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吡虫啉施用后,化学元素在水稻(叶片和叶鞘)和褐飞虱(虫体和蜜露)之间的传导效应,并比较分析了吡虫啉处理后不同翅型(长短)、不同性别(雌雄)、不同龄期(成若)褐飞虱体内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1.吡虫啉诱导水稻和褐飞虱几种化学元素的级联效应研究了吡虫啉喷施后,水稻植株内Cu,Fe,Mn,Zn,Ca,K,Mg和Na含量的变化,以及取食该水稻的褐飞虱雌成虫体内及蜜露中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吡虫啉喷施处理后水稻叶鞘内Fe和K浓度显著升高,但Mn浓度显著降低。一般来说,叶片中Fe、Mn、K和Na浓度显著降低但是10 ppm和30 ppm吡虫啉处理后Ca浓度显著升高。除K和Mg浓度外,雌成虫体内及蜜露中化学元素均显著升高。多因素分析表明叶片中Fe、Mn和Na与叶鞘中Fe和Mn含量有直接的传导性,元素在叶片和叶鞘内增加的量比雌成虫体内高。雌成虫体内和蜜露中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另外,吡虫啉施用方式显著影响雌成虫体内及蜜露中大多数元素含量。吡虫啉喷施处理后雌成虫体内Fe、Mn、Zn和Ca浓度显著高于药膜处理。可见,吡虫啉的喷施可放大元素在水稻和褐飞虱雌成虫体内之间的传导效应。除吡虫啉60 ppm处理后的Cu和30 ppm处理后的Na外,Ca、K、Mg、Na含量不受吡虫啉施药方式的影响。2.不同浓度吡虫啉对褐飞虱体内几种化学元素比较研究本文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吡虫啉两次施药对褐飞虱体不同翅型(长短)、不同性别(雌雄)、不同龄期(成若)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吡虫啉不同浓度与褐飞虱长、短翅型交互作用后,褐飞虱体内Fe含量变化显著。多重比较可知,长翅褐飞虱体内Fe、Ca含量显著高于短翅,K含量反之;取食10、30 ppm处理的水稻的不同翅型褐飞虱体内Fe、Ca均显著低于对照,并且60 ppm处理Fe仍显著低于对照。(2)吡虫啉不同浓度与褐飞虱雌雄性别交互作用后,褐飞虱体内Mn和Zn含量变化显著。多重比较可知,雌性褐飞虱体内Fe、Mn、Zn、Ca、Na含量显著低于雄性,而Cu、K、Mg含量在雌、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取食10ppm处理后水稻的不同性别褐飞虱体内Fe、Mn、Ca显著低于对照,30、60 ppm处理后水稻的不同性别褐飞虱体内Fe、Ca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3)吡虫啉不同浓度对褐飞虱成若虫体内化学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多重比较可知,褐飞虱成虫体内Cu、Fe、Zn、Ca含量显著高于若虫;取食10、30、60 ppm处理后水稻的不同龄期褐飞虱体内Fe和C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余无差异。(4)不同浓度的吡虫啉不同施药次数对长翅褐飞虱体内Fe、Mn、Na含量有显著影响,对短翅褐飞虱体内Fe、Mn、Zn、Ca含量影响显著。多重比较可知,无论是长翅型还是短翅型的褐飞虱,体内Mn含量都随吡虫啉的施用次数的增加而上升,Fe含量变化则随吡虫啉施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另外,吡虫啉的施用还诱导褐飞虱体内Fe、Ca含量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