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多肽组学分析及多肽VMP-19的作用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xf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患病基数及死亡人数多年以来一直处于高位,给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繁重的负担。近年来,心血管领域的技术手段发展迅速,众多以前只有在顶尖医院才能开展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大部分医院能够开展的常规治疗方式,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部分地域偏远地区的患者仍然可能无法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治疗,给其预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从血管保护的角度考虑新的更为全面的防治策略。血管内皮细胞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所共同拥有的作用靶点,内皮功能障碍是大部分心血管病发病的启动因子和病理机制,在内皮细胞损伤时可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识别这些物质有助于为心血管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多肽是一类小分子活性物质,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某些多肽可能具有潜在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采用多肽组学技术直接分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分泌的多肽,有望在蛋白质多肽水平上探索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病及保护机制,寻找潜在的干预靶点,为心血管病的防治开辟新视野。本研究通过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应用多肽组学方法分析内皮细胞受损后所释放的多肽,筛选其中可能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多肽并进行功能研究,以探索心血管病领域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第一部分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多肽组学分析目的:使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应用多肽组学的方法解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肽谱,筛选其中差异高表达且功能未知的多肽。方法:首先,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培养,将不同浓度的Ang Ⅱ加入其中,并观察不同的处理时间,明确使用Ang Ⅱ的最适宜浓度和最适宜时间,以此建立稳定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然后,收集上述培养体系的上清液,对其中差异表达的多肽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应用0.1μM浓度Ang Ⅱ组的HUVEC细胞活力(0.97±0.04)与对照组(1.00±0.04)比较无差异(p>0.05);应用0.5μM、1μM、5μM利10μM 四种不同浓度Ang Ⅱ组的HUVEC细胞活力分别为(0.81±0.04)、(0.55±0.06)、(0.36±0.06)和(0.21±0.02),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 或 0.001),其中1μM 浓度下降约 45.2%(p<0.001)。2.应用1μM浓度Ang Ⅱ处理6小时组的HUVEC细胞活力(0.96±0.06)与对照组(1.00±0.04)比较无差异(p>0.05);应用1μM浓度Ang Ⅱ处理12、24和36小时组的HUVEC细胞活力分别为(0.77±0.08)、(0.55±0.05)和(0.28±0.06),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0.001),其中应用1μM浓度的Ang Ⅱ处理24小时组细胞活力下降44.6%(p<0.001)。以1μM浓度Ang Ⅱ处理24小时为基础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3.采用LC-MS/MS方法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细胞上清液中共鉴定出211个多肽,其中有19个具有显著差异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达上调6个,表达下调13个,通过UniProt数据库发现这些差异表达的多肽来源于16种前体蛋白。4.所鉴定出的多肽长度主要集中在9-14个氨基酸,分子量在1.2-1.4kDa之间,等电点富集在4-5之间。结论:1.1 μM浓度的Ang Ⅱ处理24小时是使用Ang Ⅱ的最适宜浓度和时间,以此构建稳定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2.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细胞上清液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多肽19个(表达上调6个,表达下调13个),来源于16种前体蛋白,内皮细胞损伤后细胞上清中肽谱的变化提示多肽可能参与内皮细胞损伤后的应激过程。第二部分 多肽VMP-19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目的:从差异高表达的血管内皮损伤多肽中筛选目标多肽,探讨其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如前所述,使用1μM浓度的Ang Ⅱ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小时以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选择第一部分研究中筛选出的多肽中p值最小的6条多肽,化学合成后加入所建的HUVEC损伤模型的细胞培养基中,采用CCK-8试剂盒进行细胞活力的检测,选取效果最为显著的多肽作为研究对象。化学合成这条多肽,及其作为对照肽的乱序肽(Scrambled peptide,Scr)加入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应用CCK-8行细胞活力检测,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采用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 3)及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两种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序列为LLQDSVDFSLADAINTEFK的多肽加入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后其细胞活力(0.86±0.03)较Ang Ⅱ处理组(0.53±0.03)显著升高(p<0.001)提示这条多肽可以显著增加AngⅡ处理的HUVEC细胞活力,根据其前体蛋白的名称和氨基酸数量,本研究将该肽命名为VMP-19(Vimentin derived peptide-19,波形蛋白衍生肽,19 个氨基酸)。2.在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中加入10μM、20μM和50μM三种浓度Scr的HUVEC细胞活力分别为(0.54±0.06)、(0.52±0.03)和(0.54±0.06),与 Ang Ⅱ处理组(0.52±0.04)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模型中加入10μM、20μM和50μM三种浓度VMP-19的HUVEC细胞活力分别为(0.64±0.03)、(0.85±0.02)和(0.86±0.02),与 Ang Ⅱ处理组(0.54±0.02)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0.001),提示VMP-19可以升高Ang Ⅱ处理的HUVEC细胞活力;在未经Ang Ⅱ处理的HUVEC对照组中分别加入0μM、10μM、20μM、50μM和100μM五种不同浓度的VMP-19多肽,其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3)、(1.02±0.02)、(1.00±0.03)、(0.99±0.02)和(1.01±0.06),对照组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浓度100μM以内的多肽VMP-19本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无影响。