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滞育特性与mtDNAC0 Ⅰ序列特性的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在我国从南至北均有分布,不同地理纬度的亚洲玉米螟由于所处栖息地环境条件的差异,其化性、临界日长、滞育后成虫的羽化及抗寒性等均显示了明显不同。本研究以从南至北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进行杂交,研究其杂交后代的滞育特性与mtDNACOI序列特性,对其滞育遗传特性与mtDNACOI遗传特性进行剖析,结果如下:
  1、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与南昌种群杂交后代光周期控制的滞育遗传性的研究
  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典型的长日照昆虫,即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发育和繁殖,而在短日照条件下则被诱导进入滞育状态。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在不同日长下进入滞育。由于光周期反应的地理变异,南昌种群(28.8°N,115.9°E)在长光照LD14:10h与LD15:9h条件表现为长光照反应,而哈尔滨种群(44.9°N,127.2°E)在同样条件下表现为短光照反应。本研究通过比较哈尔滨种群与南昌种群及其杂交后代在22,25与28℃的光周期反应,对其滞育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2,25与28℃条件下,HB种群的临界光周期(22℃为15.91h,25℃为15.79,28℃为15.08h)明显长于南昌种群的临界光周期(22℃为14.14h,25℃为13.79h,28℃为13.68h),杂交F1代的临界光周期界于两者之间,结果表明其临界光周期是由多基因控制。然而,在所有的杂交后代中,父本或祖父本为HB种群的杂交后代的临界光周期明显长于父本或祖父本为NC种群的杂交后代,表明父本对子代临界光周期的影响比母本大。25℃、不同光周期杂交子代的滞育遗传结果表明该虫滞育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模型,是以一种不完全显性遗传方式遗传的。F1代在LD14:l0h条件下滞育率明显高于LD15:9h条件下的滞育率,表明滞育诱导受F1代基因型与光周期的交互影响。
  2、亚洲玉米螟三亚种群与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光周期控制的滞育遗传性的研究
  系统研究了在22、25、28℃下,亚洲玉米螟三亚种群与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三亚种群与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光周期反应曲线均显示了典型的长日照型,SY×GZ、SY×NC、SY×TA,SY×LF、SY×HB杂交F1代种群的临界光周期随父本纬度的上升而逐浙增长。在杂交后代中,以SY种群为母本,分别与GZ、NC、TA、LF、HB种群为父本的杂交,F1代临界光周期显著高于以SY种群为父本,分别与GZ、NC、TA、LF、HB种群为母本杂交的临界光周期,表明了父本相对母本对滞育遗传具有更加明显的影响。
  3、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基于mtDNACOI序列的分析
  对我国亚洲玉米螟6个地理种群的mtDNACOI基因进行测序,运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EGA5对序列进行对比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OI基因在6个地理种群中进化具有一定的差异,平均遗传距离为0.013;进化树显示,亚洲玉米螟的三亚种群、广州种群、与南昌种群聚为一支,然后与泰安种群聚为一支、再与哈尔滨种群聚为一支;而廊坊种群格外聚成一支。遗传分歧度与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均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4、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南昌种群及杂交后代基于mtDNACOI序列的分析
  对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南昌种群及杂交后代的mtDNACOI基因进行测序,运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EGA5对序列进行对比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在8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1个核苷酸可变位点;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杂交子代与父母本的核苷酸遗传距离均为0.003-0.006之间,结果表明两种杂交子代在mtDNACOI基因上不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5、亚洲玉米螟三亚种群与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基于mtDNACOI序列的分析
  对亚洲玉米螟三亚种群与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的mtDNACOI基因进行测序,运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EGA5对序列进行对比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26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6个核苷酸可变位点;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杂交子代与父母本的核苷酸遗传距离均为0.001-0.007之间,结果表明两种杂交子代在mtDNACOI基因上不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为了解和掌握广东省雷电这一自然致灾源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相关参数,利用Arc GIS软件,通过空间叠加、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6年广东省雷电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广东省降水时空分布情况及降水形成的原因,研究降水对雷电产生的影响与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地形、下垫面城市发展情况对广东省的雷电物理环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探索造成广东省雷电时空分布差异性和共性的原因及动力源泉。从广东省环
学位
在钢铁、化工、水泥、冶金、玻璃、垃圾焚烧以及生物质燃烧等诸多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存在大量悬浮的颗粒物粉尘,还有高温蒸汽、氮氧化物、硫氧化物、VOCs等复杂成分。随着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提高,迫切需要开发工业尾气中的粉尘、NOx、VOCs等的协同治理技术。多孔陶瓷催化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材料,能够实现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很大程度上简化工业尾气净化工艺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本文面向工业尾气
学位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南北分布不均匀,同时水体污染比较严重。石化行业作为我国化工行业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技术限制导致水回用率不高,石化行业既是耗水大户也是污水排放大户。提倡废水减排、回用、零排放,既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含盐量高、成分复杂等特点,通常经过一级处理以及二级处理后废水的出水硬度、含盐量等指标难以达到废水排放和回用的标
学位
咪鲜胺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杀菌剂,可防治和铲除粮食、蔬菜、水果及花卉上的多种病害,其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量大,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多,且含有较多的原料三氯酚。Fenton氧化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且快速、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对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尤其好。本文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水体中三氯酚,通过考察初始pH值、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反应时间等
学位
含油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生产生活中会大量产生。含油废水会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含油废水的成分随着各种乳化剂的开发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致使其处理难度日益增加。气浮法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其能耗低、污染小。气浮净水技术在水处理、净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含油废水气浮处理强化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  本文以模拟含
学位
由于核能的发展,各种放射性污染物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特别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造成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排入海洋,这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铀和碘作为核能生产的主要原料,由于其放射性和高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放射性废水中有效和选择性地去除铀、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为实现海水中铀和碘的快速、高容量富集,本研究采用水热合成法,设计并制备了多种以热液碳、超分子有机骨架、铁基金
作为两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芬顿氧化技术与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机物比较彻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芬顿氧化技术与电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同步耦合,探索芬顿氧化-电催化氧化过程中各降解体系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以及影响芬顿氧化-电催化氧化降解处理乳化液废水效果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机理分析。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乳化液废水处理提供一些实际的参考。首先本研究课题利用试验比较芬顿氧化体系、电催化氧化体系、芬顿-电催化
学位
近年来,农田镉(Cd)污染已受到国内外环境科研者的广泛关注,米Cd超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糙米Cd超标治理迫在眉睫。锌(Zn)和Cd作为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土壤Cd吸附位点及水稻植株Cd吸收转运过程中的主要竞争者。国内外研究发现,Zn-Cd交互作用因水稻品种、土壤Cd含量、Zn含量及施用方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Zn-Cd间关系到底是协同、拮抗、加合还是独立,对此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盆栽及
学位
电子行业的有机废液回收其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是做到电子级别的难度就很大,其实就是一种物理分离过程。从废有机溶剂中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对有机废液的回收,即可循环利用废有机溶剂,产生出的再生产品具有客观的市场价值,具有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本文以彩虹剥离液为例,设计了一种填料精馏塔用于剥离液-溶剂系的分离,从而得到高纯度电子级有机溶剂,为其工业化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学位
硫丹作为一种广谱的有机氯杀虫剂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硫丹农药具有毒性高、生物蓄积性、持久性以及长距离迁移能力的特点,被《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消除类物质后,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使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具有持久性的硫丹农药进入到水土环境中,可以通过土壤再释放等物理过程以及地表径流、土壤渗滤等水文过程再次迁移至更远区域甚至地下水环境,从而对陆生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