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素调控SLC7A11/GPX4轴抑制铁死亡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机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铁死亡是否参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的发病机制;2.明确黄芩素在体内抑制铁死亡防治DOP的作用;3.基于SLC7A11/GPX4轴探讨黄芩素在体外抑制BMSCs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研究(1)铁死亡在DOP发病中的作用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基线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mg/Kg体重)单次腹腔注射造模,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测量大鼠体重、进水量和摄食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8周后取材。检测指标:(1)体重、进水量和摄食量l比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进水量和摄食量。(2)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仪检测大鼠尾静脉多个时间点FBG,以及血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 Ac1)水平。(3)腰椎骨量取大鼠腰椎腰1-3(L1-3),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4)腰椎骨组织形态大鼠L1-3椎体BMD测定后,分离L2椎体,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5)腰椎骨微细结构大鼠L1-3椎体BMD测定后,分离L3椎体,用micro-CT进行骨微细结构扫描,获取相关参数。(6)骨生物力学大鼠L1-3椎体BMD测定后,分离L1椎体,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压缩试验;取大鼠股骨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分别获取相关参数。(7)氧化应激水平和铁离子水平大鼠血液离心获取血清,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 SOD)活性;取大鼠腰椎骨组织,研磨后裂解获取组织裂解样品;分别用试剂盒检测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铁离子水平。(8)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取大鼠冻存腰椎骨组织,研磨后裂解获取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COX2、VDAC2、FTH1、SLC7A11、GPX4蛋白的表达水平。(2)黄芩素对大鼠DOP的防治作用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素组。模型组和黄芩素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STZ(30mg/Kg体重)单次腹腔注射造模,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两组分别再分为2部分用于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1)黄芩素对血糖的影响检测大鼠尾静脉FBG;进行口服糖耐量测试(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即空腹(0h)、0.5h、1h和2h血糖值;ELISA法检测血清GHb Ac1水平。(2)黄芩素对骨量的影响取大鼠L1-3,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BMD检测。(3)黄芩素对骨生物力学的影响大鼠L1-3椎体BMD测定后,分离L1椎体,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压缩试验;取大鼠股骨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分别获取相关参数。(4)黄芩素对骨微细结构的影响大鼠L1-3椎体BMD测定后,分离L3椎体,用micro-CT进行骨微细结构扫描,重建分析,获取相关参数。(5)黄芩素对骨组织形态的影响大鼠L1-3椎体BMD测定后,分离L2椎体,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6)黄芩素对氧化应激的影响血液离心后获取血清,测定血清总t SOD活性;取大鼠腰椎骨组织,研磨后裂解获取组织裂解样品,用试剂盒检测组织MDA水平。(7)黄芩素对成破骨因子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OPG、RAKNL、TRAP5b水平。(8)黄芩素对SLC7A11/GPX4轴蛋白表达的影响取大鼠冻存腰椎骨组织,研磨后裂解获取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COX2、SLC7A11、GPX4蛋白的表达水平。2.细胞实验研究从3-4周龄SD大鼠股骨或胫骨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l stem cell,BMSCs),培养传代,取P3-5进行实验。(1)黄芩素和乙酰半胱氨酸对BMSCs增殖的影响BMSCs种于96孔板,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素、乙酰半胱氨酸(NAC)下BMSCs在1、3、5、7天的增殖情况。(2)Erastin诱导BMSCs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的作用检测不同浓度Erastin下BMSCs产生MDA的水平;CCK-8检测不同浓度Erastin下BMSCs存活率(铁死亡情况)。(3)黄芩素对Erastin下BMSCs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铁离子水平的影响检测黄芩素干预下BMSCs MDA和细胞内总铁离子水平。(4)黄芩素对Erastin下BMSCs存活率的影响CCK-8检测黄芩素干预下BMSCs存活率(铁死亡)。(5)黄芩素对Erastin下BMSCs增殖的影响CCK-8检测黄芩素干预下BMSCs在1、3、5天的增殖情况。(6)黄芩素对Erastin下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ALP染色观察黄芩素干预下BMSCs成骨分化的情况。(7)黄芩素对SLC7A11/GPX4轴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SLC7A11/GPX4轴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研究(1)铁死亡在DOP中的作用(1)大鼠STZ造模后,模型组多个时间点FB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01),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2)模型组腰椎B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模型组腰椎骨组织形态发生显著改变,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小梁厚度变薄,骨髓内脂肪显著增加。