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宗教观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ji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宗教观是在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与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将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将宗教批判与现实批判相结合,揭示了宗教产生的根源、本质特征与社会功能,并找到了宗教消亡的正确路径。尽管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其宗教观的部分具体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宗教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但毋容置疑的是,当今世界的宗教尽管“外衣”已有所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动摇,马克思宗教观所内在蕴含的理论内涵、认识宗教的方法、一般规律至今仍具有科学性,依然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行动指南。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马克思宗教观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选择马克思宗教观进行研究的背景以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接着围绕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马克思宗教观所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随后阐明了本文研究所遵循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方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在时代背景方面,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对封建神学统治造成的冲击以及宗教思想对无产阶级思想纯洁性的干扰;在理论渊源方面,主要阐述了对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直接影响的伊壁鸠鲁、鲍威尔以及费尔巴哈等人的宗教观。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宗教观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从宗教产生的根源、本质特征、社会功能和消亡条件四个方面梳理和归纳了马克思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在宗教根源方面,马克思从自然、社会、认识三个层面全方位揭示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人对自然的恐惧,阶级压迫造成的社会苦难以及人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宗教的本质特征方面,马克思揭示了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宗教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性的特征。在宗教的社会功能方面,马克思辩证探讨了宗教的社会功能,不仅批判了宗教对人鸦片式的精神麻痹和作为政治工具的消极性,也客观阐述了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价值。在宗教的消亡条件方面,马克思认为宗教必然消亡,并论述了宗教消亡的条件不仅在于消灭私有制,更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支撑。
  第四部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理论意义。首先,马克思宗教观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宗教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其次,宗教观是宗教学研究的内核,有什么样的宗教观就有什么样的宗教学。马克思宗教观对我国宗教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社会主义国家,宗教政策的制定当然也要以马克思宗教观为依据,马克思宗教观是我国宗教政策的科学理论来源。
  第五部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现实启示。首先,要客观认识宗教存在现实合理性。其次,马克思揭示了宗教在心理调节、道德教化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积极社会功能。因此要积极利用宗教的积极因素,通过将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相融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统一战线方面的积极作用。再次,宗教消亡的根本条件是恢复人的现实性,尽管其完全实现在当前不能一蹴而就,但依然可以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量变过程。最后,对出现的质疑马克思“宗教消亡论”的错误观点进行了驳斥,论证了马克思宗教观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民法总则》拉开了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民法典时代”的序幕。《民法总则》第十条明确将“法律”和“习惯”确立为我国民法的渊源,换言之,习惯在我国已成为成文法的补充性法律渊源。这无疑是民商法法源的一个重大突破。不过,由于法律的抽象性及立法技术局限,《民法总则》并未进一步明确习惯在司法适用中的具体标准,这就势必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如何适用习惯,尤其是商事习惯解决纠纷时出现极大的困
学位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于立法对其中“严重”一词的描述较为抽象、笼统,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用人单位利用该条款恶意解除劳动合同、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出现,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适用的困惑。  本文除导论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及其认定的意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指单
蔡和森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也是为了中国革命事业拼搏和奋斗的一生。蔡和森从小就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和远大的理想追求,由于对真理的不断探索,他很早就具备了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在革命实践斗争中,他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活动,并最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蔡和森的马
学位
认缴制下,《公司法》放松了对最低注册资本及出资期限的规定,但未就出资缴付安排给与引导,更未增加配套的催缴出资规则。催缴出资规则既涉及公司内部的催缴,同时也涉及外部催缴。实务中催缴出资相关的内部纠纷并不少见,然而,股东与股东、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利益权衡少有讨论。因此,本文首先围绕内部催缴出资的主体规则、期限规则、责任规则展开讨论。在外部关系中,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加速到期”问题,少有围绕股东出资能力展开
学位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大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铺展开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开始深入发展,不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长达20多年的繁荣发展时期,更是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在交流与联系中日益休戚与共、紧密相连。然而,这一历史发展进程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这一工作具有宣传思想、传播真理、引导舆论、监督批评、政治教育、组织群众、服务大局的功能作用。任何时期都要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是我们党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和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并发表讲话等方式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多次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在这一
“共享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而提出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一和美好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获得飞速发展,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比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失衡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被破坏、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等问题。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去应对或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既是对生态文明的科学认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推向了新境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方面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本文尝试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
学位
家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关系和一定物质发展基础之上,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和影响。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家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因此,重新“阐释”和“激活”恩格斯的家庭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恩格斯家庭思想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也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论文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马克思
学位
制度(system)一词在“辞海”中的基本释义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从社会层面上讲,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体系。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基本要义即是通过制度建设来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充分发挥作为一个先进政党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力和影响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党或者执政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无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立场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