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二元结构边坡中粘粒迁移-集聚的孕育机制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岗岩在福建分布广泛且表现出显著的不均匀风化现象,形成的风化土体具有典型的大孔隙结构。在长期降雨入渗条件下,风化土体中的细小粘粒在大孔隙的粗粒土架空结构中迁移运动至下伏基岩顶面时,容易集聚形成低强度的泥膜或高粘滞层,形成渗透性突变和控制边坡稳定的不连续界面,在花岗岩二元结构边坡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在花岗岩边坡内部侵蚀现象孕育背景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颗粒流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花岗岩风化土体中粘粒迁移-集聚现象发生发展过程与渐进演化规律的研究,重点分析土体颗粒级配对该现象的作用机制,并开展密实度、应力状态、水力梯度等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力图揭示该类土体内部侵蚀现象的孕育机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有:(1)调查分析了福建花岗岩的风化与侵蚀特征,在花岗岩二元结构边坡中普遍存在明显的粘粒迁移-集聚现象,形成上部风化土体的多孔疏松结构和依附差异风化界面集聚粘粒形成了低强度的泥膜或高粘滞层,对二元结构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状态有明显控制作用,是该类边坡变形破坏的重要致灾因素。(2)讨论了模拟风化土体中粘粒迁移-集聚特征现象的颗粒离散元分析理论、计算流程、关键本构模型和流固耦合分析方法,采用现场采集的花岗岩差异风化土体的直剪试验成果完成了数值模拟中微观计算参数的标定。(3)模拟再现了粘粒在花岗岩风化土体中迁移运动并在土岩界面停留集聚的过程,将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渗透压密阶段、骨架松动阶段、粘粒迁移阶段、土体结构再稳定阶段。通过对模拟过程中横纵剖面图、孔隙率、粘粒运动路径及速度、粘粒平均竖向迁移量、渗透系数等参量进行分析,揭示了粘粒迁移-集聚过程演化规律:中上部土体的粘粒迁移现象最为活跃,在中下部及模型出口处出现粘粒集聚现象;粘粒在骨架颗粒疏松处以及边壁附近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加速了颗粒迁移的过程;溢出试样的粘粒主要为底层土体在水流作用下冲刷所致。(4)构建了多种典型颗粒级配的土体并对比分析其粘粒迁移-集聚现象,结果表明粘粒的粒径与含量对粘粒迁移现象的发育程度及试样的变形破坏模式都有显著影响;存在与土体骨架颗粒间的孔隙大小相对应的最小粒径值,最小粒径超过该值之后,粘粒无法穿过骨架颗粒之间的孔隙,粘粒迁移现象难以发生;而当颗粒级配不均匀时,土体骨架较为疏松,试样在较小流体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迁移且粘粒的竖向迁移量较大。(5)采用基于正交实验的数值计算方法开展密实度D、应力状态S、每级水力梯度变化幅度α、每级水力梯度往复幅度β等对粘粒迁移-集聚现象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密实度、应力状态对粘粒平均竖向迁移量X、临界水力梯度icr的影响最为显著,每级水力梯度变化幅度对临界水力梯度icr的影响较为显著,每级水力梯度往复幅度的影响较不显著。(6)对密实度、应力状态、每级水力梯度往复幅度三个参数设置单因素模拟分析,完成对正交试验的验证与补充。结果表明土体密实度的提高会增大组成拥有足够基质吸力的团聚体的机会,容易在土体中形成粗细颗粒联合骨架,因此密实度的增加会减缓甚至停止粘粒迁移的现象;应力状态主要影响渗透压密阶段的粘粒迁移量,当密实度较小时,骨架中传递轴向应力的位置会发生明显的压缩变形,从而抑制粘粒迁移-集聚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随着水力梯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试样的破坏时间提前,临界水力梯度也有所下降。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与有限的道路资源矛盾却日益严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随着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数量的不断增加,公交网络越发趋于完善。与此同时,因站点处车流结构复杂、停靠站形式多样,导致公交站点成为路段社会车辆延误产生的关键节点。因此,建立完善的公交站点处社会车辆延误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延误变化,对提高站点处车辆的运行效率、合理设置和管理公交停
学位
随着浮动车GPS数据采集技术的广泛使用,轨迹数据挖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通过分析浮动车轨迹数据,挖掘有效的交通信息,可以广泛应用于路网交通状态估计、用户出行规划等交通领域。考虑到通信和能源成本因素,大多数浮动车GPS数据的采集以低频采样的方式获取,且GPS数据本身在与路网做映射过程中存在定位误差。因此如何对GPS数据进行高精度匹配,同时从低采样率的连续GPS观测点中重建车辆在路网中的真实行驶路径
学位
气候变化的加剧,受到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水文与水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本研究以闽江上游为研究区,基于SWAT水文水质模型,结合水文、水质、气象等观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与本地化。以1961-2018年为历史参考期,2021-2100年为未来气候变化期,多情景气象数据驱动SWAT模型,实现气候变化下河流、子流域和流域等尺度上水文过程及总氮运
学位
随着城镇化进程地快速推进,农村地区土地利用效率低、布局不合理、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逐渐制约着农村健康发展,给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地实施带来巨大障碍。在新时期国土空间优化与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的布局对于缓解紧张的人地关系,提升农村地区土地集约度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切实有效的实践和借鉴意义。本文以典型就地城镇化城市——晋江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生态学方法、最小累积阻力
学位
在全球城市化区域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居住在高度人工化的城市景观中。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采取基于自然的应对措施缓解高温热浪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从微观尺度探讨树种的生态健康益处及其与功能性状关联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基于树种的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以高温城市福州的优势树种——榕树(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学位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过渡带,易受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线是海陆边界线,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海岸带生态演变的重要内容。探究海岸线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可为海岛岸线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决策依据,对于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海岛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RS/GIS技术,以Landsat多时相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福建沿海处于不同开发程度的主要海岛——厦门岛、平潭岛和东山岛的海岸
学位
为了揭示未来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淹水增加对闽江河口潮汐湿地含碳温室气体通量和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闽江河口湿地优势植被类型(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与两类土壤类型(砂壤土和粉质壤土)设置三种淹水高度(CK、CK+30 cm和CK+60 cm)进行12个月的原位模拟实验,对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通量、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用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以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实施,国产高分影像数据之间的交互对比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GF-5是我国高分系列卫星中极具特色的一颗卫星,它搭载的高光谱传感器(AHSI)和多光谱传感器(VIMI)实现了高光谱与多光谱的同步对地观测和协同使用。但是,有关这两种传感器同步观测到的光谱信号是否一致迄今仍鲜有报道。为此,本文基于包含敦煌卫星定标场在内的4对同日过空
学位
毛竹的用途广泛,生态效益显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刚竹毒蛾为毛竹最主要的食叶性害虫,其暴发成灾时常对竹林造成严重威胁。当前,对刚竹毒蛾的危害研究多集中于虫害区的识别,其蔓延特征与驱动因子尚不明确。以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为研究区,多时相卫星影像、DEM、调研数据及相关资料等为数据源,围绕刚竹毒蛾危害早期虫源点与蔓延区的对应关系,深入分析虫害蔓延路径与特征,探究不同情境下虫害蔓延的动力因子。研究结果表
学位
岩石电磁辐射现象的发现为认识岩体、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磁辐射技术已经在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当前关于岩石电磁辐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岩石试验产生电磁辐射现象的定性描述以及现场测试时特征信号的识别上,对于岩石破裂与电磁辐射关系的定量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文将根据丽香铁路中义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对隧道围岩变形破裂与电磁辐射的关系进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