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外女排轮次进攻打法特点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pi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参加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中国女排及世界女排强队美国女排、巴西女排、日本女排等队的研究,采用比赛现场录像,再根据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女排及世界女排强队美国女排、巴西女排、日本女排等队的各轮次进攻打法和战术特点,为中国女排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和了解世界女排强队及主要对手的进攻特点,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女排主要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3号位快速、多变进攻为主,结合4号位拉开进攻的高快结合进攻打法。中国女排强轮是第一轮,第一、二、六轮次主要是以薛明的3号位近体快、短平快为掩护,结合王一梅的拉开进攻打法为主;第三、四、五轮次主要以马蕴雯2号位的单脚背飞、背快为掩护,结合4号位的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4号位强攻、背飞、近体快是中国女排得分的主要手段。  中国女排同本届大奖赛冠军美国女排、亚军巴西女排比较,在2号位强攻、后排进攻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在拦网得分方面也明显低于美国女排、巴西女排,这是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存在的主要差距及努力方向。同亚洲主要对手日本女排比较,在强攻和拦网方面占有优势,但后排进攻有一定差距。  冠军队美国女排主要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号位的单脚背飞和3号位的近体快球为掩护,结合4号位强攻和后排进攻为主。第二轮是美国女排的强轮,第二、三、四轮以阿金拉德沃的2号位单脚背飞、3号位近体快为掩护,结合4号位的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打法为主。第一、五、六轮以波恩的2号位的单脚背飞、3号位近体快为掩护,结合4号位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打法为主。美国女排2号位强攻、后排进攻得分较多。拦网优势较大,是美国女排夺取冠军的主要因素。  亚军巴西女排主要进攻战术特点是3号位中间高点快球为掩护,结合2、4号位两边拉开强攻。各轮次进攻实力均衡。第一、二、六轮次以法比亚娜的3号位短平快、2号位单脚背飞为掩护,结合两边的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为主要打法;第三、四、五轮次以塔伊萨的短平快、近体快为掩护,结合4、2号位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为主要打法。巴西女排2号位强攻是主要得分手段及特点。快攻得分也较多,效果较好。  日本女排主要战术进攻特点是以3号位快速多变为核心,结合2、4号位两边拉开强攻。第三、四轮是日本女排的强轮,第三、四、五轮次以山本爱的2号位单脚背飞、背快为掩护,结合4号位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为主要打法。第一、二、六轮次以井上香织的3号位近体快、2号位单脚背飞为掩护,结合两边的拉开进攻及后排进攻为主要打法;强攻是各轮次重要得分手段。后排进攻运用次数多,效果较好。快攻组成率高。  中国女排在保持快速、多变打法的同时,应努力提高后排进攻的能力;进一步增加2号位强攻的进攻数量和质量,增加拦网训练,提高拦网得分能力。
其他文献
1十月初.纪念何孔德的油画的座谈会上.有发言回忆当年见到何孔德写生状态时的震惊.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成都军区.发言人有机会陪何孔德去泸定桥写生.有幸亲眼见到他与通常所
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和韩国都面临严峻环境问题,资源能源消耗,气候变暖,环境趋于恶化。在这种背景下,中韩两国积极对青少年开展环境教育,致力于在年轻一代中
期刊
本次上海车展参展车型1100余款,其中全球首发车型75款,代表车展实力的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多达19款,超出去年北京车展5款.相比于预期仅30款全球或北美首发车的纽约车展,上海车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 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是教育技术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研究的一个焦点,而众多学者指出,交互研究将成为CSCL研究的重点。如,Dillenbou
碳基双电层电容器作为一种新一代储能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直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特性以及交流阻抗等实验显示了本实验室制备的活性炭材料组装的电容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十分重要。他们的身体正处于成长阶段,新时代的体育教学让学生能够具备健康的体魄,只有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才能让学生具备历经磨难、顽强不屈
走进南师,极具现代感的建筑,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地,朝气蓬勃的学子纷纷即刻映入眼帘,顿时让都市的喧嚣、交通的拥堵、工作的繁忙顷刻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宛如走进了一座大花园
用溶胶 凝胶方法 (Sol gel)制备了平均粒度为 2 2nm的纳米TiO2 粉晶 .用X射线衍射 (XRD)分析了粉晶的结构变化 ,并用红外光谱法 (IR)及紫外 可见光谱法 (UV VIS)对粒子的光
本文提出了用线性余因子差分亚阈电压峰测量电应力诱生MOSFET界面陷阱的新技术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实现 ,得到了电应力诱生MOSFET界面陷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