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水库是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水库蓄水对库区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了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开展水库生态系统的动态研究,认识成库过程中浮游植物各类群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超微型浮游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的角色,为了认识超微型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过程中的主要受控环境因子特开展本研究。特征光合色素可以指示特定的超微型浮游植物,通过CHEMTAX运算可以将超微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浓度转化成浮游植物类群的组成。本课题优化了超微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光合色素提取条件、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的优化);CHEMTAX运算过程中,特征光合色素与叶绿素a的初始比值,最终形成了系统分析超微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HPLC方法,建立了基于HPLC光合色素分析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的化学分类法。具体方法将在正文中系统的介绍。本课题研究了三峡水库超微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超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互动关系。目标研究水域共设了26个采样点,覆盖重庆地区7条主要支流,湖北库区的6条支流及长江干流,从2012年8月到2013年12月份,共完成了9次采样工作,获得230个样品。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以实验室培养的单种藻为材料,采用HPLC进行单种光合色素的分离,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了标定,获得了8种淡水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标准品,各光合色素标准品的响应因子值与文献资料提供的数据有显著的相关性;为后期对三峡水库超微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对三峡水库超微型浮游植物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得到的主要光合色素包括Chl a、Chl b、FUCO、NEO、VIOLA、ALL、ZEA和LUT,在所有样品中均没有检出多甲藻黄素(PERI)。三峡水库各站点超微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浓度在不同季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季度样品的光合色素浓度在不同测站之间的变化范围较大,但光合色素的组成相似。在各种光合色素中,FUCO、ALL、ZEA、Chl b等是三峡库区最主要的特征光合色素。超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空间分布上,干流明显小于支流,重庆库区高于湖北库区。在时间分布上,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光合色素的时空差异指示了超微型浮游植物类群的时空分布特征,隐藻、硅藻、绿藻、蓝藻是三峡水库主要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类群。2012年12月份超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最低,群落结构以硅藻、隐藻、蓝藻为主。2012年8月份超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最高,其群落结构主要以隐藻和绿藻为主。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类群在时空分布上,主要受温度、光照强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大部分光合色素与温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各超微型浮游植物类群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超微型浮游植物空间差异明显,特别是在春秋季节,同一批次不同站点之间其群落结构差异性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