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17年背景下钱松喦山水画题材变化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5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推行文艺方针政策,为响应这一号召,从此,中国画走上了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道路。新中国十七年间是各个领域发展的初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艺术家们开始中国画改造,其中钱松喦属于比较积极的一位,他虽然不是典型或者代表人物,但在革新国画的路上,很有建树,不可磨灭。本文首先通过梳理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间政治对文艺的要求,中国画变革的过程,钱松喦的生平概述、早期绘画风格、思想转变及过程等,探讨影响钱松喦山水画题材变化的政治环境的需要、中国画变革的需要和“自我改造”的需要;接着对钱松喦山水画变革后的题材进行分类,并横向对比分析其转型的实现方式;最后论述钱松喦题材变化对其后期山水画创作的影响,以及题材变化和他写生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逻辑关系的阐述,考察这一时期其山水画题材变化的展现与转型,明晰新题材的选择和开拓对新中国十七年山水画发展的重大意义,时代精神及政治影响对艺术创作发挥的作用。
其他文献
婚礼仪式是人类生命仪式中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是一个仪式代表不同本土和外来的文化元素的融合逐渐共同提供社会标准。不同元素的适应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而且内部因素(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自第一枚运动会会徽展现在世人面前,距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运动会会徽作为一种非语言性的图形符号,不仅向世界传达着运动会所倡导的团结、友谊、进步的体育精神,同时也向众人展
期刊
中国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深刻的内涵,对世界影响深远。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绘画在文化的土地里,跨越了不同的阶段,逐渐地生根、发芽,成长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不同于
期刊
1938年春,张善孖一家迁来重庆,居住在他三弟张丽诚经营的“瓜子大王”商店所在的陕西路73号。此时,已经开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大大促进了全国抗日高潮的来临。张善孖一面接受
人类社会在信息传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时代特征,而每一个阶段信息传播手段的进步与演变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的演变历程是人类社会不断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