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 RBD祖先序列重建及其ACE2-结合亲和性评估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ARS-Co 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的全球大流行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但是其确切起源目前仍不清楚。SARSCo V-2感染人类的前提是进化出对人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的高结合亲和性。蝙蝠种群中存在大量的SARS-like冠状病毒,且某些蝙蝠冠状病毒与SARS-Co V-2在基因组水平上具有高度的序列一致性。因此,目前认为蝙蝠病毒很可能就是SARS-Co V-2的远祖。但是,蝙蝠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化出具备侵染人类能力的SARS-Co V-2的?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两种假设:(1)蝙蝠冠状病毒首先进化出侵染动物宿主(或中间宿主)的能力,在中间宿主体内经自然选择而进化出具备侵染人类能力(人畜共患病转移)的SARS-Co V-2;(2)蝙蝠冠状病毒本就具备侵染人类的能力,直接经人畜共患转移后在人类体内经自然选择进化出SARS-Co V-2。无论通过何种假设,SARS-Co V-2的祖先都必须具备结合人类细胞受体ACE2的能力,然而,在进化过程中,这些祖先病毒与人类ACE2的结合亲和性究竟如何?是哪些关键氨基酸残基的变化导致了最终的SARS-Co V-2与人类ACE2的高亲和性结合?这些问题都不清楚。本文收集了149617条来自不同物种的SARS-Co V-2-like(SARS-Co V-2-related)以及SARS-Co V-2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经筛选后对剩余的214条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树构建并对所关注的4个祖先节点分别重建了它们的刺突(spike)蛋白质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氨基酸序列。在野生型(wild type;WT)RBD-ACE2复合物晶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点突变方式得到了包含祖先RBD氨基酸的单点突变体RBD-ACE2(16个)和祖先节点RBD-ACE2(3个)复合物结构结构模型,并对包含WT RBD-ACE2在内的20个复合物结构进行了多副本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通过重构自由能谱的方式得到了20个复合物的代表性结构集合。最后,使用MM-PBSA方法计算了所有复合物代表性结构集合的结合自由能值并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分析。主要结果为:(1)祖先节点node219(SARS-Co V-2分支的共同祖先)与野生型毒株的RBD具有完全相同的序列,祖先节点node218(SARS-Co V-2分支与蝙蝠冠状病毒Ra TG13的共同祖先)、node217(SARS-Co V-2分支与Ra TG13和广东穿山甲病毒GD_pangolin-Co V的共同祖先)和node216(SARS-Co V-2分支与Ra TG13、GD_pangolin-Co V和广西穿山甲病毒GX_pangolin-Co V三者的共同祖先)RBD与WT RBD序列分别在4个、6个和13个位点上存在氨基酸残基差异;(2)蛋白质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强度是决定RBD与ACE2结合亲和性的主导因素;(3)凡是涉及到电荷性质改变的残基突变,如带正电残基的获得和带负电残基的丢失,都会通过增强蛋白质间的静电吸引强度而增加RBD-ACE2结合亲和性,而涉及正电残基丢失和负电残基获得的突变则会通过减弱蛋白质间的静电吸引力而损害RBD-ACE2结合亲和性;(4)不同祖先节点RBDs与ACE2结合亲和性的差异取决于蛋白质间静电相互作用强度的改变,而这一改变又取决于RBD残基突变所导致的RBD正净电荷数量的改变;(5)在进化上距离WT SARS-Co V-2最远的node216RBD因比WT RBD多出一个净正电荷(+3 vs.+2)而获得了对ACE2更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强度和更高的结合亲和性,而距离WT RBD较远的node217和最近的node218 RBD因比WT RBD少一个净正电荷而极大降低了对ACE2的静电相互作用强度和结合亲和性。由于能够导致RBD净正电荷数改变的残基突变(涉及残基电荷性质的单突变或多个突变的组合)会严重影响RBD对ACE2的结合亲和性,SARS-Co V-2祖先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很可能在不停地获得和丧失对人类ACE2的结合能力,其向人类的传播也很有可能是偶然事件所导致。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SARS-Co V-2的远祖病毒极有可能是由蝙蝠的SARS-like病毒与穿山甲冠状病毒重组而产生(经重组获得了穿山甲病毒的RBD序列)。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远祖病毒产生后,它们有可能因具备对人类ACE2的高结合亲和性而直接从蝙蝠传播给人类,经自然选择演化为SARS-Co V-2,也有可能在穿山甲种群中(中间宿主)传播时丧失了结合人类ACE2的能力,但偶发的单点突变事件(如涉及带正电残基获得或带负电残基丢失的突变)会使其获得侵染人类的能力。本文的研究从进化和能量角度阐明了SARS-Co V-2 RBD对人类ACE2高亲和性的可能来源,这对深入理解SARS-Co V-2的跨物种传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将来有可能出现的具有威胁人类健康能力的冠状病毒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 V)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 V-2)分别出现于2002和2019年且均属于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的冠状病毒。SARS-Co V和SARS-Co V-2都通过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与人类宿主细胞血
