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机的结构应变及振动响应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nrgw9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对于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普及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智能手机的健康监测技术具有低成本、可普及程度广、简单便携的优点,有望实现对结构响应参数的快速获取,从而实现对结构安全的初步评估,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当前,智能手机在监测能够反映结构构件状态的应变响应方面,还缺乏适当的高精度测量手段。同时,智能手机监测结构加速度、位移响应的技术比较成熟,也应用到结构实例当中,但是对于地震作用下三维建筑结构的振动响应监测方法却没有进行过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基于智能手机的结构应变及振动响应监测方法研究为主线,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显微图像应变传感方法来实现结构表面应变的测量;其次,研究基于智能手机的地震作用下三维建筑结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监测方法并实现了对预制结构损伤的评估;最后,综合上述三种响应参数的监测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框架结构多响应参数监测框架,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显微图像应变传感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智能手机和一个便携的手机显微镜拍摄得到微米级的显微图像,之后利用机器视觉中的加速鲁棒性特征检测算法和M估计样本一致性算法检测显微图像内部特征的微小位移,得到一定测量距离结构表面的平均应变。以一根串联有光纤光栅传感器(FBG)的光纤为载体,设计了一个验证显微视觉测量应变敏感特性的对比试验装置并进行了试验,模拟结构表面产生应变的过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不同像素的智能手机测量不同长度光纤的平均应变都与FBG测量的数据吻合良好,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2)提出两点追踪方法修正了由于智能手机相机焦点漂移造成的显微图像应变传感方法的零点漂移现象。为了分析修正后的应变传感方法测量结构静态和动态应变的能力,利用智能手机重复性的进行了应变敏感特性试验。将应变传感方法监测的光纤静态和动态应变与FBG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应变传感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能够监测光纤的动态应变并对其中的高频分量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3)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活塞式应变传感器配合显微图像应变传感方法使用。该传感器内置有固定大小的圆,可对显微图像内像素的实际大小进行自动标定。利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和高斯拟合校正了由于显微镜镜头畸变和不均匀光照导致的图像失真,完善了显微图像应变传感方法,称为MISS(Micro Image Strain Sensing)方法。为了验证MISS方法搭配制作的传感器监测结构应变的精度和稳定性,设计了试验并与FBG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ISS方法结合传感器监测结构静态应变具有很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测量结构动态应变的频率受到手机视频帧率的限制但基本满足结构需求。同时,传感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通过经验公式和一支温度计可实现传感器的温度补偿。(4)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智能手机的显微图像应变检测方法,可实现含有不同像素、光照和拍摄位置的手机协同工作测量结构应变的功能,称为MISS Ⅱ方法,同时,研发了一种新型传感器与之搭配。MISS Ⅱ方法利用弧支持线段圆形检测算法识别新型传感器内移动圆圆心相对于参考圆圆心的移动距离,并利用Hampel滤波修正圆心坐标识别不精确造成的异常值,得到传感器测量的结构表面的平均应变。为了验证MISS Ⅱ方法搭配传感器测量结构应变的精度和稳定性,利用两种不同的智能手机进行了试验并与FBG测量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MISS Ⅱ方法结合传感器测量结构应变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最后,基于Android平台和云端服务器开发了一款手机软件。此软件可以实现将不同手机联系起来,通过云计算运行处理,并向用户反馈结果的功能。(5)针对结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参数监测,并从研究智能手机测量三维建筑结构振动响应的方法出发,制作了一个三维框架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振动台试验。以每榀框架为子结构,将智能手机布置在子结构的相应位置,对比研究了智能手机监测的地震作用下三维框架结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的精度,并分析了其监测结构扭转效应的能力。利用小波包分解智能手机监测的结构加速度响应数据并用相对小波熵量化结构损伤前后加速度响应各个节点能量的变化,评估了结构的损伤,验证了根据智能手机监测的结构振动响应数据评估结构损伤的能力。(6)综合上述智能手机监测结构应变、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参数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框架结构多响应参数监测框架。该框架分为应变监测云平台和结构振动响应监测两个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监测框架结构局部受力构件应变响应和结构整体加速度、位移响应的功能。通过分析此三种数据并结合构件挠度变形曲线、相对小波熵和结构层间位移角评估结构的局部构件、子结构和整体结构的损伤,补充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框架。
其他文献
