句子边界,使得篇章内句子互相联系的显性纽带,而连贯则是语篇内深层次的语义关系网,它可通过逻辑关系,语境和背景信息来推断出来。笔者在报告中,对衔接和连贯分别进行了细化分析。在衔接上,笔者就文章中的语法手段(指代、代替、省略和连接)和词汇手段(重复和共现)进行来简要分析,并采用增译,省译和转化的翻译方法来实现译文的衔接。在语篇连贯上,黄国文阐述了衔接与语篇连贯的关系,并指出连贯是深层分语义关系网,通常通过逻辑关系、语境和背景信息推理而来;王东风认为语篇连贯是一个多维度的关系网,提出语法连贯,语义连贯,语用连贯和文体连贯。在此基础上,笔者从逻辑,语用与文体方面对文本翻译进行了分析,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逻辑转化,隐形逻辑显化和文体修辞的翻译,试图实现译文的连贯性。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包括源文本描述、任务描述、翻译理论基础、案例分析和总结五个部分。首先介绍翻译语料的相关内容,其次详细描述翻译过程与翻译理论指导。在案例分析部分,笔者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与相关的连贯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探讨翻译的方法,从而提高译文质量和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连贯效果。最后笔者总结了此次翻译的收获与不足,以便为今后的学术著作翻译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美洲虎的微笑》是印度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作品,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作者受到尼加拉瓜政府的邀请,前往尼加拉瓜的行程以及期间所见所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革命胜利后的尼加拉瓜。这部作品属于游记评论型文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这在文学类文本中尤为常见。对修辞翻译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展现作者的语言风格以及原文的语言特色,体现其文学性和艺术性。此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强调了新形势下发挥农村集体经济重要性。受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就当前现状而言,受社会、制度、历史、经济、资金实力、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从各地实际出发,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研究,明了现状,分析问题及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良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也是一种文学形式。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对戏曲的翻译研究仍然比较欠缺。蒲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之一,明嘉靖年间已基本形成。其表演形式十分丰富,语言独特,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现阶段的戏曲研究多偏向于京剧,并没有基于蒲剧的翻译研究,如果没有对地方戏曲翻译的研究,中国
产业扶贫是新时期新阶段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是2020年实现绝对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措施。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不断发展,产业扶贫所能产生的作用越来越被历史和人民肯定,扶贫效果显著,扶贫满意度高,是扶贫政策中的治本之策。简单来说,产业扶贫就是是把有劳动力能力的贫困户拉到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来,使贫困户与政府和企业建立利益联结,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拉着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精准扶贫的发展背景下,J县
戏剧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内外翻译界对其开展的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仍然有限,因而拓展戏剧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而语境理论在这一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对话是构成戏剧文本主体内容特有的语言形式,无论是源语作者的戏剧创作还是译者的翻译活动都要受到语境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语境理论可以指导剧作家借助有限的舞台空间与时间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另一方面,语境理
在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资源短缺等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到以清洁低碳为主导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利用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生物甲烷化生产的甲烷可以作为化石天然气的替代品。该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气化得到气化合成气;2)利用微生物将气化合成气厌氧发酵生产甲烷。该方法规避了传统厌氧发酵难以突破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难水解的限制。合成气中的CO在生物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趋势,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作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一大要点,对于它的研究有利于为人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方法论指导,提高人们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学科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高一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过渡的时期,也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
近年来,国务院推广双随机监管模式的力度愈来愈强,2016-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部署将双随机这一新型监管模式应用至执法领域的重点工作。这一创新型监管模式为科学高效监督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是政府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过渡的积极探索。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塑造公开透明的政府形象,而且助力于营造公平便捷透明的营商环境。关于“双随机、一公开”以往研究,大多从其作用与贡献、存在问题和路径优化方面进行了研究
本报告语料选自英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约翰·闵福德在2016年于上海的一次关于《易经》翻译的报告全文,题为《易经在西方》。全文共分三部分:一是约翰讲自己当年学习汉文化的经历;二是他对翻译《易经》的经还是传的思考;最后是他概述西方历史上对《易经》的研究与反响。考虑到原文的语言特征,本报告选取中国当代翻译理论中的“化境论”来指导翻译,此论由中国著名学者钱钟书所提。简言之,化境要求有二:一是可读性,即译文
高中思政课教师问题意识是教师对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关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实效性、时效性等内容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以“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和能力的总称。高中思政课教师养成必要的问题意识是新时代加强高中思政课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启发引导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的客观需要,是促进高中思政课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对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论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