(4)模型组腰椎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显著减小(分别P<0.05、P<0.01、P<0.05)。(5)与基线组比较,对照组腰椎最大载荷、断裂载荷显著提升(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腰椎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弹性模量有较明显的降低趋势,股骨最大载荷显著降低(P<0.05)。(6)模型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降低(P<0.05),RANKL、OPG/RANKL有轻微降低趋势;(7)模型组血清t 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骨组织MDA和总铁离子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8)模型组骨组织铁死亡相关蛋白COX2表达显著上调(P<0.01),SLC7A11、GPX4、FTH1显著下调(分别P<0.05、P<0.05、P<0.01)。(2)黄芩素抑制铁死亡预防DOP(1)STZ造模后,模型组和黄芩素组FBG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01),模型组和黄芩素组差异无显著意义。(2)预防实验中:模型组腰椎BMD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黄芩素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实验中:模型组BMD显著低于空的对照组(P<0.05),黄芩素组较空白对照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3)预防实验中:模型组腰椎最大载荷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压缩位移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黄芩素组腰椎最大载荷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和黄芩素组股骨最大应力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P<0.001和P<0.05),黄芩素组股骨最大应力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实验中:模型组腰椎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均显著降低(分别P<0.05和P<0.05),黄芩素组较模型组均无显著差异。模型组股骨最大载荷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预防实验中:模型组腰椎BV/TV、Tb.N、Tb.Th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P<0.05、P<0.01、P<0.01)、Tb.Sp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组Tb.N显著增加(P<0.05)、Tb.Sp显著降低(P<0.05)。治疗实验中:模型组腰椎Tb.Th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b.Sp显著增加(P<0.01),黄芩素组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5)预防实验中:模型组腰椎骨小梁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变细、黄芩素组骨小梁较模型组显著变粗。治疗实验中:模型组腰椎骨小梁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变细、骨髓脂肪增多,黄芩素组骨组织形态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别。(6)预防实验模型组、黄芩素组大鼠血清GHb Ac1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和P<0.01)。(7)预防实验模型组大鼠血清t SOD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黄芩素组t SOD较模型组显著提升(P<0.001);模型组骨组织MD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黄芩素组MDA水平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趋势(P=0.054)。(8)预防实验模型组血清OPG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黄芩素组较模型组有轻微升高趋势。模型组RANKL较空白对照组有降低趋势,黄芩素组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TRAP5b较空白对照组有较大升高趋势,黄芩素组较模型组有较大降低趋势。(9)预防实验模型组COX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黄芩素组较模型组有明显下调趋势;模型组GPX4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黄芩素组较模型组显著上调(P<0.01)。2.细胞实验研究(1)1、2、4μM黄芩素7天内对BMSCs增殖无影响,Day5时,在8、16μM浓度下,黄芩素可显著抑制BMSCs增殖(分别P<0.01和P<0.001);Day7时,在16μM浓度下,黄芩素可显著抑制BMSCs增殖(P<0.05)。1、2m M NAC在7天内对BMSCs增殖无影响;Day1时,8m M NAC可显著促进BMSCs增殖(P<0.01),16m M可显著抑制BMSCs增殖(P<0.01);Day5时,8、16m M NAC均可显著抑制BMSCs增殖(分别P<0.05和P<0.001);Day7时,4、8、16m M NAC均可显著抑制BMSCs增殖(分别P<0.05、P<0.01、P<0.001)。(2)Erastin 10、20、30、40μM下,BMSCs MDA水平显著增加(分别P<0.05、P<0.001、P<0.0001、P<0.0001),20、30、40μM下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分别P<0.05、P<0.05和P<0.01)。(3)Erastin(20μM)下,黄芩素(4μM)和NAC(2m M)可显著降低BMSCs MDA水平(均P<0.001)。(4)Erastin(20μM)下,4、8μM黄芩素使BMSCs存活率显著增加(分别P<0.05和P<0.001)。(5)Erastin(10μM)下,黄芩素(4μM)可显著改善BMSCs Day3、Day5的BMSCs增殖(分别P<0.05、P<0.01)。