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饱和中粗砂层泥水平衡盾构成膜特性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水平衡盾构具有优良的压力控制模式和广泛的土层适应性等特点,大量应用于高渗透性地层和过江隧道。泥水平衡盾构以泥浆支护隧道开挖面,通过配制与地层相匹配的泥浆,在开挖面上形成微透水的泥膜,将泥仓压力转化为支护压力,从而维持开挖面的稳定。若泥浆性能和地层不匹配,则泥浆颗粒易穿透地层孔隙而无法及时形成有效支护压力,进而导致开挖面前方土体失稳、引起地表沉降甚至发生坍塌。
  本文以福州地铁泥水平衡盾构全断面穿越中粗砂层掘进为工程背景,研究稳定掘进面的泥膜保障技术。首先,根据试验段泥浆仓压力及地表沉降检测数据确定了适合砂层掘进面泥浆压力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金山~金祥~宁化区间的泥浆仓压力控制范围;其次,根据泥浆压力范围开展泥浆配制实验,分析了制浆材料对泥浆性质的影响,开展泥浆成膜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泥浆比重和黏度下试验的单位滤水量、成膜时间和泥膜形态;最后,分析了泥仓压力和含砂率对泥浆成膜的影响。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针对淤泥质土作为制浆材料,给出膨润土、淤泥质土和CMC变化对泥浆比重、黏度滤水量的影响特性,膨润土对泥浆黏度和比重影响显著,淤泥质土对泥浆比重影响显著,CMC对泥浆黏度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泥浆的制备。
  (2)开展了泥浆比重和黏度对成膜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终滤水量随着比重的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黏度的增大呈现下降的趋势;黏度对泥浆成膜的影响小于比重对泥浆成膜的影响;采用多组分泥浆进行泥浆成膜试验所得最终滤水量小于采用纯膨润土泥浆的结果,多组分泥浆效果较优。
  (3)在中粗砂地层中,泥浆成膜形态一般为渗透~泥皮型。泥浆比重增加,泥膜的厚度随之增加,泥浆的渗透距离随之减少,泥浆成膜的形态也由渗透~泥皮型逐渐过渡到泥皮型。另外,在文中实验条件下,泥浆的黏度增加对泥膜的厚度改变不大。
  (4)进行了考虑含砂率的泥浆成膜试验。结果表明,含砂率在9%~16%左右的泥浆泥膜,形成时间短,泥膜质量高;当含砂率大于20%时,泥浆中细砂粒对泥浆成膜起负面作用。
  (5)基于以上研究、兼顾绿色环保和工程经济性,利用现场淤泥质土作为制浆材料之一时,给出了适应福州中粗砂地层的优化泥浆配比方案,泥浆最优比重在1.15g/cm3左右,黏度在26~30s,建议配比为膨润土∶淤泥质土∶CMC∶水=80∶600∶2∶1000。最后,给出了福州现场泥水平衡盾构对应的施工工艺和流程。
其他文献
车辆跟驰行为是最根本的微观驾驶行为,对应的跟驰模型则是通行能力估算、车辆前向避撞和自动驾驶跟驰控制的理论基础,亦是微观交通仿真软件的核心模型。1950年代至今,研究人员建立了大量跟驰模型,然而,既有的跟驰模型大多是基于西方国家开展的驾驶行为实验建立的,不一定适于描述中国驾驶员的跟驰行为。随着中国机动化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利用实际驾驶行为数据对中国驾驶员的跟驰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既有典
学位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机场的规模和数量都在快速增长,我国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民用机场建设高速发展阶段,例如成都新机场、厦门新机场、青岛新机场都已经进入了工程阶段。水泥混凝土刚性道面结构作为目前机场道面的主要形式,其一种常见病害类型就是冲刷破坏所引起的板底脱空。脱空现象在我国机场道面普遍存在,并且脱空的检测和处置难度大,一直是机场道面维护工程中的难点。铺设沥青基功能联接层是目前解决机场刚性道面冲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治病良药”。现代有轨电车以其舒适、环保、节能、美观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青睐。有轨电车线路通过能力是有轨电车工程前期规划阶段的关键性要素,结合交叉口设置的有轨电车车站是有轨电车线路通过能力的瓶颈点。不同交叉口信号控制策略下的不同的车站设置形式会对线路的通过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
学位
研究综合出行成本变化对出行行为的影响有助于分析出行者出行行为,进而为相关交通政策提供政策评估,同时也能为共享交通未来良性发展导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择城市综合体作为分析场景,主要考虑城市综合体出行目的更为丰富能够采集多种交通方式出行成本数据、与综合体相关的交通措施引起综合出行成本变化使出行者感知更明显。论文相关研究结论更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以综合出行成本微观层面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为研究对象,对
信号控制交叉口是城市路网的瓶颈点,也是交通拥堵的常发点。排队长度是评价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的排队长度估计和预测对于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和交通拥堵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地面道路的交通流信息采集主要依赖于交叉口的电子警察(以下简称电警)和路段低频(采样频率一般为60秒/次及以上)的线圈、地磁、微波雷达等定点检测设备。这样的数据条件使得现有基于高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经成为大众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地铁车站面临的客流压力与日俱增。当某一时段客流集中到达、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备或客运组织所能承担的客流负荷时,车站存在安全风险且乘客出行体验严重降低,这时常态下的客流组织方式需要发生改变。地铁运营方通过编制大客流组织预案以应对各类事件导致的大客流状态,预案乃是现场指挥的依据。为了提升大客流组织预案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一种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
学位
近年来,我国城轨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城轨交通运营里程不断增加,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与此同时,城轨交通系统能源消耗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城轨交通人均能耗较低,但其作业任务繁重,运营时间长,能源消耗总量很大。因此,研究和掌握城轨交通系统能耗情况,实现城轨车辆系统的能耗综合评估与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列车节能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本文主要以地铁形式的城轨车辆系统
学位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低能耗、高效率的客运方式,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被世界上许多国家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和环境问题的优良举措,公交优先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政策。轨道交通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和互为补充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正在逐步建成以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客运方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历程加快,城镇面积迅速扩张,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铁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面作用显著,因其快速、高效、舒适的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但是,地铁在实际运行中,会产生一种以车体为主振型、大幅度的、持续的、横向的低频周期性振动,这种周期性振动就是车体的一次蛇行运动。  针对上述现象,本文从一次蛇行运动机理出发,研究车辆产生一次蛇行运动的条件和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轨道车辆系统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是城市道路的关键参数。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主要受道路、交通和信号控制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各种因素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采用等效通行能力理论,给出了部分影响因素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但尚未研究公交专用道、路段车道数、转向交通组织和中央分隔形式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本文以城市道路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以上道路设施组成属性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