学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T细胞过渡活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观遗传异常在SLE中常发生,表观遗传调控因子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EZH2),可介导组蛋白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但EZH2在SLE发病过程中的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临床样本,细胞学和动物模型阐述了SLE发病中,EZH2与JAM-A之间的调控关系。首先,本研究发现,与健康正常人
学位
镰刀菌属是植物病原真菌中重要的一类,通常从生物气候区和生态系统中分离出来,以内生菌或潜在的植物病原体或土壤微生物的形式出现,影响着全球农作物的生长。此外,它也是一种病原体,可在食品中产生几种极其重要的真菌毒素,这会对牲畜和人类产生有害影响。前期研究发现,龙血树体内含有众多的镰刀菌类群,所分离得到的镰刀菌的数量与种类也十分丰富,且部分龙血树在镰刀菌侵染后会很快分泌血竭来抵抗镰刀菌的侵染。因此研究龙血
学位
线粒体转录延伸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TEFM)在调控线粒体基因的转录延伸及RNA加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调控线粒体DNA复制与转录转换的关键分子开关。前期的研究发现TEFM在脑胶质瘤中呈现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高表达的TEFM与脑胶质瘤的发生相关。初步的研究显示TEFM蛋白具有多亚细胞定位,其不同
学位
兜兰属(Paphiopedilum)为兰科植物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类群,其花型别致、色系丰富、花期较长,是最具市场开发前景的兰花。然而,兜兰属植物开花调控机制不清,开花时间难以精确控制是限制其规模化栽培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兜兰属植物成花诱导的关键调控途径和主要调控因素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兜兰属植物的自然花期多在春季(即春花型)或秋季(秋花型)。本论文以春季开花的德氏兜兰(P.delenatii)
学位
烟草是云南省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作为一种固定生物,作物容易遭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环境因子的侵害,严重影响了烟草的经济效益。植物通过蔗糖转化酶(invertase,INV)将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为植物提供生长发育的能源物质,以及作为与外界环境反应的信号因子,因此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蔗糖转化酶(INV)根据最适p H值,分为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和碱性/中性转
学位
紫色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avendulum)是紫孢属(Purpureocillium)中报道的一种不同于淡紫紫孢菌(Pur.lilacinum)的新种。近年来微生物资源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研究、开发备受重视,根据文献报道,紫孢属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生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真菌之一,而紫色紫孢菌作为一种广谱性很强的生防菌,其生物防治机理已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但其次级代谢产物在防治病害方面
学位
目的:对不同手针流派的基础理论、针刺方法及优势病种进行归纳比较,提供不同手针流派的区别,促进手针疗法的应用与发展。方法:本文以“手针”“手针疗法”“手穴”为关键词对各电子数据库进行检索。主要以手针著作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因著作中手针相关信息记载详细,期刊文献虽不能反应全貌,但亦可作为补充材料进行研究。对历史上与手针疗法相关的书籍及期刊文献进行整理,力求完整全面,将其资料收集汇总,建立“手针流派数据库
学位
脂质作为一种能量物质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脂质结构和种类十分多样,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各种膜的构成中,并作为大分子的一部分参与到细胞的信号转导以及其他生物学功能。脂质代谢与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脂质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氨基酸合成的底物。脂质代谢紊乱与众多代谢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肥胖、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在翻译过程中氨酰t-RNA合成酶(ARSs)识别相应的氨基酸
学位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代表性疾病,病人会表现出痴呆的症状并最终丧失个人生活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的异常聚集及聚集体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是AD的主要病因。充分理解淀粉样蛋白的错误折叠和聚集机理对于AD乃至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及治疗药物的开发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体内及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种类的淀粉样蛋白之间会相互作用影响淀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