(6)Erastin(3μM)可显著抑制BMSCs成骨分化,黄芩素可一定程度改善Erastin下BMSCs成骨分化。(7)Erastin(10μM)显著下调SLC7A11和GPX4表达(分别P<0.01和P<0.01),黄芩素可显著上调Erastin干预下SLC7A11和GPX4的表达(分别P<0.05和P<0.001)。结论:体内研究发现:铁死亡参与DOP的发病机制;黄芩素可以有效预防DOP的发生,其机制与上调SLC7A11/GPX4轴抑制铁死亡有关。体外实验研究发现:黄芩素可以上调SLC7A11/GPX4轴抑制BMSCs铁死亡,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因此,黄芩素可预防DOP,其机制与上调SLC7A11/GPX4轴抑制BMSCs铁死亡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8例初产妇,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所有初产妇分为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4例,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初产妇护理前后的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护理依从性、盆底功能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
目的了解初产妇产后3个月内疲乏和社会支持现况,并探析社会支持对产后疲乏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6月在四川省遂宁市某医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产后疲乏量表(PFS)、产后社会支持问卷分别在初产妇产后3~7 d、产后6周、产后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初产妇产后3~7 d、产后6周、产后3个月疲乏发生率分别为84.45%、87.93%、77.59%,疲乏及其各维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学位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滑膜侵袭性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最终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血管翳由新生微血管、增生肥大的滑膜细胞、炎性细胞及机化的纤维素构成,具有类似肿瘤组织的特性,是引起关节病变、软骨破坏的主要病理基础。滑膜血管新生在血管翳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内皮细胞活化是血管新生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增殖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B细胞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细胞的异常活化会产生大量自身抗体,诱发或加重RA的病情与骨质破坏。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IIb(FcγRIIB)是负向调节B细胞受体(B cells receptor,BCR)信号的重要穿膜受体,其主要功能是抑制B细胞的活化,诱导外周免疫耐受。但FcγRIIb-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属于半翅目蚜科,是豆科作物的一种害虫。它不仅能通过造成伤口来直接危害植物,还能传播植物病毒。虽然其免疫系统不完整,但却能对入侵者产生免疫反应。尽管蚜虫大部分的防御反应已经建立,但关于寄主植物对这些反应的影响人们所知甚少。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豌豆蚜在两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长、生命表参数和防御反应的差异,本研究的内容包括:(1)研究苜蓿(Medi
目的:基于微生物-脑-肠轴理论,从“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角度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发生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首先,通过半定量的方式探究适合丝线制备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的结扎标准;其次,利用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探究微生物-脑-肠轴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最后,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可能参与NP形成的微生物和代谢物后,观察大黄素对NP模型微生物-脑-肠轴的调控作用。方法:1.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胃癌患者的症状在早期往往不易察觉,大多数患者在癌症晚期才被明确诊断,因此,深入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并进行相关药物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健脾清热活血方调控lncRNA DLGAP1-AS2/HuR/c-Myc轴抑制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健脾清热活血方用于胃癌的防治提供科学
氮肥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减少农业生产上对于氮肥的依赖,培育耐低氮作物品种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深入探究作物耐低氮生理及分子机制,提高作物氮吸收和利用效率,对生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糜子Panicum miliaceum(L.)是一个四倍体栽培种,具有极广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旱、耐盐碱、耐温度胁迫能力,可能进化出独特的耐贫瘠机制,尤其是耐
目的: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高发于癌症治疗各个时期和癌症转移阶段。其中,高达90%的癌症患者均受其困扰,而目前治疗癌因性疲乏的药物方案匮乏,因此,肿瘤患者的疲劳往往持续数年不能缓解,严重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事实上,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日久月深,对疲乏症状的改善颇具疗效,已逐渐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和认可。而参芪扶正注射液(Shengqi 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