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和森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也是为了中国革命事业拼搏和奋斗的一生。蔡和森从小就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和远大的理想追求,由于对真理的不断探索,他很早就具备了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在革命实践斗争中,他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活动,并最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怎样形成的?他又是怎样践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深入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并最终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的原因。同时,也可以通过探索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探寻先进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增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解和认识,更好传承共产党人的使命。研究这些问题还可以与当前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和历史经验。正因如此,本文把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研究主题。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对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研究。全文共有四章:
  第一章是对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本章首先对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基本概念做了界定;其次回顾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产主义信仰为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蔡和森的个人基本情况。
  第二章是对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本章首先从蔡和森所处的历史时代、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特质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的背景;然后对蔡和森早期的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一个梳理,分析了蔡和森思想发生转变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轨迹和过程;本章最后还对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标志和主要表现进行剖析。
  第三章是对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情况的研究。主要研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蔡和森怎样践行自己的信仰。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本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践行:其一,他倡导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二,他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与社会实际问题;其三,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其四,他积极投身于对敌斗争,并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英勇地献出生命。
  第四章是对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的研究。本章首先总结了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具有的历史意义,认为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践行在推动早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加快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等几个方面有重要历史意义。本章还探讨了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当代价值,认为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过程为我们当代正确认识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路径参考和方法借鉴,而蔡和森矢志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为信仰而献身的英雄事迹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其他文献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减少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主要政策手段。虽然近来农区的城镇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国牧区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却较为复杂且缓慢,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当属牧民家庭由牧区进入城镇过程中的生计转型。  牧区的城镇化不同于农区,农区城镇化主要是由市场的力量所驱动,而牧区城镇化主要是因国家所颁布的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牧区发展政策所推动,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在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由于特定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要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者以及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城市中年职工在家庭中也承担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以及帮助子女成家立业的压力和责任。基于目前劳动年龄人口内部老化,30-60岁部分的人口金字塔呈现倒三角形结构的客观事实,现在的中年人虽然不直接面临养老问题,但在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家庭的经济实力增速未能匹配当代人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父辈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无暇照顾、陪伴子女,这使得祖辈开始大量地参与到其孙子女的家庭教育当中。隔代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家庭教育投资作为教育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儿童成长发展与社会阶层地位再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多为综合
梓潼神是从无到有的,其从蜀地地方神到东亚文化圈司命主文之神的演变过程中,融汇了文昌神的社会职能,也逐步进入了主流信仰领域。与此同时,作为道教神明体系的梓潼神,融汇了儒家思想,发展出忠君敬上、孝悌人伦的规范维系职能,也吸收了佛家理论,孕育出尊重生命、因果循环的教化思想,最后成为现在的内涵丰富的信仰形态。  而梓潼神民俗事象作为信仰文化的生命力源泉,是其深植于社会生活的有机根柢。梓潼神民俗随着梓潼神的
学位
藏戏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体现着藏民族在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独特风貌。它在藏族群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被创造,也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对四川藏戏中的民俗事项进行系统的梳理,一方面要深入挖掘藏戏与民俗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为四川藏戏的传承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挖掘与四川藏戏相关的民俗事项,其中既涉及藏戏的演
学位
近代自贡大型盐业企业兴起,这些企业的业务涉及盐业生产与运销的各个环节,以家族形式经营,并通过祖先崇拜信仰提升家族的凝聚力,保护家族公产,建立地方声望。同时,随着盐场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分工越发细致,工人间根据工种形成劳工组织,通过组织化的力量争取自身权益,这些劳工组织拥有自己的行业神信仰,他们借神完成身份认同,并通过庙宇建筑、大型的敬神活动向社区宣誓自身的存在。所以,近代自贡盐业组织指的是近代自贡
学位
本文通过梳理“坐歌堂”婚俗的产生与发展,发现以广安为代表的移民文化中的“坐歌堂”由于长期被人们忽视,致使外界对其知之甚少。为弥补这一缺漏,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坐歌堂”婚俗,笔者选取了广安区兴平镇进行田野调查。  “坐歌堂”是女子出嫁前一晚在家中堂屋举行的重要婚姻仪式,它主要分为“迎灯”、“讨喜钱”、“坐歌堂”及“扫歌堂”环节。在兴平镇,人们关注“坐歌堂”除了受到文化习俗的惯性影响外,更受到它自身作为
学位
研究认为,锚定效应作为民事司法裁判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受此影响的法官会在外界压力约束下过分聚焦初始信息,出现认知偏差进而导致裁判结果的不稳定。但既有经验结论受制于研究领域,推广适用还需进一步考证。本文利用北大法宝2000年以来的房产买卖酌定判决数据,对法官司法决策、锚定效应和酌定判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笔者发现,酌定裁判中锚定效应并非能够用外生锚定效应直接概括,法官群体内生锚点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学位
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民法总则》拉开了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民法典时代”的序幕。《民法总则》第十条明确将“法律”和“习惯”确立为我国民法的渊源,换言之,习惯在我国已成为成文法的补充性法律渊源。这无疑是民商法法源的一个重大突破。不过,由于法律的抽象性及立法技术局限,《民法总则》并未进一步明确习惯在司法适用中的具体标准,这就势必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如何适用习惯,尤其是商事习惯解决纠纷时出现极大的困
学位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于立法对其中“严重”一词的描述较为抽象、笼统,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用人单位利用该条款恶意解除劳动合同、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出现,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适用的困惑。  本文除导论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及其认定的意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指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