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体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h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锌、氧化锡纳米材料均为典型的n型半导体材料,表现出比体相时更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在催化、气敏元件、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同所有其它纳米材料一样,开始时主要集中在制备方法的研究上,包括各式各样的纳米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完善、不同前驱物种类的试验研究、相应方法下制备工艺条件及其参数的研究等。 化学制备法在纳米粒子的规模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研究发现,在湿化学合成纳米粉体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存在粒径调节、制备过程存在着污染、粒子团聚等一系列等尚待解决的问题。从化学反应成核、晶粒生长到凝胶的洗涤、干燥以及粉体的焙烧,每一个阶段均可能产生团聚。超临界CO2所表现出的扩散性能高、粘滞性低、溶解能力可调、临界温度低、易于实现产物与介质分离、环境友好等性能,使其在超细粉体制备方面颇受关注,进行了大量研究。迄今为止,所制备的超细粉体主要集中在药物、炸药、聚合物等方面,产物粒径在微米级。以超临界CO2为介质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体的方法鲜有报道。本文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沉积和超临界CO2干燥分别制备了ZnO和SnO2纳米粉体,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拓展超临界CO2在纳米粉体制备方面的应用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以Zn(CH3COO).2H2O为原料,在40℃,150bar工作条件下,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沉积技术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约35nm的乙酸锌干燥粉体,并对该产物进行了TEM、XRD、FTIR测试,分析了沉积过程对前驱物物相和化学组成的影响,其物相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红外振动频率由于尺寸效应发生偏移,并生成了微量碳酸盐。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工作温度、工作压力、升压速度、超临界CO2喷入方向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认为升压速度和CO2喷入方向是影响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 对沉积产物在150、300、450℃条件下分别进行了焙烧,得到纯度高、尺寸分布单一的纤锌矿结构ZnO纳米粉体。通过TG-TGA测试,分析了热分解过程,证实其各阶段分解温度较之原始前驱物提前。通过XRD测试,证实氧化锌结晶温度降低。通过FTIR测试,证实所得氧化锌纳米粉体纯度高,未见有机基团存在。对比发现,氧化锌纳米粉体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取决于超临界抗溶剂沉积过程。 二、用传统沉淀法,以SnCl4和氨水为原料,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制备了Sn(OH)4沉淀。沉淀生成后,经短暂静置,即用蒸馏水和有机溶剂DMSO对分离产物进行多次沈涤和离心分离。洗涤用有机溶剂的选择是实验的关键,必须保证其既能将沉淀物中的水分洗脱,又有利于在超临界CO2干燥过程中去除。 将经洗涤并分离的Sn(OH)4进行超临界CO2干燥,工作温度和压力分别为40℃和150bar。通过超临界CO2干燥,得到白色Sn(OH)4纳米粉体,粒径尺寸为3-25nm,分散性好。小角射X线散射(SAXS)表明其为空心球形颗粒。XRD测试表明,Sn(OH)4纳米粉体结晶不完全。FTIR测试表明,所得Sn(OH)4纳米粉体较为纯净,未见其他物质特征峰,说明洗涤过程和超临界CO2干燥过程选择的条件适当。 将超临界CO2干燥产物在400、600、800℃分别进行焙烧,得到纯度高、尺寸分布单一的淡黄色四方晶系金红石结构的SnO2纳米粉体,其平均粒径分别在~7nm、~10nm和~12nm。XRD测试表明,焙烧温度和时间对晶化程度和粒径尺寸均有影响。FTIR测试结果表明,所得SnO2纳米粉体纯净,红外吸收位置和强度对粒径尺寸有较强的依赖性。 上述超临界CO2抗溶剂沉积和干燥的机理较为复杂,除结晶学理论外,涉及相行为、传质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的实验、在线测试和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实现甲烷和二氧化碳共活化转化是催化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这一过程为天然气的优化利用,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一条极具吸引力的途径.该文在分析总结了甲烷的临氧活化、CO的临氧活化以及乙酸合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CH-CO直接转化合成乙酸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CH-CO体系引入氧改善热力学,在多相催化作用下直接合成乙酸的新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微反装置对自制的催化剂进行了评价,利用
学位
学位
该文针对发酵法生产酒精过程中产生的杂醇油的深加工工业过程开发进行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在小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放大设计并建造了适合2-甲基-1-丁醇与3-甲基-1-丁醇的分离的中试或小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间歇精馏装置,并以此装置作为实验装置进行了工业化试验,得到了该塔的最优操作条件:回流比80、汽化量9~10ml/min、原料中2-甲基-1-丁醇的质量百分浓度约为60﹪.在此操作条件下,2-甲基-1
学位
本试验主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基于研究团队前期构建的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温室人工湿地模拟,以传统石灰石垂直流人工湿地为对照,设置系统是否种植植物、不同污染负荷、不同水力负荷和不同间歇时间处理,分析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确定废砖
学位
目前我国化肥用量逐年上升,其过量或不当施用导致农田氮磷流失不断增加,进而引发的农业氮磷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态湿地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具有较强的氮磷拦截与消纳能力,但将其应用到农田生态系统流失氮磷防控的研究较少。此外,生态湿地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许多方面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稻田和人工生态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稻田排水的氮磷浓度,结合实时
能源安全危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尝试利用生物质生产燃料。在以生物质中多糖为利用对象生产能源物质时,首先需要对生物质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使生物质所含的多糖物质能够被高效利用。氢氧化钠作为一种强碱,是很好的预处理试剂,它能够有效去除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产生大量的孔隙,而氢氧化钠和尿素在低温下又能够溶解或溶胀纤维素,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本文选择甘蔗渣作为研究材料,使用
学位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砷吸收和积累的能力很强。稻米砷超标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会威胁人体的健康。近年来,有关砷中毒的报道层出不穷,防治土壤砷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褪黑素是抗氧化性极强的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抵抗能力,如低温、高温、紫外照射、重金属胁迫等。  以“中农4号”、“湖北霸王鞭1”、“潭两优83”和“五优369”这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添加褪黑素对砷胁迫下水稻
学位
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评价是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和市政道路经济分析的基础,基于此,以某市区市政道路为例,采用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检测评价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为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决策提供依据。
本论文为提高纳米TiO的光催化和超亲水性能,分别做了如下3部分研究:(1)采用超声化学方法合成纳米SiO/TiO复合氧化物.这是基于超声辐射下单一分布溶胶粒子的控制缩合和聚集可以形成孔径分布均匀的纳米孔结构这一设想.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用差热-热失重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于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解吸进行了表征.用甲醛气体(H
学位
1972年,藤岛昭和本多健—在n-型半导体TiO电极上发现了水的光电催化分解作用,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多相光催化研究的新纪元.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水处理技术,由于它能广泛地利用天然能源——太阳能,且对多种有机物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以TiO为典型代表的光催化剂在传统方法上的应用存在着量子效率低以及回收困难等缺点而限制其工业化的推广应用,因此国内外学者积极展开了对这