3.Ang Ⅱ+VMP-19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0.83±0.04)较Ang Ⅱ+Scr处理组(0.53±0.04)显著提高(p<0.001);Ang Ⅱ+VMP-19 处理组的 LDH(1.70±0.29)与 Ang Ⅱ+Scr 处理组(3.10±0.40)比较显著下降(p<0.01),提示VMP-19可以提高Ang Ⅱ处理的HUVEC细胞存活率,减轻细胞毒性作用。4.Ang Ⅱ+Scr 处理组的 ROS、SOD 和 MDA 水平分别为(21.46±4.54)、(37.67±7.49)U/mgprot和(9.43±1.37)nmol/mgprot,Ang Ⅱ+VMP-19 处理组的 ROS、SOD 和 MDA 水平分别为(6.44±1.14)、(65.93±3.91)U/mgprot和(4.49±0.33)nmol/mgprot。与Ang Ⅱ+Scr处理组比较,Ang Ⅱ+VMP-19处理组的ROS水平下降了近70.0%,SOD水平上升了 75.0%,MDA水平下降52.4%(均p<0.01),提示VMP-19肽可以抑制Ang Ⅱ处理的HUVEC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5.Ang Ⅱ+Scr处理组的JC-1荧光密度(绿色/红色荧光比)、PARP相对密度和Cas 3相对密度分别为(1.89±0.16)、(2.73±0.45)和(0.99±0.17),Ang Ⅱ+VMP-19 处理组的 JC-1荧光密度、PARP 相对密度和 Cas3 相对密度分别为(0.79±0.12)、(1.08±0.24)和(0.33±0.07)。与 Ang Ⅱ+Scr处理组比较,Ang Ⅱ+VMP-19处理组的JC-1荧光密度平均下降58.6%,PARP相对密度降低了60.3%,Cas 3相对密度则减少了 66.5%(p<0.01或0.001),提示Ang Ⅱ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而VMP-19肽可以抑制Ang Ⅱ引起的HUVEC细胞凋亡。结论:1.VMP-19肽是本研究首次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上清液中发现的一个新多肽,既往未见相关报道。2.VMP-19肽可以抑制Ang Ⅱ处理的HUVEC的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毒性,提升细胞活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在体外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其他文献
前列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指出现在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主要包括有腺癌、导管腺癌、鳞状细胞癌、尿路上皮癌及前列腺肉瘤等,而95%以上均为前列腺腺癌。美国癌症协会调查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据统计,美国临床新发前列腺癌患者约为22万例,而死亡患者近3万例。而我国在2015年的前列腺发病及死亡分析表明,2015年在全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约为7.20万例,且患者的发病与死亡率仍然呈现
学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和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以及通过调控HSCs中microRNAs(miRNA)的表达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HUC-MSCs对HSCs增殖和活化的影响:体外建立HUC-MSC
学位
脂肪异位过度沉积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生的主要病因。糖尿病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在心血管系统常会引起发DCM,这也是糖尿病引起病患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时至今日,对于DCM的发生发展机理尚未研究透彻,有研究表明脂毒性、糖代谢紊乱、OS、心肌钙化、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心肌功能变化等都是导致DCM发生的因素。脂毒性心肌损伤常引起严重的心肌功能不全,影响心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一大亚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左右。NSCLC的靶向、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亟待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精确寻找有价值的生物标记物及治疗靶标。NSCLC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恶性程度高,细胞周
学位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3-7%,具有侵袭性及异质性的临床特点。绝大部分MCL患者携带t(11;14)(q13;q32)易位,导致Cyclin D1蛋白过表达及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肿瘤微环境与B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的结合导致
学位
氘是由Urey和它的同事在1932年发现的稳定的非放射性氢同位素。由于氘的原子质量是质子氢原子质量的两倍,因此相比于C-H键,C-D键的零点能更低,解离能更高,强度增加了 6-9倍。键的改变带来的分子变化使得相关的氘标记化合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反应机理研究、有机合成、新材料开发和生命科学等方面。特别是由于氘动力学同位素效应(DKIE)使得氘代药物分子在优化药代动力学特性、降低毒性和提高生物活性方面具有
学位
近年来,全球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持久稳定的发展。因此,开发洁净、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来减少人类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变得尤为迫切。氢能以其洁净、高效、高热值、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载体之一,它可替代部分化石燃料,缓解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水资源丰富,电解水是一种环保且有发展前景的制氢方法,与蒸汽甲烷转化和水煤气法相比,它可在避免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产生高纯
学位
研究背景与意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显著提高了 AML患者的生存,但仍有很多患者在治疗后复发。白血病干细胞(LSCs)被认为白血病耐药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转录因子FEV(Fifth Ewing Variant,尤文氏第五变体)在LSCs中高表达,且调控LSCs在免疫缺陷小鼠中的重
学位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患者长期严重残疾和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大约80-85%的中风病例是由脑缺血引起的,脑缺血通常是由大脑主动脉栓塞或血栓栓塞所致。干预需要恢复血流,但容易导致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在血液灌流短期恢复后,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缺血通常涉及一系列神经事件,如缺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缺血脑细胞的急性坏死、凋亡和自噬。组织
学位
第一部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移植患者的预后分析背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无效造血及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为特征。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去甲基化治疗已经成为中高危MDS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去甲基化治疗并不能治愈MD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