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流道设计与散热性能分析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含有大量的收/发组件,组件规模大且集成度高,其工作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采用合适的散热措施来降低天线芯片的最高温度,以保证相控阵雷达的稳定可靠工作。液冷散热是一种有效的散热方式,对液冷板的结构进行设计可以提高其散热性能。本文在考虑液冷板压降性能的条件下,以降低液冷板指定区域内最高温度为目标,设计了分段翻转组合式的液冷板结构,并对其散热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给出了考虑单侧热源的、面向热源区域最大温度最小化的液冷板流道设计问题。其次,介绍了液冷板的散热性能(包括:压降、区域最大温度、温度均匀性等指标)的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包括:控制方程、边界条件、网格划分要求等。最后,采用含均匀平直流道的液冷板作为初始设计模型,并对其散热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对于含均匀平直流道的液冷板,其热源分布区域的温度沿着冷却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升高,最高温度达到了450.67K,超过预期设计指标(358.15K)。其原因在于:热边界层沿流动方向越来越厚,液冷板的散热性能降低。因此,需要对液冷板的流道进行设计,使冷却介质被合理的扰动、分流、汇流等,来提高液冷板的散热性能。(2)提出了基于分段翻转组合策略的液冷板流道的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对均匀平直型流道液冷板的流道截面进行梯度化设计,调整流道截面沿单侧热源区域法线方向的疏密程度;将平直型流道液冷板沿流道方向按照合理的尺寸进行“分段-翻转-组合”以形成分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并对每一段液冷板的结构尺寸进行设计,使得冷却介质能够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分流与汇流,且不显著增加液冷板结构的复杂程度。研究了分段数目对于液冷板散热性能的影响,具体从两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结构的设计入手,利用参数分析手段,分析了分段液冷板的长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尺寸优化后的两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设计方案。与均匀平直型流道液冷板相比,其热源区域最高温度下降至371.19K,证明了所提出设计策略的有效性;进一步,以扩大分段翻转组合式策略的设计自由度为目的,通过尺寸优化设计,得到了三段翻转组合式的液冷板结构。结果表明:两种分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的散热性能接近,但三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的压降更低。(3)设计了含翅片的分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结构。为进一步提高液冷板的散热性能,在所设计的三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的流道中加入了翅片,以加强冷却液扰动的方式来提升流道的散热性能。分析了不同的翅片倾斜角度、流道的水力直径和每一段液冷板的长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含翅片的分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结构,其热源区域最高温度下降至355.74K,满足预期设计指标。另外,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液冷板流道内加入翅片后,分段翻转组合的设计策略依然有效;分析了流道内有无翅片对三段翻转组合式液冷板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翅片的存在,冷却介质在流动过程中被充分的扰动,使液冷板的散热性能得到了提升。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GⅠ.1/GⅡ.4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疫苗在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将GⅠ.1/GⅡ.4诺如病毒疫苗稀释成50、25、8.3和2.8μg/0.5ml,形成4个剂量组,同时设氢氧化铝佐剂为对照组。每组免疫10只7周龄BALB/c小鼠,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疫苗或对照,免疫程序为0、21d免疫。第35天采血,测定血清中GⅠ.1和GⅡ.4型抗体的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groupantigen,HB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过敏原暴露对成年期小鼠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干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早期暴露组,于出生后3d分别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osaline,PBS)0.1ml,PBS0.1ml,OVA(2g/L)0.1ml,每天1次,连续10d。待小鼠6周龄时,分别对哮喘组、早期暴露组小鼠腹腔注射致敏液(含OVA0.1mg和氢氧化铝10mg)0.2ml,每天1次,连续5d。7d后,将致敏小鼠置于不完全封闭容器中雾化吸入OVA激发液(20μg/L)
目的本文回顾了从宫颈癌疫苗面世到在中国获批上市之前,大陆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特征,为疫苗应用及逐渐推广普及后流调数据对比分析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系统检索2006—2016年公开发表的文献,摘录相关信息,并分别以筛查人群和门诊就诊人群为研究对象,对HPV感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0篇文献,样本人群年龄13~90岁。其中纳入筛查人群的文章共72篇,样本量共计580308例,总体分析显示11年
目的对引起濮阳市2019年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河南省登革热防控举措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所有疑似登革热病例的血液标本,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抗体及核酸,病毒核酸扩增E基因序列,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此次疫情共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61例,无死亡病例。登革病毒NS1抗原阳性44例,占比72.13%;登革病毒特异性IgM阳性38例,占比62.30%;登革病毒特异性IgG阳性16例,占比26.23%;登革核酸检测阳性34例,占比54.10%。分离得到登革病毒株10株,全部为登革病
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MDSC)是在病理情况下髓系细胞分化受阻而形成的一群异质性细胞。MDSC属于调节性免疫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功能,在肿瘤、自身免疫病及创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发现MDSC在呼吸道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过程中出现扩增和活化,并与病原体感染所致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深入研究MDSC在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总结了MDSC在呼吸
本文参考疫苗临床试验相关指导原则和人用狂犬病疫苗研发及审评经验积累,同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等主要卫生机构关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的技术推荐,探讨了人用狂犬病疫苗临床试验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包括对照疫苗的选择、有效性终点的设计和评价、受试人群的选择、样本量的估算、免疫持久性和再次暴露免疫程序的研究、上市后研究等,为开展人用狂犬病疫苗临床试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以蜱虫为传播媒介,专性寄生于啮齿动物、反刍动物、鹿、马以及人类。当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蜱虫吸食人类血液时,会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传播至人体内,导致无形体病。随着人类户外活动的增加,蜱虫和人类的接触机会增多,患无形体病的概率也相应增大。无形体病确诊患者经强力霉素治疗大多可以痊愈,但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有并发癫痫、肾衰竭甚至死亡的风险。全面了解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致病机制,可以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因此,本综述简介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致病相关蛋白质,然后从干扰细胞骨架重塑、抑制宿主细胞凋
目前国内用户侧储能盈利模式较为单一,随着电池成本的降低及电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用户侧储能项目将逐渐具备投资价值。探讨了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研究了用户侧储能经济性评价模型,并基于此评价模型及一定的边界条件,对影响用户侧储能收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经济性的角度给出了一种用户侧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为探究并行流道液冷板的散热性能,本文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对液冷板进行三维稳态分析,对比研究了液冷板在不同冷却液流量、流道宽度、流道深度和强化传热结构下的散热性能、均温性能以及能耗性能。结果表明,增加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液冷板的散热性能,但持续增大流量不仅会增加系统能耗,而且改善效果十分受限。流道宽度从中心向两侧递减变化、流道深度减少、布置强化传热结构的设计都有利于液冷系统散热均温性能;相对于
目的探析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5月该科室接收的62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中实施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优质护理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内瘘成熟、使用时间及血流量差异,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经优质护理,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