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为使巨额建设工程款拖欠问题得到良好解决,承包人合法权利得以有效维护,建筑工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得以有效保障,并最终实现交易安全以及社会的安全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86条(以下简称《合同法》28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最高法《批复》)均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项制度是在实践中保护承包人及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利器和主要依据。但《合同法》286条和最高院《批复》仅仅是框架性规定,没有深入剖析各权利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这导致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争议,不同利益主体对此有不同的法律解读,司法系统对如何运用该项权能也充满困惑。笔者认为,针对诸多问题在实践中的不断产生,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法律制度问题应当不断进行深入探讨,因此,笔者就实务操作中如何维护承包人及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在理论上如何完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提出了部分建议。本文一共分为三章,在第一章中,笔者首先从法理角度对该项权利展开深入分析,对该项权利的立法背景、法律特征和权利性质属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通过研究探讨我国学术界不动产留置权说、优先权说以及法定抵押权说的综合比较,同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关立法例及司法判例进行综合考察,同时结合我国立法体系及社会情状,本文认为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定性为法定抵押权,不仅与法理依据相符,也与我国立法实际相符。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在实践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权利冲突。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和多样的,不仅包括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包括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比如消费者与银行之间,或者其他利益主体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法律规范对这些不同利益主体关系的直接或间接的调整导致各方权利的优先顺位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各权利主体之间的纠纷错综复杂,影响着承包人顺利通过价款优先权制度及时获得工程款补偿和建筑工人充分得到其劳动工资,进而使得该项权利的真正有效实施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本章通过选取多个矛盾争议焦点进行剖析,分析承包人的价款优先权在实践中发生的困境及承包人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并为承包人提供具有实务操作价值的法律风险防范办法。第三章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如何从理论上完善并且丰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建议,即设想立法者考虑建立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之预告登记制度的法律构架,笔者认为,只有以对外公示的形式将建设工程上已经存在的承包人优先权公之于众,特别是让发包人的其他债权人知晓其中该项权能的存在,并据此做出合理的预期,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潜在经济风险,维护社会交易安全与稳定,从而保证建筑市场的有序安全,维护承包人及其建筑工人的合法利益。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拓展了党内政治生活空间,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的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为应用大数据服务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提供了原则规定。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精准化
网络舆情具有主体的多样性、内容的多元性、观点的差异性及影响的深刻性等特征,对大学生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有积极价值,又有负面影响。思政课老师要找准网络舆情视域下思政课
全面推广节能环保的分布式发电能有效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有利于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但是,分布式发电的功率输出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也给城市配电
一直以来,集团管控都是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一道难题,也是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一个重要课题。集团管控主要研究的是集团企业如何对下属企业进行管理控制,如何进行权力与资源分
节流阀作为井口节流降压装置,是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国内某高压气田,由于其天然气工况恶劣,所属的油田公司均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选用他们的产品。但是在
通过对基于数据的机器学习问题介绍,阐述了机器学习的主要问题、经验风险最小化、复杂性与推广能力问题。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大浪潮沉浮中,美国的证券交易市场逐步成为中国企业前往挂牌或上市最为集中的海外目的地之一,其中通过反向并购手段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现象
自动调平系统结合了电子、控制和液压等多种技术,实现了机电液一体化。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制的微型山地拖拉机科研样机为研究对象,将车身自动调平技术应用到该山地拖拉机
作为一种优质、清洁的能源,天然气以其单位质量热值高,对环境污染小的优点,被认为是未来首选的能源形式。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是天然气的一种有效的储
<正> 黄国文同志曾撰文论述了英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划分问题和复合句中的层次问题(见“关于英语复合句的几个问题”,《外国语》,1987年第3期)。本文将对英语句子的结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