极值图论旨在探寻图中的一些参数如顶点数、边数、色数、最大度、最小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满足某种关系的图所具有的极值结构,是图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极值图论中,图的划分和哈密顿结构是两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有向图公平划分和超图存在哈密顿圈的最小度条件这两类极值问题,证明了有向图在某种条件下存在一个二部划分V1,V2,使得从V1到V2的弧数和从V2到V1的弧数都比较多,并且给出了4-一致超图
学位
近年来,随着视频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视频数据内容信息的挖掘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常见的视频通常是非限定环境下观测到的开放环境视频,开放环境视频分析理解的关键技术容易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开放环境中目标种类繁多,现有目标检测方法没有考虑不同类别目标之间外观和属性相似性存在的差异;开放环境中目标姿态复杂,现有的头部姿态估计回归模型对不同姿态图像
学位
核辐射探测技术在空间辐射探测、核医学、核物理研究、军事工业及环境检测等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早期的气体探测器和闪烁体探测器相比,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响应快、能量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核辐射探测领域。传统的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通常基于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如硅(Si)、锗(Ge)等。然而,Si/Ge核辐射探测器存在抗辐照性能差、对工作温度要求严苛等问题而制约着它们的应用范
学位
作为一种新兴光伏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能量转换效率(PCE)已从2012年的9.7%提高到了 2021年的25.5%,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常规PSCs使用贵金属(Au/Ag)背电极收集光生空穴,但贵金属价格昂贵且容易被卤素离子腐蚀,进而影响器件稳定性。碳基PSCs(简称C-PSCs)以导电碳材料作为背电极,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但是,在常规C-PSCs中,由于碳层及其相关界面在
学位
气波引射器是一种以波转子作为核心部件,利用气体压力波实现能量交换的高效压力能综合利用装置。因其具有运行转速较低、结构简单以及带液能力强等优点,故在天然气开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气波引射器相关研究中所采用的的等截面直流道型波转子,存在气体入射及排出过程流动损失较大等问题,并且此项技术目前也尚未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鉴于此,本文首先进行了基于等直流道型波转子的气波引射基础性能研究,全面
学位
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配位自组装形成的金属有机胶囊(MOCs)含有区别于外部环境的疏水空腔,可以模拟酶催化底物转化。以辅酶作为媒介,MOCs能够与天然酶构筑仿生级联催化体系。MOCs通过主客体作用与酶蛋白催化口袋结合,使辅酶能够原位递送质子和电子。MOCs与酶结合后,MOCs的骨架使得反应体系可在均相中形成各自独立且稳定可控的催化系统。这种通过超分子主客体策略改造天然酶的方法能够调控质子与电子的转运
学位
极端环境下的海洋平台、船舶等海洋工程装备往往遭受着腐蚀与磨损的双重破坏,这对其表面防护涂层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即不仅要求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还需要其在海水介质中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现有的材料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而新型高熵合金涂层兼具耐磨、耐腐蚀及耐磨蚀等优异性能。因此,开发适用于海洋工程装备的高熵合金涂层意义重大。本文围绕AlCrFeNiW-(Cu、Nb、Ti)合金系,采用相近元素替代和
学位
材料基因工程是材料领域的新兴前沿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将新材料的研发由传统的“经验指导”式,转变为“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时间与成本双减半”的战略目标,以满足各领域对新型先进材料的迫切需求。在当前的储能领域中,锂硫电池因具备高理论能量密度、价格低廉、环保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储能体系之一。但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可溶性多硫化锂(LiPS)在正负极间的“穿梭效应”,导
学位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的电能转换损耗巨大,以硅基材料为主的功率器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凭借其较大的禁带宽度与较高的临界击穿电场等优良特性,迅速成为功率半导体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和射频产业的飞速发展,GaN晶体外延技术日趋成熟,常开型(Normally-on)GaN器件已逐步进入功率市场。然而常关型(Normally-off)器件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
学位
光催化技术在能源生产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化学合成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对太阳光的利用对于光催化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截至目前,大多数具有活性的光催化剂只能吸收和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紫外光和可见光。因此,这些光催化系统的效率远远达不到预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催化剂的效率,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出具有宽光谱响应的光催化剂,从而实现对包括近红外光在内的整个太阳光谱的有效利用。基于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